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选讲34(桔梗)60、桔梗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贝母,知道贝母分为川贝母、浙贝母,贝母是润肺止咳的要药。 所以在蛇胆川贝液,或川贝枇杷膏里头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川贝母偏甘,甘能润能补,所以润肺止咳以川贝为佳更平和,而浙贝母偏苦,苦能泄,所以痰热咳嗽,痰核瘰疬会选用浙贝母。 浙贝母化痰散结之功更强,所以消瘰丸里头用它。 我们跟大家说,不能以药物价格高低论贵贱。 药物价格高的未必作用就好,你碰上痰核包块,你川贝母还不如浙贝母,你碰上一般的秋燥咳嗽,当然川贝母更平和些 。 所以在古方里头,有个二母散,就是由川贝母配合知母两味药,专治疗肺热咳嗽,能够润燥清肺,止咳化痰。 这在讲知母时,我们跟大家提到,肺为什么会燥咳? 当一样物体失去滋润时,就会发出干裂的声音,所以你咽喉失去滋润,就会沙哑,肺失去滋润就会燥咳,你的自行车没有点油,就会发出摩擦声。 你的脏腑失去濡养,同样不平则凝,会发出咳嗽声,这时你要听得清辨得明,燥咳者,以甘味之药滋润之,所有我们用二母散,或者配合沙参、麦冬,可以加强润燥止咳之功。 当然如果你碰到寻常燥咳,那简单,用5到10克的川贝粉,加到雪梨里去隔水炖,自制川贝雪梨汤,那肺部也迅速得到滋润而停止燥咳。 但是不是所有咳嗽都可以用贝母呢? 非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你不能够按病索药,按图索骥,这并不是中医的思维。 中医是五脏整体观,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60、桔梗2有一个胃炎的病人,胃胀,咳嗽一周都不消。 他说,先帮我解决咳嗽吧。 我们跟他说,中医治病是整体观,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现在有右寸关脉不降,不单是肺咳的问题,胆胃不降,才是大问题。 胆胃处于肺之下,下面浊气不能降就冲到肺,肺就通过咳嗽来减压。 这时完全要绕开肺来去治胆胃,就像绕开电灯泡去修开关,结果就给他用温胆汤降胆胃。 两剂咳者痰消,看来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胃生痰之源,真是真实不虚之论。 现在很多小娃子反复咳嗽老治不好,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止咳药它都买了,还是咳嗽好不了,为什么? 见咳休止咳,见血休止血。 明得此中趣,方为医中杰。 这时你就要放到五脏的天地里头来看了,不能拘泥在一个肺上治咳,五脏相关,没有人规定,灯泡不亮了,一定要修灯泡,病变的地方,它未必是病根。 现在很多思维定势,哪里不舒服,就认为哪里是病,失去了辩证论治的思想,结果被各种复杂的病症牵着鼻子走。 你不知道一问他的小孩子平时都是饱食过度,一旦吃撑吃胀,咳嗽就更厉害,结果你随便给他搞点二陈丸,或者大山楂丸,消食化积,降胃导浊。 这样痰浊出下窍,肺中自清疗,咳嗽随之消。 所以很多疾病,你看似非常复杂,其实你找到病因后,解决起来,一点都不难,中医最难的就是找到病因。 60、桔梗3所以有本医书叫《诸病源候论》,告诉大家要懂得见病知源,不要见病治病。 还有一种咳嗽,不是燥咳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孩子经常呆在空调房里,一咳几周都不好,父母就在焦急。 一边打消炎针,一边吃止咳水,怎么还是不断地咳呢? 然后你再一看孩子,咳的痰,居然是清白的,明显已经消炎清凉过度了,身体不是燥热炎症,而已经转化为风寒痰饮。 为什么? 你可能想不到,你的家庭环境就是咳嗽的原因。 你看那些很少开空调的家里,孩子就不容易咳嗽,那些经常开空调的家里,孩子一受凉,就感冒咳嗽,中医把这种现象叫风寒闭肺,肺气不宣。 这种咳嗽非常多,通常你只需要开一两剂通宣理肺的药,咳嗽就慢慢好了。 所以古人把荆防败毒散看成治咳第一神方,用风药来治咳,并不是说能够治一切咳嗽,而是对于肺中气机不宣,风寒外束引起的咳嗽,这汤方是屡试屡效的。 这就是以后我们要讲到的以风药来治咳嗽的道理,大家看肺是不是法象天幕,一旦有乌云寒饮留浊,就会咳,所以咳不是病,而是身体在自救,你要听得懂咳嗽的信号。 像你在厨房里被烟呛了一下,咳嗽不止,你当然不会去止咳,你会去理顺肺部气机。 所以《伤寒论》上认为,大气一转,疾病就容易散。 所以但凡治疾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 《黄帝内经》说,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你能够引动肝主疏泄,调动风气来旋转五脏,那么肺部的阴影郁闷,就像风吹云一般,散开了,何愁咳不止,痰不消。 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空调是在制造咳嗽,那么你的咳嗽还容易反复。 大家想想,小孩子像什么? 