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

 新用户15472188 2023-03-18 发布于广东

矛盾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但是作为一个规律,它究竟具有哪些内容,根据我国大多数人的观点,这个规律大体上包含以下几点内容:(1)任何事物和任何概念都包含着内在矛盾或对立面;(2)矛盾双方的关系是统一和斗争;(3)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4)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引起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推动事物发展。

此外,大多数人都同意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对这规律的不同意见当然是存在的,的确还有些问题要作进一步研究,但无论如何,这些思想代表了我们今天对这个规律的认识水平,其中包含着列宁的重要贡献。

文章图片1

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这些思想,在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那里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但是有的思想还不很明确,这些思想的出现也不集中。列宁虽然也没有像上面那样把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但确实在《辩证法的要素》和《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明确地集中地提出了这些思想。下面分别研究一下列宁的贡献。

关于客观矛盾和内在矛盾,黑格尔谈得最多,这也是黑格尔在辩证法方面的重要贡献之一,尽管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着重抨击了形而上学思维只承认主观矛盾(思想矛盾,而且认为思想矛盾就是谬误),不承认客观矛盾,只承认外部矛盾,不承认内在矛盾的错误。

列宁高度评价黑格尔的这些思想,并从唯物主义立场改造了这些思想。列宁对黑格尔在《逻辑学·本质论》中关于客观矛盾和内在矛盾的论述,作了大量长段摘录,这在《哲学笔记》中是很突出的。那么,究竟怎样的两个方面才能构成一对矛盾呢?按照黑格尔的理解,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或者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一对矛盾。

文章图片2

统一常常与同一通用,黑格尔是从两条途径来揭示这一关系的。形而上学思维在统一或同一处只看见正面,看不见反面,只看见同一,看不见差异,只看见统一,看不见斗争或对立;而辩证思维的深刻之处则在于它在统一或同一处不但看见正面,而且看见正面中的反面,不但看见同一,而且看见同一中的差异,不但看见统一,而且看见统一中的斗争。

黑格尔把前者叫作抽象的同一性,把后者叫作具体的同一性。他说:“同一就是自身反思,自身反思只有作为内在的排斥才是这样,而这个排斥,作为自身反思,是把自己直接收回自身之内的排斥。”而抽象的同一性(它的公式就是A=A),是“以差别为自己对立面的呆板的同一”,是“片面的规定性,而这样的规定性是没有真理可言的”,所以,“思辨的思维就在于把握住矛盾,又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

文章图片3

“思辨的思维”在黑格尔那里就是辩证的思维。这是一条途径。形而上学思维在对立处只看见区别,看不见一致,只看见分裂,看不见同一,而辩证思维的深刻之处则在于它在对立处不但看见区别,而且看见一致,不但看见分裂,而且看见同一,不但看见斗争,而且看见统一。

“思辨思维的本性……完全在于:在对立环节的统一中把握对立环节。”这类的话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随处可见,而列宁也很欣赏黑格尔的这一见解,随时加以摘录。这是另一条途径。

在统一和斗争这两种关系中,斗争的含义是比较明确的,它就是差异、排斥、对立的意思,但统一或同一的含义是不太明确的。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最初当然有同一个东西的意思,但在他看来,它不但是它,而且也不是它,或者说“A又不是A”(A=-A),这就是说,A的存在离不开-A,A包含-A。反过来也一样,-A的存在离不开A,-A包含A。这就是辩证的同一性,即对同一性的辩证的理解。

文章图片4

黑格尔用许多极平凡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认为上的规定包含下的规定,下的规定包含上的规定,父亲的规定包含儿子的规定,儿子的规定包含父亲的规定,“在每一个规定中包含着它的对立面”,“它们的存在是持续的存在”。显然,辩证的同一性就是相互依赖的意思,用今天的习惯用语来说,即相互依存于一个统一体中。

黑格尔所说的反思关系,亦即相互依存的意思,具体点说,就是A的存在反映了-A的存在,一A的存在反映了A的存在。反思规定就是相互依存的规定,即成对的辩证法范畴。黑格尔还用“不可分性”来表示统一或同一,认为这个用语有时比统一更好。

不可分性并不是指两个对立的东西分不开,如果是那样,后代就不可能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了,而是指对立的规定相互依存或相互包含(蕴涵),一旦分开,双方都不复存在,例如上离开下就无所谓上,下离开上就无所谓下。

文章图片5

有种看法认为统一或同一有两种含义,即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这似乎并不符合黑格尔和列宁的意思,因为他们都把统一与转化并列,黑格尔说存在和无的统一提供转化、生成,列宁说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每个规定向他者的转化,显然转化是除统一和斗争以外的第三种关系,而不是统一的一种含义。

至于说相互转化表现统一性和斗争性,那当然是毫无疑义的,因为相互转化是相互依存以及相互斗争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认为矛盾的本质关系就是统一与斗争。

恩格斯有一段话说得极为清楚。“辩证法根据我们直到目前为止的自然科学实验的结果,已经证明了:所有的两极对立,都以对立的两极的相互作用为条件;这两极的分离和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联结之中,反过来说,它们的联结,只存在于它们的分离之中,它们的相互依存,只存在于它们的对立之中。”

文章图片6

可见,从黑格尔到列宁,在对矛盾关系的理解上,除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立场的不同而外,在具体内容上是一致的,列宁的贡献在于指明统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黑格尔是一个伟大的辩证法家,但他强调的是合而不是分,是统一而不是斗争,他追求一个最后的绝对的统一,一种消融了一切矛盾、停息了一切斗争的境界。他说:“概念中对立物的绝对统一构成精神的本质。”他指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在绝对理念中达到绝对统一,这种境界类似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黑格尔那里,统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这种观点不但是唯心主义的,而且是形而上学的,因而列宁说它是“神秘主义”和“对发展的背叛”。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也受到过恩格斯的批评。

文章图片7

恩格斯没有提出过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而只提出过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前者正是从这一原理中引申出来的。列宁说:“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提出的这个原理能够成立吗?显然,如果这个原理不能成立,它就不能说是列宁的贡献了。

怀疑者的主要理由是斗争固然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统一固然是相对的,也是绝对的,因为相对和绝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我认为这个理由是正确的,但从这个理由得不出否定这个原理的结论,因为上述理由把统一和斗争分开讲它们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而列宁是把统一和斗争相比较,讲一个是相对的,另一个是绝对的。

这个原理是否成立,取决于:(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原理是否成立?(2)从这一原理引申出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是否有充分的根据?我认为恩格斯也是把静止和运动相对地对立起来讲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决不是说没有个别的特殊的运动形式,也决不是说可以有只有运动而无任何静止的状态。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针对杜林承认所谓“物质的自身等同的状态”,即只有静止而没有任何运动的绝对平衡状态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出“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但他也认为“运动应当在它的对立面即静止中找到自己的尺度”,即运动总要通过一定的静止状态表现出来。

整个情况是:“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在《自然辩证法》中,“一切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但他也指出:“平衡是和运动分不开的。在天体的运动中,运动处于平衡中和平衡处于运动中(相对的)。”至今还没有听说过有人对恩格斯的这个原理提出任何异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