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写作六步曲

 杏坛归客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写诗词与写文章一样,先要构思(打腹稿),全面考虑要表达的内容,确定主题思想,取舍占有的材料,选择诗词的体裁,择取音韵的运用等等。

一、立意
 立意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志、哲理、抱负。如果是叙事诗,也有褒、贬、美、刺。总之,是作者想要让读者能够感受并引起共鸣的东西。明确了“立意”,就能“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使艺术的想象翅膀在“意”的支配和约束下飞腾,使构思由模糊到明晰,由抽象到形象。

“立意为主”就是强调诗(词、联)要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把思想感情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因此“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只能“以意遣词,”不能“以词遣意”。就是说,“意”是全诗的中心和统帅。在任何一首诗中,“意”都有决定性的支配地位和主导作用。没有统帅地位的“意”,这首诗肯定是七拼八凑的大杂烩。

“立意”既然是“统帅”,就必须在动笔之前确立,叫做“意在笔先”。“意在笔先”是作诗不可违背的规律,千万不要没有立意而一句一句地临时去凑。“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只是艺术夸张,用以形容李白的才思敏捷而已。即便这是事实,也只能适用于有丰富生活积累,有深厚文化底蕴,有非凡想象力而才思敏捷的才高八斗之人。对于初学者来讲,还是要按部就班的去学习、练习。
就立意本身而言,立意贵“约”,立意要高,立意要新、要深。
1、“约”,就是简明集中,要做到一诗一“意”,一首诗只能一个主题,一个中心,才能集中全诗文字,把主题鲜明突出地表现出来。动笔之前,挑选最有代表性,感受最深的一点,把那些浮浅的、一般性的想法排除掉。这是立意的要决。
2、高,是指写诗要有理想,要有信念,要有责任感,要讲究社会效应。是因为写诗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对自己来说是为了提高精神境界,陶冶情操;给别人看,是希望感染读者,给读者以有益的激励和启发,所以立意的立足点一定要高。人有人品,诗有诗品,从诗品可以看人品。而诗的品位,首先是立意的高下决定的。
3、“新”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创造性。二是要有时代感。
4、“深”就是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的底蕴,言理发人深思,言情感人肺腑;就是咏物写景也是神形毕肖,入木三分。

二、生情
我国诗词长期发展所形成种类,大体上可分三种,即哲理诗、抒情诗、叙事诗。
诗是抒情的。诗词所洋溢的情感,比较其他文字形式更加强烈和集中,这是因为:①抒发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情感,是诗词的主要特质。②诗词篇幅短小,形式凝冻,要求内容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它不可能象小说、散文、戏剧那样细致地描述事件、人物、场景,也不能象论说文章一样,运用逻辑推论去说明道理,只有依靠作者以情感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三、想象
无论是写诗和欣赏诗,都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丰富想象与夸张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文学创作上的“浪漫主义”。
想象又可以分为初级形式的“联想”和高级形式的“幻想”。

1、联想可分为好几种,通常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和“类比联想”。但无论哪一种联想都离不开此时此地的生活经验。
2、幻想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创造的想象,是初级想象的飞跃与升华。所谓“诗从胡说中来”的“胡说”,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胡说,而是想象经过飞跃后升华到奇思妙想层次的“胡说”。
总之,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我们只有在创作诗、欣赏诗的过程中,都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启开诗性的智慧,酝酿诗性的语言,体现诗性的情趣,飞向美妙的诗境。

四、意境
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个词,那就是“意境”。那么这“意境”到底是什么呢?
意,是诗不可缺失的东西,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是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作者思想的主要体现。意,可明可暗,有内有外。一部作品可以描写外在的景致,但是通过对情景的描写,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愫,这就是“意的蕴含”。

“意境”就是诗人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有机地结合。用通俗的话来说:“意”就是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写的客观景物。作者在对现实生活经过深入观察、体验,并通过联想、幻想,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所描写的客观景物高度与交融,“意”与“境”二者已很难分开,于是: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借境达理,创造出不同于生活原型而又神形兼备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
五、谋篇
所谓谋篇,即是作文时谋划安排篇章结构。写诗也是如此,即是作诗时谋划安排诗文的起承转合的架构。

诗词的写作,要注意立意谋篇。立意主要考虑的是内容,谋篇主要考虑的是形式。谋篇涉及的范围很广,狭义地说,包括结构安排和一些其他问题。
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借一位词家话说就是:
1、表达的准确性。
2、思想的自由性和深刻性。
3、视角的民间性。
4、主题的鲜明性。
5、语言的优美性。
立意后的工作便是谋篇,“谋篇”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起承转合的问题。起承转合四步独立而连贯的组合成一个诗的整体,四步都重要,没有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之分。谋篇问题,起承转合问题,最终还是归结在“诗脉”的问题。
什么是诗脉?
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线’,起承转合就好像一个个的珠子,需要靠诗脉这条线给串起来,要不然珠子就撒了一地。
审题——立意——谋篇——串线,这是一个一步步下来的过程。
诗的整体和局部的配合,总的来说就是情加上景,然后结合起承转合,这样来构成诗的全部。一句话,诗的整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完整而统一形神兼备。

六、赋、比、兴
这个讲题属于诗词的“创作方法”,也可说“手法”或“笔法”。有关诗词创作的方法有许多,这里着重讲“赋、比、兴”。

1、何谓“赋”?赋,就是铺陈,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
著名学者钱钟书说:“写物隐情为赋”。何谓写物隐情?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心境隐藏在所表达的某种事物或物象之中,即是“写物隐情”。
如,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词表面上看是在吟咏梅花,实际上是作者在借题抒发自己的品操与胸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说是“明写物,暗写人”。
“赋”是诗词创作中很重要的表现手法,凡是使用这种手法的诗作都特别有“味”,具有“厚重感”,它能引发读者产生种种联想,品赏不止,百读不厌。

2、何谓“比”?比,就是比喻。
 钱钟书说:“以物寄情为比”。何谓以物寄情?就是作者用一种形象鲜明的物象来表达另一种情景,即是“以物寄情”。
如,当代学者霍松林先生的七律《游孟县谒韩愈墓园》:“起衰八代冠中唐,遗像如生沐艳阳。丕振儒风期爱众,独崇师道盼兴邦。诗开异境山奇险,文涌狂潮海浩茫。力去陈言务新创,艺林千载播芬芳”,其中颈联“诗开异境山奇险,文涌狂潮海浩茫”,即是“比”的手法。上句用奇险的山境来比喻韩诗所开辟的另一种路径;下句用浩茫的海潮来比喻韩文以及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所形成的潮流。这种句子通常称为“比喻句”,可简称“比句”。
诗中的这种比喻句很有特色,即:它不用“如”、“是”、“若”、“像”、“似”等这类比喻词。这些不含比喻词的“比句”是一种很别致的句式,它不仅能增添“诗味”,而且还能传递给读者某种“艺术美感”。希望学诗的人一定要学会这种句式。

3、何谓“兴”?兴,就是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借其他事物来引出所要吟唱的事物。
钱钟书说:“由物生情为兴”。何谓由物生情?就是作者由某种环境或物象引发出了某种感觉或感情就是“由物生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后两句传递给读者“登高望远”富有哲理趣味的感觉,是由前两句的环境或物象引发出来的。再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传递给读者的那种“当局者迷”之哲理,是由前两句的环境或物象引发出来的。
总之,在我国诗词创作的长河中,赋、比、兴之所以被诗人们相继沿用,其原因就在于它是增加“诗味”的重要因素。

来源网络。诗画天地视频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