像少阳,像春天的嫩芽尖,你只要稍微受寒凉,来一场倒春寒,那所有的嫩芽尖都会被冻死掉。 所以小孩子生病久不愈,受寒久不知。 那么所受的不单是病苦,更是生长发育不能够跟得上之苦。 所以说,养生保健重不重要啊,你如果看不到引起咳嗽的真正原因,你再怎么去止咳去消炎,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问题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变得越来越难缠。 这就是为何那么多小病变成大病的道理所在。 所以我们主张一方面要辨证施治,另一方面要对病因进行预防,只要防治两手抓,双管齐下,才是出离病苦最彻底的木筏。 好接下来我们讲桔梗。 ----------------------------- 你的湿疹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春夏气机是升浮的,秋冬气机是敛藏的。 你湿疹在春夏气温,上升时发作厉害,说明中医讲究气的升降浮沉来防止疾病是非常合理的。 我们临床观察,凡是性格焦躁浮躁,心脉亢盛,说话快的病人,他身体气机就往上越,气机一往上越,就会把身体的痰湿带到头面肌表来,这叫痰湿随气机上升。 所以这种人,春夏疾病加重,因为春夏助长他上越的气机。 秋冬借大地收藏之力,他的病痛会减轻。 《黄帝内经》称之为,耐冬不耐夏。 所以你一摸到病人双寸脉上亢,就知道它的湿疹,春夏厉害,秋冬减轻。 确实在秋冬季时,好多湿疹病患,自动都好了。 这就指导我们要给病人身体制造一个秋冬的场。 要用一些帮助病人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勿外其志,使肺气清的药。 甚至要用一些收敛亢阳,助肾潜藏的思路。 所以这类病人晚上不能运动跑步,更要少看电视,少熬夜。 因为晚上对应的是秋冬收藏之令,如果你还过用心脑眼睛,把气机往上拔,让头脑兴奋,那湿疹就通通往皮肤外面发,永远都降不下来。 用药物只不过跟你的习惯习性在拉锯而已。 最后你的身体就是锯子下面的那块木头。 所以湿疹你从它发作的规律就可以找到保健养生的方法,以及治疗思路。 具体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防病保健,你可以参考前面讲的如何养护脾胃。 因为脾主湿,为什么湿盛,因为脾虚在前,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脾虚,自己的疮疤自己最清楚,是思虑过度,还是饱食无度,还是不爱运动四肢,亦或者是经常在寒冷的空调房里工作,导致身体阳不化气,阴湿为患呢? 大家看帖后,要多反观自照,用健康常识这把尺子来量自己,知不足然后修改之,修改不良生活习性,就是在修改疾病。 我们一直都认为人体大部分疑难的慢性病,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性的投影。 我们想要把影子,消灭掉,在影子上面怎么用功都很难,你要把制造影子背后的那根竹竿拿掉,影子不攻自破。 ----------------------------- 有人天生肥壮,有人天生瘦小,有人生来人高马大,有人禀赋就弱小多病。 但高矮胖瘦,疾病健康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的心态心性。 一个有好心态好心性的娃子,不管他现在有多么挫折苦难,你对他都是绝对放心的。 一个心态心性不太好的娃子,不管他现在多么一帆风顺,父母总会担心他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人生就像一条马拉松,父母不应该在娃子身上太多的担心挂碍,你要把这些担心挂碍的能量,放在教育儿女身上,教育儿女不是给他请多少家庭教师,恶补多少功课。 而是让娃子养成一种对顺逆境善恶缘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 还有小孩子的健康体质,跟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分不开,因为小孩子是鱼,整个家庭环境是他生处的池塘。 如果池塘少水了,或者污染了,那这条鱼即使品种再好,也难以健康茁壮的成长。 就像农村的娃子大都有跟父母出坡耕田,所以身体壮实有力,而城市的娃子,大都两脚都没有踩过泥土地,都不知道赤脚走山路是什么感觉,没有干过真正的体力活,身体的经骨没有拉开来,再好的营养都容易穿肠过,很难真正转变为坚强的骨骼跟壮实的肌肉。 所以父母应该是孩子健康的导师,只有你的理念健康,你才能养成健康的娃子。 所以一些父母问及如何把娃子养得健康。 我们常跟他们说,把你们的健康搞好,你娃子健康就有保证。 你如果都顿顿肥甘厚腻,生痰生火,那娃子能养出清秀的身体吗?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健康都要从自己做起,你有一分健康的重视,你娃子就有一分健康的保障。 还有脉象虚亢,这就有点像墙头草,根底浅,却长得高,这不是好事。 这类病人大都心脑比较难静下来,比较躁,身体却比较弱。 