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94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3-03-17 发布于陕西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第94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是一个表证,太阳病未解是太阳表证未解;如果胃气已败,其脉当芤;如果胃气没败,其脉当浮。如果浮取有力、沉取也有力,唯有中取无力的这个脉是芤脉。《辨脉法》讲:沉浮有力,中取无力,谓之芤。《伤寒论.平脉法》在讲战汗作解的时候讲,脉浮而数,按之反芤此为本虚。

《伤寒论.平脉法》问曰:病有战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曰: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此为本虚,故当战而汗出也。其人本虚,是以发战;以脉浮,故当汗出而解也。若脉浮而数,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虚,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发战也。问曰:病有不战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脉大而浮数,故知不战汗出而解也。问曰:病有不战,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脉自微,此以曾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内无津液,此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

本条讲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是说这个太阳病寒邪很重,已经危机到把代表内外的脉都逼停了,现在只剩下能够代表胃气的脉没有停顿。这句话是在和《辨脉法》中的芤脉在作比较,阴阳俱停的这个脉正好和芤脉相反。芤脉讲的是沉取的时候,其脉有力,浮取的时候,其脉也有力,唯中取无力;本条讲的阴阳俱停是沉取无脉,浮取也无脉,唯中取有脉。其中的阴指的是沉取,阳指的是浮取,中间省略了一个中取。这个被省略了的中取而没有停的这个脉就是代表胃气的、代表正气的本脉,是本未虚。

《内经》讲:人之将死,胃气先绝。今胃气尚未败绝,病虽重而不至死。因为,这里的阴阳俱停讲的是太阳伤寒的寒邪入里、侵入阳明,把阳明胃气包裹了,阳明胃气不得伸展。当胃热借助于药力向外伸展的时候,必定是内热先把寒邪撵出体外,其热才能伸展。这个撵寒邪出表的过程就是本条讲的必先振栗。内热伸展的结果就是本条讲的汗出而解或者说下利。这里的振栗而汗出实际上就是一个战汗作解的过程,只不过这个振栗要比发战严重的多。所以,这里用了一个振栗。

本条文用了两个但字讲了两个欲解证:一是脉见于阳,必战汗作解;二是脉见于阴,必定会下利而解。第一个但讲的是如果这个太阳病未解,其脉在浮沉之间,说明胃气尚在,但又能摸到其外面的浮脉,这个浮脉比沉浮之间摸到的这个脉微,即有浮脉出现,这个病必定会以战汗的形式而作解,而且这个战发的特别厉害,是说振栗。第二个但讲的是:如果这个太阳病未解,虽然摸不到阳脉,但能摸到胃脉,即能摸到沉浮之间的这个脉,除此以外还能摸到胃脉以外的沉脉,这个沉脉就是阴脉,这个阴脉比沉浮之间摸到的这个脉微,即有沉脉的出现,说明这个病会以下利而解。

本条文讲,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般是阳气先回升,如果阳得以恢复,其人必定是先振栗而后汗出作解;如果有沉脉出现的时候,一定是头卓然而痛,足心发热,先振栗而后下利作解。第110条讲: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由此可见,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是说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病人想大便而不得,可与调胃承气汤增其津液,助其下利。这里省略了一个欲汗之宜桂枝汤,如果欲汗出而不得,可与桂枝汤助其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