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综合征是坐骨神经在梨状肌部位受到压迫引起的下肢疼痛、感觉麻木和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的神经卡压性疾病。 ![]() 梨状肌是一块扁平的带状肌肉,位于臀部靠近髋关节顶部的位置。它在下肢运动中很重要,因为:
一、解剖 1.梨状肌 梨状肌起自骶骨前外侧面,止于股骨大转子尖,属于下肢外旋肌之一。 梨状肌属臀肌中较小的肌肉,位于臀区中部,位置较深,与臀中肌处于同一平面。 梨状肌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并大体填满该孔,此处成了其上、下方穿出结构的重要提及点。梨状肌借圆腱止于大转子上缘内侧边。 ![]() 臀下后方的正常解剖 SP:骶丛,SN:坐骨神经,STL:骶结节韧带,P:梨状肌,SG:上孖肌,OI:闭孔内肌,IG:下孖肌。 梨状肌变异 A.梨状肌正常,53.6%; B.梨状肌与上孖肌和闭孔内肌融合,29.5%; C.梨状肌与闭孔内肌和臀中肌融合,13.4%; D.梨状肌与臀中肌融合,3.6%。 ![]() ![]() 2.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长最粗大的神经,起自腰骶神经丛,经坐骨神经通道穿至臀部。 位于臀大肌和梨状肌的前面,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和股方肌的后面,向下至大腿。 ![]() 坐骨神经变异(下图) a.传统解剖:一条完整的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方穿出。 b.坐骨神经分开穿过梨状肌和从梨状肌下方穿出。 c.坐骨神经分开从梨状肌上下穿出。 d.一条完整的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 e.坐骨神经分开穿过梨状肌和从梨状肌上方穿出。 f.一条完整的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上方穿出。 ![]() 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之间的解剖变异 SN:坐骨神经,P:梨状肌,SG:上孖肌。 ![]() 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之间的解剖变异的模式图 二、病因
三、危险因素 引起梨状肌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有多种,比如:
![]()
![]()
四、症状
五、检查 1.触诊
2.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试验)
![]() 3.Freiberg试验
![]() 4.Thirle试验
![]() 5.Pace试验
![]() 6.梨状肌紧张试验
六、诊断
七、治疗 1.一般疗法 热疗、冷疗、电疗、超声冲击波等物理治疗以及按摩、按压、点拨等手法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止痛治疗。 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局麻药等。 3.针刺 以选取患侧局部和远端治疗定点(压痛点)为主进行针刺治疗,达到缓解放射性疼痛的治疗效果。 ![]() 4.手术 对于诊断明确,且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 八、梨状肌的锻炼 有时过度劳累或过度使用也会导致梨状肌综合征出现。因此,对梨状肌的锻炼可能改善梨状肌综合征。 尤其是伸展运动,对增强梨状肌非常有益。但是,如果在进行以下练习时感到任何压痛,请停止练习。 1.髋部旋转伸展
![]() 2.腹部强化
![]() 3.臀部拉伸 这是最简单的梨状肌综合征练习之一。
![]() 4.拉伸长收肌 长收肌附着在膝盖上,需要拉伸以增加肌肉力量。
![]() 5.拉伸短内收肌 这些肌肉附着在膝盖上方靠近大腿的地方。
![]() 6.髋部伸展
![]() 7.滚动臀部
![]() 8.蹲跳
![]() 9.阻力带拉伸
![]() 10.Clam练习
![]() 九、预防
十、争议 臀深肌综合征是一种越来越被认可的疾病,由非盘源性骨盆损伤引起的坐骨神经或阴部神经受压,包括:
臀深肌综合征的概念扩展了我们对由于神经卡压导致的髋后部疼痛的理解,超出了梨状肌综合征的传统模型。 ![]() Probst D , Stout A , Hunt D . Piriformis Syndrome: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Anatom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PM&R, 2019, 11(22). 宁敏, 么甲超, 杨培金,等. 超声和MRI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 19(8):3. 韩小华, 李吉友, 瞿国萍,等. 特殊梨状肌综合征-子宫左后斜位致坐骨神经受压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 32(12):2.
|
|
来自: 新用户84942391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