现在甚至有些娃子都是这样,十来岁,脉象虚亢,整天迷电子游戏,迷惑网络,迷电视节目,把发育身体的能量都用到心脑来消耗了。 这也是其中一个时代现象。 关于脉象方面的一些知识,等以后讲脉学时,再跟大家讨论时代特殊脉象。 60、桔梗4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桔梗这味药通贝母一样,同属于止咳化痰类药,归肺经。 所以《药性赋》说,桔梗能开肺,把肺盖打开,这样肺能够吸纳新鲜空气,胸肺就能够舒利,所以桔梗就能利胸膈。 因为肺上通咽喉,咽喉为肺之门户,当肺盖打开,咽喉也随着打开,一打开,浊阴就降下来,所以桔梗就能够治咽喉。 大家要知道,如果你仅仅直把桔梗看成治咽喉咳嗽的药物,那就浅视了桔梗。 桔梗的功用远不止这点,我们这节课就跟大家缓缓道来。 首先桔梗开肺,它如何打开肺气,为什么人体肺气要打开来,原来中医认为,肺主天气,你人要跟天地合一,保持紧密联系,开合升降要跟天地四季同步,这时靠的是肺。 《黄帝内经》说,肺主治节。 就是说肺要跟二十四节气同步调节,你看常有些病人在节气交换,天气变化时,就打喷嚏,鼻子塞,毛孔闭。 为什么? 因为肺不主治节了,肺跟节气没有同步协调好。 就像你车子卡轮子一样,这时出现了一点小故障,不用着急,把肺盖打开,肺开窍于鼻。 肺盖一开,鼻子空气就进来,毛脉通畅,身体就舒服了。 60、桔梗5上次才有一个病人,稍微有点小感冒,天气变冷,鼻子塞,咳嗽,我们跟她说,你可以用最简单的几味药,拿来作为泡茶小方,喝喝看看。 于是叫她抓点桔梗、辛夷花、苍耳子来泡泡茶。 这几味药都是通宣开肺盖的,第一杯喝下去,鼻子就不塞了。 为什么我们不给他开大方子呢? 原来对于外感初起,风邪在表,病在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你用药味少,分量轻,反而容易见效,能够一下子到达肺表皮毛,这个在中医就叫做轻舟速行。 大家看!为什么小小泡茶方能够速显功效,特别是感冒闭塞初起,病在肌表你少不了桔梗这味药。 中医认为桔梗为舟楫之剂,载药上浮,善于入肺,肺又主皮毛,这样肺盖打开,皮毛布散,就像你把伞打开来一样。 刚进来的外邪,还没来得及深入肌肉,传变血脉,就在最表层的边疆给你赶回去了。 如果病人还 伴有咽喉痒,那你就加点荆芥、防风。 因为风盛则痒,痒为泄风,你只需把风气疏泄开来,其痒自止。 60、桔梗6还有一个病人得了慢性咽炎,才二十来岁,咽喉就沙哑,整天清嗓子,以前经常服用各种咽喉含片,发现越服越顽固。 我们跟他说,反正你煎汤药也不方便,不如搞个泡茶方,用平和的草药来调理一段日子看看。 我们就给他用玄麦甘桔汤,玄参、麦冬、甘草、桔梗。 还加了点蝉蜕,为什么? 因为蝉蜕能利咽开音。 你咽喉部有浊阴不降,粘在那里,蝉蜕就取一个脱壳之象,把旧的东西脱下来,由于它质地比较轻,所以它善于脱除上焦咽喉食道壁上的污浊。 大家看,你去找蝉蜕时,是不是发现地表或者树上挂了很多蝉蜕。 这知了从地下出来,到树上吸风饮露,它脱的壳是偏于走上焦肌表的。 为什么要用玄参、麦冬。 病人声音沙哑,初病咽喉问题在肺,久病必及肾。 舌尖红、少苔,乃肺肾阴伤所致。 所以用玄参、麦冬,令金水相生,滋润肺肾。 这些都是多汁液之品,善于养人体阴液。 而桔梗、甘草两味药,《伤寒论》又叫桔梗汤,专门治疗少阴病咽痛,它能够把肺盖打开,那咽喉管道就会被打开,一打开,通过蝉蜕这一个脱落之象,就会把咽喉壁上的垢积肃降下来,就像用刷子去刷盆垢一样。 这蝉蜕时虫类药脱的壳,虫类药善于爬行游走,善于刮刷瘀滞。 而你把咽管打开,又把痰垢刮刷,这时玄参、麦冬从天而降,滋润雨露,把它冲洗下来。 那么那些炎症堵塞物,就被肃清了,所以咽喉沙哑干燥感很快就消失。 60、桔梗7它用几味中药泡一壶水,可以喝大半天,一天泡一次就行,简便易行,真是体现中医简验便廉的智慧。 常有人说中药熬汤太麻烦了,又难喝,其实你在得小病的时候,懂得用这泡茶方,那既不难喝,也方便,还不用费什么代价,就随手抓几味药来泡泡茶,就像喝茶水一样,既对身体有利,又能解决问题,多好啊! 好比你风寒感冒初起,根本不用等到它重感冒,一把肺盖打开,邪就退下来了。 所以有个儿科医生,他善于治疗小孩子感冒发烧食积,用的无非就是开宣肺气之药,跟消化食积的保和丸。 他说用这两个思路,在儿科里头就可以独当一面。 小孩的病看似不好搞,其实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只要懂得如何把它肺盖打开来,它并就好得快。 这可是老中医数十年经验之谈,懂得开肺盖的药,就是桔梗,它能够从脏腑里头把郁气宣发,通过咽喉毛孔排出体外。 常言道,小病不治,大病之根。 中医不是治小病不治大病,而是既治大病,带病延年,也治小病,不让你长成大病。 聪明的农夫他从来不让自己田地里的小草长得高大,以致跟庄稼枪肥料。 聪明的医生他从来不让疾病已经长成气候跟身体抢气血时再下手,因为那时你再大动干戈劳师动众,不死也脱翻皮。 现在很多人不舒服了,都没去管它,因为一检查又查不出有什么包块肿瘤,因为现在检查的仪器,对于只有器质性疾病长成后才管用,疾病还在小草萌芽阶段,在无形的气机郁结状态,它是查不出来的。 一般人不知道,在无形气机郁结状态用几味药就疏散开来了,而在有形病理产物停留的时候,你就要费好大的劲。 