分享

英国东印度公司:剥削印度200年,手段残酷满手肮脏,欧洲都嫌狠

 WarOH协虎 2023-03-09 发布于广东

二战结束后,曾经称霸世界的英国人,开始面临一个痛苦的局面:英国国力在战争里消耗殆尽,在战后世界事务上的话语权远小于美国和苏联。

雪上加霜的是,在战争里,英国允诺让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英王的奶牛“印度斯坦”独立,战后应该兑现了。

英国人如此纠结印度,是因为印度在英国人称霸世界的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说起来,英国人从17世纪起殖民印度,到最后把印度彻底变为殖民地,花了100多年。印度丰富的物产和税收供养着大英帝国,英国人将这片土地称为“英王王冠上最大的钻石”。

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人类史上最强大、也是最血腥的商业组织——英国东印度公司。

英国东印度公司诞生于1600年,解散于1858年,它几乎包揽了英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行动。

这个组织虽然叫“公司”,但是其职能几乎等同于国家,可自造货币,自己搞外交,甚至自己买枪训练私军,发动一场战争。

诞生于印度的东印度公司,对印度本土的剥削尤为残酷,完全可以说是丧心病狂,该公司手上沾满印度人的鲜血,连欧洲人自己都觉得它代表着资本主义最残酷的一面。

马克思就曾说:“他们在印度只想赚钱,对待手下的人民,还不如对待美洲的奴隶。”

那么,东印度公司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它给亚洲和印度到底带来了什么?又在印度犯下了哪些恶行呢?

一、嫉妒别人挣钱,东印度公司源起

提起近代史,人们脑海里想起的主角都是西方人,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

这些偏居在亚欧大陆一角的白肤色人种,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的主人,靠残酷的三角贸易积累财富,然后借着工业革命,把全世界甩在身后。

但其实欧洲人的崛起也是一步一步的,最早欧洲人离开大陆去航海,是为了继续获取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茶叶。

甚至在17世纪后,各国于印度开办的“东印度公司”,也以生产、买卖这些货物为主。

其中,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全名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的贸易公司”,这个“东印度”很多人难以理解,其实它是和“西印度”相对而言的。

哥伦布在15世纪末发现了新大陆后,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就把美洲中部加勒比海的群岛地区叫做“印度”,后来人们发现这不是印度,但名称上已经叫习惯了,就把该地区叫西印度,真正的亚洲印度半岛叫东印度。

久而久之,欧洲人发现,这两个地方都是殖民的好地方,文明落后,但物产丰富。

其中,东印度的地位更是尤其重要,因为欧洲贸易最重要的商品——丝绸、茶叶、香料,大都产自东亚,从东亚起航的船只必须在东印度补给,否则很难完成接下来的航线。

于是,从16世纪开始,最早的殖民者——葡萄牙人、荷兰人相继来到了亚洲,并打下了一些殖民地。

16世纪后期,葡萄牙人和荷兰人控制着大宗贸易,尤其是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包揽了亚洲到欧洲的贸易渠道,当年“荷兰人打喷嚏,全欧洲都得感冒”。

此时,英国还在国际贸易上没有多少话语权,经济上仰人鼻息。

历史的转机是在1599年,那一年,欧洲胡椒价格大涨,英国伦敦市场的胡椒价格翻了两倍,贵族和富人苦不堪言,商人也心急如焚。

贵族老爷们要用这玩意做饭,不买不行,而商人们虽提高了价格,但是销量降低,自己的收入也大大减少,市场开始进入恶性循环。

英国首都伦敦的进口商们觉得这样不是办法,调查之后才发现,是荷兰人哄抬价格,赚取暴利。此时英国人刚打败了西班牙成为新的海上强国,这口气怎么咽的下去?

于是,伦敦商人联合贵族们一起讨论解决办法,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凯尔特人有句谚语:“不想吃臭鱼,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打渔。

商人和贵族们联合集资,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准备从英国到印度之间贩运香料和其他物资,从而打破荷兰人的封锁。

1600年底,“伦敦商人于东印度的贸易公司”成立,王室亲自批准该公司搞国际贸易,在印度洋地区有独家贸易权,其它公司不许竞争。

次年春天,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便出海前往印度,并在印度尼西亚地区购买香料。

这个船队走了两年多,最后真的带回了满满的东方货物,当初股东们筹资68000多英镑,2年时间翻了三倍,报酬超过20万英镑。

此后,东印度公司开始每年派出1到2个船队去东方,英国的亚欧贸易开始迅猛发展。

二、打击葡萄牙,英国东印度的崛起

英国打破荷兰对亚洲商品的垄断后,荷兰人如临大敌,也成立自己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在亚洲采取积极的进攻态度,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要把英国人和葡萄牙人赶出东亚。

