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国》

 求是1025 2023-03-24 发布于山东

共10卷。在本书中,苏格拉底和几位对话者探讨什么是正义、正义的人是否比不义的人更幸福、正义的人和正义的城邦应当具有怎样的特征。围绕这些问题,书中讨论了伦理学、政治学、形而上学、知识论、灵魂学说、教育学和文艺理论等多方面的主题。

《理想国》(10世纪手抄本)《理想国》(10世纪手抄本)

第1卷主要讨论了关于正义的几种流俗观点。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克法洛斯首先提出正义是说真话和欠债还钱;随后他的儿子波勒玛库斯先后提出正义是欠债还债,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智者特拉叙马库斯提出正义是强者(统治者)的利益,并认为极端不义的人比正义的人生活得更幸福。这些观点被苏格拉底一一反驳。

第2~4卷继续讨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格劳孔和阿德曼图斯进一步发展了特拉叙马库斯的正义观:如果做不义的事可以不受惩罚,就没有人愿意做正义的事,人们坚持正义只是为了正义带来的名利之类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正义本身。为了回应这个挑战,苏格拉底提议在考察灵魂中的正义之前,先考察更容易辨识的城邦中的正义。他分析了城邦的起源和基本构成要素,说明城邦需要职业的军队(护卫者),随后讨论转向护卫者的文艺和体育教育,苏格拉底提出要对传统的诗歌和神话进行审查和修改。随后,城邦的正义被定义为护卫者、辅助者和生产者3个等级各自“做天性上适合自己的事”。而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类似,是灵魂中的3个不同部分(理性、意气和欲望)各司其职、和谐有序。

第5~7卷讨论了理想城邦政治组织的3个核心特征,苏格拉底称之为“三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是男女平等;第二个浪潮是辅助者和护卫者没有私人财产,由城邦安排男女结合和生育,孩子由城邦统一抚养和教育;第三个浪潮是哲学与政治权力的结合,即“哲人王”。之后的主要内容围绕“哲人王”的理想展开,苏格拉底提出了一系列形而上学和知识论学说作为这一理想的根据。哲人之所以可以成为统治者,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关于理念的知识,尤其是关于最高的“善的理念”的知识,从而可以给城邦中的所有人分配最好的东西。为了说明哲学家的知识,以及这种知识与政治的关系,苏格拉底引入了4个著名的比喻,即“航船比喻”“太阳比喻”“线段比喻”和“洞穴比喻”。

第8~9卷,苏格拉底描绘了4种败坏的政制和与之对应的灵魂类型。这4种政制分别是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相应的4种灵魂类型是爱荣誉的、爱钱的、平等地爱各种欲望的,以及纵容最恶劣的欲望的。苏格拉底最终要论证,僭主制和主式的个人,在两个序列中均处于最底端,主式的个人也是最不幸的(最幸福的哲学家比最不幸的僭主要幸福729倍),从而回应《理想国》开始特拉叙马库斯、格劳孔和阿德曼图斯提出的挑战。

第10卷的前半部分讨论诗与哲学之争。苏格拉底从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诗歌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距离最真实的理念相差甚远;诗人没有知识,更不能传授知识;诗歌只能激发灵魂中较低层次的意气和欲望,只会败坏灵魂。因此诗人应该被请出他的理想城邦。在第10卷的后半部分,苏格拉底讨论了灵魂不朽,并用一个神话描述了人死后灵魂接受审判的场景,最终宣告正义将会得到报偿,不义将会受到惩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