60、桔梗8如同你家里扫地,经常扫扫,一把很普通的扫把,可以让你室内清洁,毫无污垢,可以你十天半个月都不扫,那些油烟污垢都掉在地板上,这时你发现再用扫把都扫不走了,非得请来钢刷,用水来冲洗。 现在人很多病就是在灰尘阶段,不加以打扫,偏偏要等到板结成油垢块状时,用扫把扫不动才引起重视,去选择用钢刷手术刀来刮。 好比如说,结石包块你在刚开始呈泥沙样时,几剂中药就冲洗掉了。 当泥沙板结成硬块,你就要去请碎石机了。 所以说,在无形气机郁闭状态去调理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要等已经长成有幸积聚时才下手。 《道德经》上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就像小草你看着田地没有草,半个月后再去看,小草已经冒出牙签长,你还不以为然,再半个月去看,小草就把庄稼蔬菜覆盖了。 你这时再去治理庄稼都收成不好了,故古人说,上医治其未萌,中医治其已成。 不是说我们很多汤药只能简单地调理气机,而是很多疾病你在气机稍微瘀滞状态去调理,截断扭转,它就不会发展成更大的病。 ----------------------------- 磨牙一般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肠道里有食积虫积,另外一个是痰热上攻于齿所致。 但总的都是消化道开窍于口,是阳明胃肠下降功能不够,是浊阴出下窍的力量减弱,为什么浊热会上攻于齿呢?大家想想。 现在很多娃子都是饮食过度,吃的食物远远超过他胃肠道的承受能力。 父母老担心娃子饿着,营养跟不上,其实做父母的,都没想到以前他们年代是吃什么过来的。 番薯玉米,稀粥萝卜,能果腹就不错了,照样养得健健康康,强强壮壮。 相反吃得太好,身体反而太差。 古人看到这种现在,在以前年年前的《千金要方》里头,孙思邈就总结出一条养生规律,即穰岁多病,饥年少疾。 这是说丰富的年代五谷丰登,人们反而很多吃出了病来,在谷物不怎么丰收的时候,人们知道省吃俭用,吃到七分饱,没有条件大吃大喝,反而更少病痛。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健康的简朴观,节衣缩食,勤俭节约,不是因为你贫穷,而是因为你更懂得健康之道。 健康的人一定是过一种少欲知足的生活。 跟大家讲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我们这山村的狗没有能养过一年的,这些老人家后来反思告诉我们,狗不是被毒死,也不是被车撞死,更不是相互打斗咬死,那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吃太饱撑死的。 你别小看狗很凶猛,其实脆弱得很,你给它天天吃饱,吃三餐,它越吃眼屎就越多,胃肠就越发炎,行走就越不便,最后活生生地被撑死了。 所以这些老者懂得这个道理后,一方面少给狗吃骨头吃肉,另一方面只给狗吃两顿或一顿,后来发现这村里好几条狗,都养了好几年,全然没事。 看来饮食的一个小小调整,居然挽回了众狗的生命。 大家看,这健康的知见重不重要啊,不单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动物的饲养来说也是密切相关的。 你如果不懂得饮食保健之道,总以为用最好的骨头营养给狗吃,你如果不相信,自己可以做个试验。 常吃骨头吃饱的狗,决定不长寿,相反那些经常喝粥拌点菜汤的狗,反而养得很精神,所以现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小康时代,人们由于缺乏健康的饮食观念,反而养出越来越多的疾病。 很多小孩子,他既没有情志的太多压力,也没有纵欲方面的消耗,一般生病都跟饮食不调分不开,所以家长如果懂得从饮食下手,那就可以让很多疾病消弭于无形。 有几例小娃子晚上磨牙,而且还老发恶梦,我们讲他家里晚上别吃肉,娃子只吃七分饱,再开点健胃消食的药给他们,大部分磨牙都减轻了,甚至连做恶梦都少了。 有些娃子一做恶梦就冷汗淋漓,担惊受怕。 大家要能够想到当你肠胃功能紊乱,有食物积滞在那里时,这些动荡就通通会反映到大脑上去,所以才会恶梦连连。 难怪古人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所以一般的病人,我们都叫他晚上要吃少要吃素。 因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公认的。 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要吃得像乞丐,半饥半饱最好。 这样你容易睡得沉,身体容易阳入于阴。 因为本身晚上随着太阳下山,人体的消化功能都在减退。 如果太多食物残渣留积在肠胃,消化不彻底,就会反映到牙齿上来打磨。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磨牙,比如精神压力大,这些方面以后如果碰到了再来详讲。 60、桔梗9我们知道他是血瘀体质,唇暗脉涩,叫他用血府逐瘀汤来保健。 他每每到这时候,吃两三付血府逐瘀汤,胸闷立马烟消云散。 而血府逐瘀汤里头就有桔梗这味开肺利胸膈的药,它配合了枳壳,一升一降。 古人说,膈上不宽加枳桔。 