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背后体现出两套不同的做事逻辑!

 云哥7tz6c7y122 2023-03-26 发布于四川

图片来源:今日头条图库

对领导者与管理者的理解,常常有不少人将其混为一谈,觉得领导者就是管理者,管理者也就是领导者。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领导和管理做过经典区分:“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简单两句话,将背后做事的不同逻辑讲得一清二楚。

文章图片2

首先,“领导”是做正确事的逻辑。

所谓“做正确的事”,更多是站在组织宏观层面,思考和确定战略方向。IBM前CEO路易斯·郭士纳认为,判断一个领导者合不合格、是否具备领导力,就是看能否具备优秀的方向感和驱动力。

第一,方向感。

体现在当大家都不知道做什么,或大家对该做什么事情争执不下,无法取得统一意见时,能够力排众议,带着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能从众多可做的事情当中确定一件正确且该做的事。与其说领导力是一种选择能力,不如说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取舍能力放弃掉那些与组织价值观相背离、不值得做的事情。

可能你会问,是什么决定了领导者的取舍能力?答案是企业组织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只有当企业组织确定了长远的整体目标后,领导者才会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正确的事情、什么又是不正确的事情。

第二,驱动力。

当领导者确定了一个方向后,如何统一思想,带领团队成员共同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就成为领导者必须认真重点考虑的问题。包括:团队搭建、激励机制设计、流程优化、企业文化建设等,以及在大家最需要资源的时候,为其在物质、精神、人脉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其实,对领导者而言,资源包括关键资源的获取与调配在众多资源中,最要紧的就是人力资源。通俗讲,就是选人、用人问题。乔布斯认为,一个CEO应该用40%的时间去找对的人。假如找不到对的人,就不可能做正确的事情,以及正确做事,最后组织就会花100%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所以,小米的总裁雷军才会认为,CEO更应该用80%的时间去找人

除人力资源外,领导者另一个重要的就是融资能力。他们需要把自身社会关系所携带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用于所在组织的发展,帮助在市场中获得关键性资源支持。

哈佛商学院教授、颠覆性创新理论创立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RPV”理论模型中提到,一个组织的运行、成长、创新是由资源、流程和价值观三种力量构成。在三种力量中,领导者就控制了资源和价值观两样,可见领导者在组织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图片3

其次,“管理”是正确做事的逻辑。

相较于领导者,管理者在思考问题和做事方面更倾向于微观层面,就是想办法将一件已经确定的事情做到“最好”。如何理解“最好”?这是个开放性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认定标准。这里分享吴伯凡老师对“最好”的理解,供大家参考,即:做事的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做正确的事”与“正确的做事”背后体现出两套完全不同的做事逻辑。“做正确的事”主要体现在宏观战略层面,“正确的做事”则体现在微观战术层面。在组织运行中,领导者与管理者分属不同的维度,切不可错配,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着经理的事,经理干着员工的事,员工却聊着国际大事。长此以往,企业也好、个人也罢,都将在市场中失去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