当时的荷兰是海上第一强国,在亚洲经营多年,英国人也不敢随意和其交恶。

早期的东印度公司并不专业,还是像以前的欧洲远洋船一样,一些船老大、进口商、贵族在一起开会,凑份子钱,然后做生意。

英国人刚来到印度半岛时,也只是在几个港口建立了据点,比如加尔各答、孟买、金奈(马德拉斯)。

很快,英国人发现当地人对于自己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对于葡萄牙人就很抵触。

原来,葡萄牙人早于英国人来到印度,在印度活跃了几十年,建立了少量殖民地,但是葡萄牙人在当地的统治不得民心。

这些欧洲人非常残暴,虐杀本在这里做生意的阿拉伯人,以及当地不合作的印度土著,导致人人喊打。当更“文明”的荷兰人、英国人到来时,印度人当然表示欢迎。

而在印度人看不到的地方,英国人可不那么文明。在察觉到葡萄牙人不得人心,而且势力较弱后,英国联合荷兰,准备吃掉葡萄牙的生意。

经过战争,葡萄牙被迫吐出了大量在亚洲的利益。随后,英国东印度公司替代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地位,并开始靠垄断经营,大赚特赚。

为了鼓励扩张,英国王室也给予东印度公司独家贸易权,并把这一权限的时间延长到无限,除非公司连续多年亏损才会收回。

东印度公司则在印度开了办事处,商人们带着礼物游说了莫卧儿帝国的皇帝贾汉吉尔,以欧洲的珍奇货物为交换,换取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自由贸易权。

最后,莫卧儿皇帝允许英国人在印度收购任何商品,允许自建建筑,甚至有自己的私兵。

之后的100年里,东印度主要经营茶叶、瓷器、丝绸、香料、棉布等生意,这些东西欧洲人是要多少有多少。

东印度公司因此日进斗金,每年的利润高达几百万英镑,公司的组织也日益严密,有欧洲分部负责筹资,组建股东会、董事会,有亚洲部分负责业务,并把利润送回欧洲。

另一方面,因为给国家交了大量税收,英国王室对这个公司也很关注,给了他们一系列特权,最后东印度公司基本就成了英王在亚洲的代言人。

在公司需要时,王室可以出面为公司的行为背书,公司可以用国王的口吻起草文件,这让他们的外交更加方便。当然,公司也要拿出钱孝敬王室,甚至供养英国的战争。

为让东印度公司更好地挣钱,在17世纪末,英王又允许公司以英国的名义自己建立军队,随后甚至把铸币权、行政权都给了东印度公司,让他们在亚洲自己开拓殖民地。

到了18世纪初,有枪又有钱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已经卸下伪装,直接用武力夺取印度的土地。他们不光跟荷兰、法国这些殖民者手里抢,还跟莫卧儿帝国抢地盘。

当时的莫卧儿已经到了晚期,对国土的控制不如以往,英国人左右逢源,撺掇小邦国反抗政府,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通过一系列战争,东印度公司占有了印度南部、西部的部分土地,1757年普拉西战争更让东印度公司统治了孟加拉地区的几千万人。

后世也以这一年为分界线,此后的东印度公司常被史学家划为有土地的国家。

三、英国趁乱占领印度,印度的炼狱史

纵观东印度公司的扩张过程,英国人在印度的破坏程度是由小到大的。

最初的英国人并未对印度人敲骨吸髓,还是较为和谐地从当地政府那里收取农产品,然后加工售卖到欧洲。

但随着印度大陆上的莫卧儿帝国慢慢衰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野心也大了起来。

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前和莫卧儿皇帝达成协议,只在一些沿海地区设立定居点,做点生意,不能自己扩大领土。

但是莫卧儿帝国在18世纪中期已经被新崛起的马拉特帝国打败,英国东印度公司趁机左右逢源,跟两大势力交往,试图让利益最大化。

在这乱世之下,英国人拿出了自己的先进的武器和大炮,让印度人打内战。作为交换,他们向当地的土邦和其他君主索要权利,掠夺当地的物资。

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又靠分化“马拉塔帝国”的不同部分,将其各个击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又打了三次“马拉塔战争”,最后彻底征服了印度中部。

英国人当然不是单独完成这个事业的,欧洲列强其实都来这里分了一杯羹,但是英国人吃到了最大的那份。

在统治了印度中部后,北方的莫卧儿政权已经沦为英国的傀儡,英国通过控制莫卧儿皇室来统治北方。

至此,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控制的地盘甚至超过大部分欧洲国家,它俨然成为一个王国,本该采用政治手段来维护一方统治。