当你胸膈中气机壅塞,升降不利,老觉得胸闷不宽畅时,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狭窄,心肌缺血。 就像道路两旁长了很多草,变得越来越狭窄,这样往来的车马都挤在一起,佷容易堵塞一样。 所以严重的还要去做手术,安支架。 其实你还没到那程度,就懂得及时把道路两旁的杂草铲开,让道路气机通畅,那么你将免除诸多手术之苦。 而且手术过后,还要服用很多抗排斥的药,正常人吃了也消受不了。 这个病人在胸闷的时候,几剂血府逐瘀汤,胸闷就好转过来,真是大气一转,病邪乃散。 他的朋友也是这症状,发现心血管堵塞,却去装了支架,装过后,也一样不舒服。 他便问,需不需要去装支架呢? 我们跟他说,当你保持心胸开朗,气机流畅,一有郁闷阻塞,就及时用中药趣畅通,你只要保持在不梗塞状态,又何须去受那苦呢? 60、桔梗10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在小病阶段不懂得防,等到大病时,你不装支架不行,装了难受,这时能怪谁呢? 要怪就怪自己,为什么刚开始不重视防病保健,为什么在小草刚刚堵塞道路时,不把它拔开,非要等到整条道路被杂草覆盖了,才想到要去劈开来。 而中医就不同,通过调理气机,气为血之帅,帮你升降胸膈中大气。 古人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全来胸膈中大气昼夜升降开合,才得以正常运行。 这就是为何血府逐瘀汤里头,用一派逐瘀血的药,同时还要用上枳壳、桔梗来打开胸膈,升降大气。 就像把来往的道理加大加粗加宽一样,那么你气血运行不受阻,自然就不闷痛了。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还提到血府逐瘀汤善治疗交节病作,这是说在节气交替的时候,很多老年人自动都感到老毛病在加重在发作,比如胸闷头痛或者风湿腰腿痛。 这时是因为你肺主治节,心主血脉功能受到影响,不能够很好地跟天地同步,天人合一,所以我们治节治他上焦心肺,用血府逐瘀汤,使心能主血,肺能主气功能加强,那心肺跟天地同步,即使结气变化,变得忽寒忽热,你也能够保持血脉非常通畅气机周转如常。 这样就像人体里头,秩序井然,肌表外面布上一重金钟罩,那么一般外患进不来,内忧生不起,身体自然能够顺利地度过恶劣的天气,或节气的交换。 古人发现很多老年人就是在节气交换的时候过失的,或者病情加重。 60、桔梗11 并不是说节气交换就伤人,而是说你身体疾病众多,正气不足,节气交换,它只是压倒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而已。 一根稻草是没法搞垮一只骆驼的,但你如果背上有无数根稻草,无数负担,无数压力。 像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了休后,既操自己的事,也操儿子的心,更操孙子的学习生活。 当然还有老伴的事,还经常闹脾气。 这样里里外外,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宁。 这才是导致你身体气血不足,血脉管壁变狭窄的真正原因。 疾病的真正原因,总是躲在你难以发觉的地方,而引发疾病的外援,常常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比如收一场风寒,吃一顿饱饭,熬几天夜,跟家人吵几次架。 其实你只要在因上用功,平时注意保养气血,令周身之气充而不虚,血通而不滞,这样气充血畅,何患节气变化,何患外面病邪干扰。 它自狠来它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它自风寒它自热,我自血脉常通畅。 这样气足血畅,何患病痛不消。 好桔梗这味药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大家要知道靠你周身气通血活,不进是靠中药来行气活血,更要靠你的情志,你的运动。 你如果老是肝郁,情志不畅,自己折腾自己,你的气血怎么能够顺畅呢? 你如果老是懒动,不想活动,也不去运动锻炼,你都长得像肥猪一样动不了,你身上的气血能动得了吗? 所以为何那么多胖人,心肌梗塞,心脏问题去做支架手术,手术也不能够替代你运动,不能够让你气血畅通,灵活起来啊! 只有你灵活了,你气血才灵活。 所以讲桔梗能够开肺利胸膈,让胸中的气机,能顺畅斡旋于天地之间。 同时我们更要让情志舒畅,让身体运动出汗,这样吐故纳新于天地之间,才是真正过一种逍遥快意少疾少病的生活。 下节课我们再讲黄芩这味药。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把中医讲得有趣味,那中医真的很难大范围普及开来。 所以我们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一方面又有照顾到教材上的医理方药,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讲解通俗,有趣易懂,要运用一些取类比象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悟入中医。 