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如何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 
针对战略问题,常需要用结构化战略思维模式来进行解决,专家思维会失效。麦肯锡常采用3~5人的团队,经过8~10周,通过系列方法来给出解决战略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8~10周中,贯彻四大原则和实施五步方法: - 第1周主要是定义问题,结构化分析,并提出第一天和第一周假设。
- 第2~9周是提出假设/新假设,验证假设的反复循环,直到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法。
5步骤方法论: 1. 定义问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解决错误的问题,原因在于问题和边界定义错误。要聚焦于“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怎么做——实施的细节”。衡量问题如何才算定义正确?解决了该问题后,所有的相关问题都得到解决而没有后遗症。 2. 结构化分析,采用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举”。对于重要问题,需要满足3-3原则,至少三种或以上的维度切分,每种维度至少三层的“为什么”深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面分析问题。 3.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绝不需要懂这个问题的专家来参加。要勇于和敢于提出假设,这是科学的理念。 4. 验证假设,不管案头调研如何详尽,最终还要通过实地调研进行认真核实,以第一手资料为主。访谈是信息收集和洞见生成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方式,例如实地访谈。一旦证明假设错误,就要提出新的假设,再次验证,直到找出解决方案。 5. 方案展示:卓越的领导基本都是化繁为简的人:他们能穿透争论、困惑和质疑,最终给出一个所有人都能明白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里有一个很意思的分享,大多的经典管理理论,都是来源于解决某种问题的优秀方法,大多满足MECE原则,但同时又不可能解决所有类似的问题。结构化分析时,都可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更优更全面的分析方法,创造出更适用的理论变体。 最后书本给出10种日常加强和养成结构化战略思维的方法: 1. 坚持把“反对的责任”作为个人习惯。例如,挑战关键数据,方法是否符合MECE,有无更好的方法,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假设论证的过程是否合理。这样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问题上,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能从根本上打破由于专业性缺乏而造成的沉默,端正“问题观”,从而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辨者。 2. 解决正确的问题,经常阶段性反思问题的正确性,这样才能确保解决了正确的问题,确保方向的正确。 3. 下一层面的细节要求。要求思辩者能够识别到大脑系统1“快速思考”蒙蔽人类的伎俩,在思考时启动系统2 “慢性思考”,深入探究问题至少两个层次的挖掘才算及格。对于关键而复杂的问题,需要满足MECE切分的“3–3”原则。 4. 总结提炼,听众最多记住7个要点,一次记住3个最容易。如果有4个要点,也要说3个,对第三个拆分为3a和3b。把复杂的问题拆分为简单明了符合MECE原则的3点绝非易事。 5. 生成“第一天的答案”的习惯,与我们自下而上专业思维和学习过程相悖,需要有意识地培养。 6. 问正确的问题,是提问者具有思考深度的体现。 7. 有意识地区分“认为”和“知道”并锲而不舍地向“知道”无限靠近。在验证阶段,要么假设升级为真知,要么被丢弃。 8. 移动时间轴,是思辨者预见未来的尝试。 9. 理性客观重视数字和逻辑。从思辨者的视角来看,理性和感性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 10. 知道边界,这意味着思辨者要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知道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外沿,还要对人类认知的局限有足够的认识。多种认知偏误会直接影响理性思考的正确性,比如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自我服务偏误(Self-Serving Bias)、厌恶损失偏误(Loss Aversion)和过度自信偏误(Overconfidence Bias)等。
这十个点很难记忆,沿用书本“总结提炼”为三个点(其实不满足MECE原则): 1. 五步法每步一个tip锻炼(1.1解决正确的问题1.2下一层次细节要求1.3生成“第一天答案“习惯1.4问正确的问题1.5总结提炼) 2. 魔法:移动时间轴,从数字和逻辑预见未来(2.1 理性客观重视数字和逻辑2.2移动时间轴,预见未来)
3. 寻找答案要避开的陷阱(3.1有意识区分“认为”和“知道”3.2知道边界3.3专业性缺乏的沉默/不自信by“反对的责任”个人习惯)
对于习惯专家思维的SME,在学习这种结构化战略思维会不适应。可以通过放下以前的专业包袱,用一双全新的眼睛来看待所有问题,在完全掌握了麦肯锡方法论的时候,以前的专业知识会自然而然地回到你身边,就更会触类旁通,成为一个真正的快速学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