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具体讲了什么内容

 小播读书 2023-08-14 发布于广东

柏拉图著名的“洞穴隐喻”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其深刻的内涵,我们来完整地解读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首先,柏拉图之所以提出“洞穴隐喻”,其实是论证“哲人王”理念的一部分。柏拉图论证哲人王理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步,他区分了真理和意见的不同,相较于意见,真理才是更值得追求的,而哲学家就是追求真理的人。

第二步,柏拉图借用“太阳隐喻”,论证了最高的真理就是“善”的理念。

最后,柏拉图借用“洞穴隐喻”提出了,哲学家是致力于追求“善”的理念的人。

通过这三个步骤,柏拉图阐述了,只有哲学家才有资格成为真正的统治者,他们追求真理,追求善的理念,让所有人幸福,而这才是一个理想城邦最终的目的,这是“洞穴隐喻”提出的背景。

其次,洞穴隐喻具体讲了什么内容?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让我们想象一个洞穴的地下室,它有一个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可以让和洞穴一样宽的阳光照进来。

有些人从小住在这个洞穴里面,他们的头颈和脚腿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前面洞穴的墙壁。

而他们身后有一个火堆,可以发出火光,在火光和这些被囚禁的人之间,在洞穴外面有一条路,沿着路边有一面矮墙,矮墙的作用就像傀儡戏演员在自己和观众之间设的一道屏障,他们把木偶举到屏幕上去表演。

而洞穴中的人可以通过白墙的影子看到这些人的表演。

柏拉图想象了一个这么复杂场景,大概意思就是说洞穴里面的人,只能看到他们面前白墙上的影子,而影子都是外面演员的木偶戏,而这些洞穴里面的人,因为身体和头颈都被固定了,所以他们一生只能看到墙上的影子。

久而久之,他们就把影子的世界当成了真实的世界,不会去怀疑其真实性了,柏拉图通过这个隐喻了暗示了我们大部分人一生都生活在愚昧无知中,只看到了世界的表象,而且把表象当成真实。

后来,洞穴中有人挣脱了枷锁,努力爬出了洞穴,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阳光,一开始他们会觉得眼花缭乱,非常刺眼,因为他们在洞穴中待太久了,眼睛已经不适应外面的阳光,但这正是追求真理的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可能会放弃,而真正勇敢的人会走出了洞穴,看到真实的世界,这就是理念的世界。

这里柏拉图隐喻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痛苦的,要经历重重考验,真理真相可能让人难以接受,但我们也值得追求。

柏拉图把洞穴中的世界隐喻为可见的现象世界,把洞穴之外的世界隐喻为可知的理念世界。

而每一个人可以感知到理念世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有内在的灵魂,或者说,灵魂是人通往理念世界的一条通路。

柏拉图把洞穴中的火堆隐喻为现象世界的太阳,而把“善”的理念隐喻为理念世界的太阳。我们能在理念世界的发现真理,是因为理念世界“太阳”的照耀,也就是“善”的理念的照耀,这里柏拉图强调了“善”是最高的理念。

其次,这里柏拉图还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柏拉图著名的“灵魂回忆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教育不能把灵魂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灌输进去,而是灵魂的一种回忆。

在善的理念的照耀下,灵魂通过回忆的方式发现灵魂中已经具有的知识,对灵魂的回忆可以通往理念世界。

所以,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人拥有,发现知识的能力,从而摆脱无知,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

我们听过一句话:不是世界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大概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其实是来自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助产术”。

苏格拉底自称是最无知的人,不能教人以任何知识,只能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将他人心中原本就有的知识,通过问答和辩论的方式启发出来,柏拉图把这种思想发展为回忆说。

“回忆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

第一,它为苏格拉底的学习方法提供了理论论证,知识来自于灵魂的回忆。

第二,之所以能回忆出知识,是因为灵魂和理念世界是相通的,这也侧面论证了灵魂不朽,因为理念世界是永恒的。

第三,灵魂不朽的思想,为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接受宗教思想奠定了基础,同时柏拉图的回忆说,也为后来理性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奠定了基础。

比如后来“西方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就秉持了这种观点,笛卡尔认为,人有天赋观念,天赋观念是先天存在于我们的灵魂中。

在阐述完洞穴隐喻之后,苏格拉底问,这些逃离了洞穴的人,而且看到过真实世界的人,他们还愿意回到洞穴中和大家一起生活吗?

苏格拉底说,他们会回去的,因为城邦中的哲人,实际上是城邦共同培养的,他们接受了比别人更好的教育,并成为了蜂房中的蜂王和领袖。

所以,回到洞穴中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城邦的目的不是让任何一个阶层或者少数人获得特殊的幸福,而是为了造福整个城邦的幸福。

他们已经看过了真正的善、美和正义,所以他们更能区分什么是真正的善、美和正义。

同时,正是因为他们仅仅是把统治视为一种责任,所以,他们不会追求权力,甚至轻视权力,他们关注的永远是国家的整体福祉,他们会运用说服或者强制,让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把他们团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话题,哲学家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不以外在的权力、财富等目的为目的,他们以追求真理,追求善的理念为目的。

所以,他们真正拥有了智慧,能区分什么是善的、美的和正义的。他们被城邦所培养,并服务于城邦。

他们将统治城邦视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永远关注的是国家的整体福祉,而不是某一阶层人的幸福。

因此,他们才是真正适合成为这个城邦的统治者,这就是柏拉图所提出的“哲人王”的理念,以及洞穴隐喻的全部内容,你认同这样的思想吗?

欢迎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

小播哲学·认知进化营

新栏目已开启,欢迎你加入

🔼🔼🔼

点击上方名片扫描进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