我们尽量会多谢答疑解惑,但以后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回答,一些重复性的,大家要注意去看帖,比如湿疹,回到过一次了,可能第二次就不再具体回答了。 有些问题虽然是别人提的,但我们一方面是回答他,大家一方面也 能从中得到启发。 我们不仅要看到这是一人一时的病,更要看到这种病可能代表一类人,一大部分人,这才是我们努力回答的动力。 因为有时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 比如你得了鼻炎,提问了,其他得鼻炎的人,虽然没有提问,但看过后,照样懂得如何保养,那这个问题的价值,就不止一人一时了。 这就是为何我们除了看病,讲课之余,一定要网上答疑。 因为看好了一个病,病人只是当时受益,甚至只有他自己受益,他随后可能又有其他的病。 而一旦把这种病的治疗思路理顺,把保健之道讲明,发到网上,很多人看后,都懂得如何防止,这样功莫大焉。 关于美容方面,我们以后会详讲。 《黄帝内经》认为,心其华在面,有认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 你如果心肺功能减退,那么你的颜面一定会提前衰老,即使用再好的化妆品,美容药,都没法掩盖。 因为肌肤可以作假,但神态动作却作假不了。 所以像珍珠粉之类的,一般偏向于表现美容,恢复脏腑气血,那才是美容美到根本上去。 故孟子说,充实谓之美。 只有你精充神足,气充血足,那种美酒像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一样。 所以要学美容方面的用药,你要学一些气血辩证,学一下脏腑辩证。 中医叫做,有诸内,必形于外。 身体外观是脏腑内在气血的表现,所以中医调百病,一定是调内部脏腑。 这就是为何《黄帝内经》之所以叫内经的道理。 你要多从内在考虑,不要看到外表。 ----------------------------- 腰椎间盘突出,你可以取一个象,就像骨头里,长垢长锈了。 这里要教大家如何连续问三个为什么来见病知源。 第一个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为何会突出? 你看到的是长期住的地方,阴暗潮湿,加上坐姿不正。 没错,湿性下注,所以铁器放在低洼处容易生锈潮湿,木头在近水处容易腐烂。 人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容易腰酸腿重,这都是外湿引动内湿所致。 你仅仅知道第一个为什么,就像剥洋葱一样,只剥开表皮。 大家要进一步问下去,所以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你在潮湿地方就容易湿气重,一些年轻小伙子,身体壮实的,湿气在他身体就呆不住?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总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小伙子?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湿气重,而年轻人一般一般有湿气,都很轻? 因为阳微则湿盛,你阳气不足,才会导致湿邪弥漫,就像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苔就沿着墙角,肆无忌惮地生长,周围都是一派陈腐之气。 同样你的身体阳气不足,阳气亏虚,水湿不能炼化运化,所以才会留着在腰肾腿脚,成为湿阻气机,令骨头长垢的温床。 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水湿者,非用温化阳气之药,不能去也。 我们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就懂得用药思路了,不外乎就是升阳除湿,顺应人体脏腑之性,以这个为大法,然后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去遣方用药。 有个老人,自己腰椎间盘突出,五六年了,没有少看过医生,没有少吃过药物。 后来实在没办法,自己就买医书看,琢磨食疗方子,听说薏苡仁可以除湿,止痹痛,但单味薏仁除湿之力又余,而升阳通气机之力不足。 于是再煲薏仁汤的同时,放些大葱进去,大家都知道《药性赋》里头讲到,葱有通中发汗,升阳散寒之力。 结果他用这办法吃了半个多月,当食品服用,越吃腰腿越轻松,越吃白腻的舌苔退得越干净。 以前白天睡醒,必定腰沉腿重,活动不利的,懒在床上都不想起来,现在湿去一身轻,老腰都没那么僵直了。 上下床都轻松利索些,他既高兴又得意地把这方法告诉大家。 真是误打误撞,撞出了个升阳除湿的大法。 葱能升阳通阳,薏苡仁能除湿健脾,两者之间一搭配,正好解决湿阻气机,湿伤阳气,舌苔白腻的病机病症。 你如果脚力好,可以继续再问为什么,问第三个为什么时,你就能够进入养生保健的层次。 这很重要,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医生能帮你,问到第三个为什么,自己能帮自己,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去问。 