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振声先生《易经入门•系辞下传》5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3-26 发布于江苏

第五章

【原文】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义】

咸卦“九四”的“爻辞”说:“心思不定地走来走去,只有少数的朋友,顺从你所想的。”

孔子说:“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天下的人,到底在思考什么?忧虑什么呢?”

孔子的这一段话,非常有名,意思是说,人类求生存的目的与法则,是不变的,但由于自私,个人的利害不同,以致产生不同的想法与做法。

【原文】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释义】

孔子接着说:“太阳去,月亮来;月亮去,太阳来;日与月交替推移,产生了光明。冬天去,夏天来;夏天去,冬天来;寒与暑交替推移,形成春夏秋冬的时序。所谓往,并非一去不返,只是暂时的退缩;所谓来,也不是永久存在,只不过是暂时的伸张;屈与伸的交互感应,产生了利益。”

这是说,人苦苦思虑,却只能得到少数人的信赖;而大自然,则遵循常轨,运行不息,不必思虑,就能感应,使万物普遍”受益。

【原文】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释义】

孔子进一步地解说:“尺蠖将身体弯曲收缩,是为了下一步的伸张;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融会贯通,达到随心所欲的神妙境界,是为了致用;利用知识,使自己心安理得,是为了崇尚品德。然而,当超越这一层次,进入极其微妙的境界时,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了。至于穷究宇宙的奥秘,了解万物变化的法则,就只有圣人才能具备这种最崇高的德行了。

以上是孔子对咸卦“九四”的“爻辞”的阐扬。

【原文】

易曰:“困子石,据子蒺蔡,入子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释义】

困卦“六三”的“爻辞”说:“前进有大石阻碍,后退是遍生的蒺藜的地方,以致进退失据;返回家中,又看不到妻子,这是凶恶的征兆。”

孔子解释说:“大石,本来无法移动,却要逞强将其移动,使名誉蒙受羞辱。蒺藜多刺,不是应当进入的地方,却轻率地进入,必然被刺伤,使自身遭遇危险。陷入这种既羞辱又危险的状况,已经面临死亡的绝境,哪里还会见到妻子呢?”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释义】

解卦“上六”的“爻辞”说:“王公射鹰,站在高墙上,必然会猎获,不会有不利。”

孔子解释说:“鹰是飞禽,弓箭是利器,射猎的是人。君子将利器藏在身上,等待有利的时机行动,又怎么会不利呢?行动能够把握时机,毫不迟疑,所以出猎就有所获。这是说行动备有完备的工具,当然无往不利了。”

【原文】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释义】

孔子说:“小人不以不仁为可耻,不以不义为可怕,不看到有利,不会进取,不加以威吓,不知道戒惧;但小的过失,给以惩罚,就会戒惧,不致于闯大祸,这正是小人的福气。

《易经》噬嗑卦'初九’的爻辞说:'戴上脚镣,虽然将脚趾磨伤了,但以后就不会有灾祸了。’就是这个意思。”

【原文】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释义】

不累积善行,不足以成名;不累积罪恶,不足以使自身灭亡。小人认为,小的善行,不会有什么益处,就不去做,以致恶行累积到不可掩饰的程度,犯罪大到无法解消的地步。所以《易经》噬嗑卦'上九’的'爻辞’说:'肩上扛着枷锁,磨伤了耳朵,这是凶恶的象征。”’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释义】

孔子说:“危险,由于认为安全而发生;灭亡,由于认为可以长久而发生;混乱,由于认为治安良好而发生。因而,君子在安稳的时刻,不可忘记危险;在生存的时刻,不可忘记灭亡;在治安良好的时刻,不可忘记混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才能保存。《易经》否卦'九五’的'爻辞’说:'灭亡!灭亡!要时刻这样警惕,就像牛马要拴在稳固的丛生桑树上。”

【原文】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谅,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释义】

孔子说:“德行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低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小,却担负重任;就很少不会招致灾祸了。《易经》鼎卦'九四’的'爻辞’说:'鼎的脚折断,打翻君王赐给的美食,弄成为湿淋淋的,凶恶。’就是说,才智不足以胜任。”

【原文】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释义】

孔子说:“知道事机的微妙吗?君子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轻侮,坚持正义,遵循事理,就可以说知道事机的微妙了。'几’是动机的微妙变化,能够预先判断吉凶的征兆,君子看破动机的微妙变化,就能迅速因应,果断行动,不会整天迟疑等待了。《易经》豫卦'六二’'爻辞’说:'被巨石阻挡,就不必整天在那里等待,应当立即另外选择其他的途径,要这样坚定果断,才会吉利。’既然被巨石阻挡,为什么还要继续等待,状况已经非常明显,可以判断了。君子知道事理微妙隐秘的变化,知道事理明白显露的状况,知道因应处置的态度,应当柔弱,还是刚强;所以能够正确判断,因应自如,成为众人景仰依赖的人物了。”

【原文】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释义】

孔子赞扬他的学生颜回说:“颜回这个年轻人,不是几乎已经这样了吗?他有过失,从来不会不知道;知道,从来不会再去做。《易经》复卦'初九’的'爻辞’说:'迷路不要走得太远才回头,就不会造成大的后悔,这就是极大的吉利。”

颜回是孔子最心爱的学生。《论语·雍也篇》中记述:鲁哀公问孔子,在他的学生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有名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不无故对人发怒,不重犯同样的过错,却不幸短命早死了!现在他死了,就没有再听到其他好学的了。”

【原文】

“天地纲组,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宵致一也。”

【释义】

“天地间,阴气阳气弥漫,发生变化,生成万物,非常完美;雌雄交媾,发生变化,使万物生成。所以,《易经》损卦'六三’的'爻辞’说:'三人共同行动,主张不同,行动不一致,有一人的必须放弃成见。一人单独行动,反而会得到志同道合的友伴。’这是说,天下的道理,就是要达到一致。”

【原文】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情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忽恒,凶。”’。

【释义】

孔子说:“君子必定先使本身安定,然后才行动;必定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说话;必定先建立感情,然后才要求。君子有这三项修养,所以,待人处事,才会完美,没有偏差。本身危险,而要行动,则人民不会随从;以言语恐吓,则人民不会响应;没有建立感情,而去要求,则人民不会支持;得不到支持,伤害你的人,就要来到了。所以《易经》益卦'上九’的'爻辞’说:'得不到助益,甚或将遭受攻击,以致意志动摇,就凶险了。”’

文章图片1

以上第五章,说明爻辞的凡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