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气变冷时 冷空气刺激可以引起血管突然收缩,从而导致血流供应中断或血管阻塞,可能会造成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0℃,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会上升7%。 2、天气变热时 夏季气温高,容易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黏稠,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引起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以适当的调整房间温度,避免温差过大,保持合理的室温,及时的补充水分。 3、生气时 虽然,生气、愤怒等情绪变化不会直接引起心脏病,但是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迅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或引起心脏病。研究发现:在生气后的2个小时内,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会提高5倍! 4、暴饮暴食后 当人体大量摄入食物后,大量的血液流向胃肠,会减少心脏所需的供血量,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给心脏增加负担。尤其是当摄入过多油腻的食物时,会造成血黏度增高,诱发血栓形成,从而增加了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5、大量饮酒后 酒精会损害心肌,导致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人体出现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表现,可能会导致心脏疾病出现急性发作。另外,酒精对心肌有刺激作用,会加速心率并增加心肌缺氧,加重心肌缺血,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症状。 6、大力排便时 排便时,用力过猛会导致腹部压力升高,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室负荷和心肌耗氧量。如果持续用力过大,会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尤其是便秘患者本身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更容易出现心梗等危险情况。 7、剧烈运动时 剧烈运动时,体内的血液循环会加快、心率会加快、心肌的耗氧量也会随着增加,就容易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出现心脏疼痛。在发生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及时的停止运动,立即坐下休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