为什么阳气虚,导致湿邪留滞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长期熬夜,阳气得不到封藏,就像煤矿石油被采挖光了,这样阴损及阳,你熬夜看似表面先伤阴液阴精,但实质上阴能够承载阳,你阴精减少了,阳气的承载量自然就不足了,这叫阴阳互根互用。 第二久坐不动,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人体最大的补阳是白天适当晒晒太阳,运运动,出出汗,你一方面躲空调房不晒太阳,一方面坐小车,以车代步不运动,不出汗,这样阳气日减,阴湿日重,所以人体越不运动,身体就越困重,越不灵活,老化得越快,没有一个长寿健康者,是一个懒汉。 第三饱食过度。 大家看,你锅里的米谷,如果很多,要彻底煮熟,锅下就要很多的火力,如果你火力不够,又想煮熟饭,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米谷。 所以人体阳气不够时,又像彻底消化食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饮食,你吃得少消化好,反而胜过你吃得多消化不好。 大家可以看为何很多人下一次馆子,大饱餐一顿,就容易腹痛拉稀,大便通而不畅。 食物残渣黏在长皮,也黏在肛门,费了很多纸巾都擦不干净,这已经反映你饮食过量,身体的阳气不能彻底把食物炼化。 所以加重饮食的摄入,不过就是在加重阳气的消耗付出。 所以暴饮暴食,是最伤人体消化道阳气的表现。 病人吃到上吐下泻,完谷不化,就是阳气大亏的表现。 你如果听不懂身体这自救反应发出的声音,那么你每天在残害身体都不知道。 所以养生有句良药叫,唯虚而能容,饱食非所宜。 第四说话太多,言多伤中气,也伤阳气。 男子话多前列腺容易出问题,女子话多白带容易出现异常。 以前我们对这句话领悟不够,现在临床多了,越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你中气一伤,湿气就运化不过来,湿气运化不过来,纷纷都掉到下焦去,掉到腰腿则沉重,掉到子宫则白带异常,盆腔积液,掉到前列腺,生殖系统,则尿频急,这就是古人在《黄帝内经》上说的,中气不足,溲尿为之变。 你不管是哪种方式损伤了中气,或言多,或饱食,或思虑过度,最后通通都会影响到大小便,都会导致湿浊下注,所以言语要以减少为直接。 健康的人一般都是语言从容,当讲则讲,而不会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滔滔不绝。 你一整天哪有那么多气在嘴巴上耗掉呢? 我们治过几例推销员,还有办公室里接电话的,他们每天由于说太多话,说到整个人都不想动了,甚至有些人严重伤及中气,导致心慌心悸,尿频遗精。 这都是阳气主固密功能减退,所以一旦给他鼓足中气,湿邪自去,这是临床上验证出来的心得,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发。 当然每个人的病因病机都不同,大家要懂得查探来龙去脉,我们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分析的思维。 普及中医应该普及这种见病知源,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搜集偏方,对号入座。以圈子去套玩具,这样套来套去,套不着,还伤了身体,让人误解了中医。 所以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必定不会盲目网上求医问药,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你既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医,成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养生的高手。 因为问题的实质,往往就只隔一层窗纸,靠你多问一下,就把这重窗纸捅破了。 你如果掌握了这种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那么你读起古书,再看起这些文章来,就如推门入桕,得心应手。 ----------------------------- 真正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的中医越来越少了,难怪有人说中国真正的传统中医比大熊猫还珍贵。 因为真正传统中意的培养,都是要数十年的功夫,而且还未必能够培养出几个来。 所以中医的普及尤为关键。 关于痤疮,我们想跟大大家 讲一下中医整体观,跟上病下取的思路。 特别是女娃子的痤疮,月经期间加重的,有两个案例,一个女的二十来岁,脸上痤疮最大的像绿豆那么大,她也吃了不少泻火药,但还没把火泻下来,吃到手脚冰凉吃到痛经。 后来有个中医给她用了少腹逐瘀汤,加了红藤30克,月经期间服用,顺其性,连服三剂,不单痛经消失,而且痤疮鼓起来的包也消下去,第二个月就没再起来了。 奇怪为什么用治疗少腹瘀血的少腹逐瘀汤,去治疗痛经,反而把脸上的痤疮治好了。 