但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没有作为政治家的能力,他们开始以资本家的方式,对印度人民进行了敲骨吸髓的剥削。

印度人的炼狱史,由此开始了。

印度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种植业是该国的主要产业,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挣钱,命令印度人改种棉花和烟草、罂粟等作物,然后以极低的价格收购成品,把农民的剩余价值榨干。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间接性的饥荒——在一些偏远地区,因为粮价高涨,农民的收入买不起粮食,就很容易爆发饥荒。英国人几十年统治下来,很多地方沦为无人区。

此外,为了高效控制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养了一支军队,直接在印度一些地区有秩序地劫掠,摧毁当地的小政府。

当一个地区出现权力空白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就扶持代理人,替他们控制这个地区,然后收取重税。英国收的税远高于印度本地政府,农民交不起,要么逃亡,要么造反。

但东印度公司镇压叛乱的手段总是不分首从,一律处决,让很多印度土邦胆战心惊。

随着大量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人暴富回了国,更多野心之徒前往印度“淘金”,英国东印度公司则对这些亡命之徒一概照收,打造了一支残酷的掠夺军。

根据记载,在18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都洗劫印度土邦,掠夺500万英镑以上的财富进行瓜分。而印度的人口开始下降,部分土邦每年非自然减少上万人,他们大多死于贫困。

这一切,跟这支掠夺军脱不了干系。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分红越来越多,让投资人也越来越贪心。

177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了挣钱,居然在明知道孟加拉大旱的情况下囤积粮食,哄抬粮食价格,人为加重大饥荒,导致印度西部1000万人活活饿死。

这一行为造成了人类史上最惨烈的饥荒,也给公司赚取了几百万英镑的利润。

前来印度访问的英国探险家曾写道:“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土地上,几乎一半人饿死,田野里到处是白骨,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18世纪最后5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赚走了5亿两白银的利润,让英国完成资本积累,成为世界第一富国,大大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和西班牙从银矿里挖掘白银不同,印度没有什么银矿,英国人的5亿两白银,是从人的生命中榨取的。

工业革命后,英国开始生产廉价工业品,拳头产品是棉布,这些商品的原料从印度获取,而产品都被倾销到了印度。此举又造成大量印度纺织工人破产,几百万人失业饿死。

四、200年殖民史,打断印度的脊梁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破坏罄竹难书,印度人在18世纪末度过了最糟糕的一段日子,直接影响了印度民族的精神世界。

当然了,印度人也没有坐以待毙,反抗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行动从未停止。

但印度长期处于破碎状态,人民之间联系较弱,起义的规模很小,只有1857年的“印度大起义”,是印度殖民史上值得称道的起义。

这次起义时,东印度公司已经行将就木,长期的贪污和经营不善让公司连年亏本,东印度公司加重了对印度人的剥削,最终造成大起义。

这场“1857年起义”席卷印度全境,巴克德汗、章西女王等领袖率领义军和英军作战,这些印度军人大多数是以前英国的雇佣兵,所以战斗力较强。

英国人先前的暴行,也在这场起义中得到了制裁——印度人到处攻占英国的殖民据点,屠杀英国侨民,甚至屠杀在英国公司工作的印度人以及基督教徒。

这次起义造成的损伤无法估计,因为整个印度都陷入动乱,大约有上万英国侨民被杀,数万英军死亡。印度人的死伤更是个天文数字,几百万平民死于战争和其引起的饥荒。

最后,英军花了两年时间才平定了起义,将大量造反的义军处决,使用的刑罚包括火刑、斩首、绞刑、甚至用大炮轰杀,以震慑人心。

起义结束的第二年,英国政府看印度成了一团乱麻,宣布撤销东印度公司,直接把印度归于大英政府的统治之下。

由此,自1600年建立,有258年历史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至此落下了帷幕。

翻开东印度公司的200年历史,可以印证马克思的一句话:“资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一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以资本来治国,把人类当做廉价资源随意压榨,再富足的国家也会变成人间地狱。

印度人被剥削压迫了200多年,在20世纪独立后,其民族文化已经不可逆转地被驯服。

在印度,大量底层人民毫无自主性,上层社会则充斥着买办思想,不把国家当做自己的一部分,只把它作为赚钱的工具。

鉴于其罪行,欧洲人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评价也大多是负面的,它代表着最纯粹的资本之恶。

连好莱坞的电影里,东印度公司也往往都是吃肉喝血的反派角色,足见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试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历史作用》,刘继兴

2、《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扩张和掠夺》,王贵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