中医认为,上病下取。 特别是妇人宫寒,月经排泄不畅的,经期有血块,脚部容易凉,你即使头面长痤疮,那也是上热下寒。 下面经脉堵得严严实实,上面的浊热不能降本流末,导致浊火反弹,就像江河倒灌一样。 所以这类女的,要么月经期间头痛,要么月经期间湿疹外发,要么月经期间痤疮加重。 张锡纯曾经治疗过一例月经期间头脑作痛的病人,重用牛膝一两,直接顺经下行,药后脑中清爽异常,不再疼痛矣。 所以中医不要看到表面的头痛痤疮湿疹,要看到气机的升降。 中医认为,浊阴随着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气往上亢者,痰浊发上来,浊阴降不下去,就可能由咽炎食道炎,有鼻炎有头痛,有头面痤疮。 你通过理顺气机,降本流末,找到妇人最佳的降气血时机,月经期间正好因势利导,降气下血,使百川归海,浊去新生。 但是现在很多女孩子,都不知道养生,月经期间,照样吃冰激凌,穿短裙,尽干些塞烟囱,堵下水道的傻事儿。 你一旦皮毛胃肠受冻,子宫肯定收缩,这不是在堵自己下水道吗? 小水道一堵,整个代谢产物,浊气都不能顺流而下,反而往上弹回,就像乒乓球丢到硬板上,反而弹回来。 这叫浊火反弹现象。 同时很多女的又不爱运动,很多身体的汗酸都不能通过毛孔彻底排出来,瘀积在皮下,特别是空调房一呆,那些皮下浊阴更被牢牢束缚住。 我们每天都巴不得出些汗,给邪以出路,这叫开窗户。 但现在很多人都畏惧出汗,不想出汗,尽干些关闭自家窗户的傻事。 这样浊气不能外泄,鼓在皮下,都会成为包或湿疹。 所以中医治疗痤疮的大思路,总离不开开腠理,畅达血脉,降浊阴。 特别是女的,《阴符经》上说,动其机,万化安。 你如果看到她长痤疮,月经又不好,别急着治痤疮,先把她月经调好,说不定疮毒随着下顺的经血,就被带出体外。 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个老师,也是二十多岁,脸上长痤疮有一年多了,她经常跟学生发脾气,跟家人关系也紧张,反正无事心也烦,有事心更烦。 她很苦闷,说自己性格自己也知道,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的手脚也没有冰凉之象,也没有过量服食泻火药,唯独左关弦硬如豆,这是郁结之象。 大家看,脸上长的痤疮,像不像郁结的一团垃圾一团气呢? 你不要以为乳腺增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你就不能看到脸上长痤疮包块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 那该怎么办呢?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 不要管她脸上的包,要看到她左关脉弦硬打结之象,同样上病下取,疏肝解郁,这时是调她中焦。 我们给她宣郁通经汤,这是《傅青主女科》上的名方,这个方子跟逍遥散有得一拼,只不过这个方子更多了一些清热散结之品,更适合郁结化火的人群。 她连续服了五剂,痤疮消退大半,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心态比以前好了,脾气也没那么焦急了。 原来通过宽胸解郁,疏肝行气的药,把郁结疏散开,人都没有那么烦,肚量也会比以前大。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看交通堵塞你就急躁烦,交通顺畅你开车就很快意。 人体也一样,肝气郁结,脉络涩滞,你肯定开心不了,肝气条达,脉络通畅,你自然比较包容,比较宽容。 所以有时候人的一些不良脾气,是身体气机郁滞的反应。 你如果通过中药来去疏解郁积,你居然发现脾气比以前都好了。 这在我们临床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妇人自动会反映,吃了你的药,架都会少吵了,脾气也好了。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所以你摸到病人左关脉弦硬打结时,一定要问病人脾气怎么样,如果是爱生气,爱吵架的性子,你别的先不管,先帮她疏肝理气再说。 正如《黄帝内经》上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 这时所谓的痤疮、乳腺增生,或者头痛痛经,其实都是表象,都不是最重要的。 你一旦把气机理顺,降本流末,这些症状都会随着减轻,甚至消失。 告诉大家研究女科,一定要好好读《傅青主女科》,这本书吃透了,妇科杂病的治疗,应该不成问题。 举这两个案例,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不要见病治病,一定要看到整体,看到气机的升降。 有时上病下取要温降瘀血,痤疮乃愈,有时外病内调,要疏肝理气,肌表痤疮自然瓦解冰消。 中医的精华不在于病名,而在于病机治法。 【待续】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
|
来自: 新用户8500jVPy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