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哲学思想

 求是1025 2023-04-06 发布于山东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俄国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强大,工人阶级力量薄弱,能不能在俄国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各种革命力量争论的焦点。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后最初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与民粹派、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第二国际理论家、合法马克思主义以及布尔什维克党内各种错误思潮的激烈斗争,围绕斗争需要,列宁对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国家问题、帝国主义问题等做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特点的理解与发展,对苏联哲学的形成以及整个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列宁阅读《真理报》(1918)列宁阅读《真理报》(1918)

《列宁全集》书影《列宁全集》书影

唯物论思想

列宁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原则对立,把它们视为贯穿两千多年哲学史的两个党派,要求高度重视哲学的党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发现了放射性和电子,唯心主义借机提出“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已被推翻。党内一些人鼓吹用马赫主义取代唯物主义。列宁指出,物理学新发现否定的是把物质与原子等同起来,主张原子不可分、不可入的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原子可分是对辩证法的证明。列宁对唯物论思想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全集》第18卷,第130页)定义强调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保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关于物质构造的物理学理论发展的统一,突出了世界的可知性。列宁提出,人在获得颜色、声音、软硬等感觉的同时,感官“提示”我们在这些感觉的背后一定有某种作为感觉的源泉的客观实在存在。物质就是关于这种客观实在的概念。这种“感官提示说”既避免了把感觉直接等同于物质本身的特点的旧唯物主义,又克服了对感觉的主观主义解释,极大地深化了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列宁把实践作为对物质存在的证明。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列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特点。他提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要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活动,“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全集》第55卷,第182页)鉴于东正教在俄国的巨大影响,列宁高度重视批判宗教和宣传无神论。

列宁对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手稿的一页列宁对费尔巴哈《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手稿的一页

认识论思想

坚持认识是对物质存在的反映,是列宁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原则。他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提出三个认识论的重要结论:①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②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③在认识论上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列宁系统化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围绕第一个结论,列宁认为实践为物质的客观存在提供证明,提出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确立了反映论的基础;围绕第二个结论,他对马赫主义在感觉、经验问题上的错误做了多方面的深入批判,强调感觉是连接意识和客观存在的桥梁,世界是可知的;围绕第三个结论,他深刻论述了客观真理以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辩证地提出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既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也指出任何知识都不应该成为“绝对”,变成教条。

辩证法思想

列宁的辩证法思想十分丰富。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外,相关思想主要来自对黑格尔著作的阅读与批判,主要集中在《哲学笔记》中。①强调辩证法与认识论的联系,提出了对辩证法的独特理解: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认识是相对的。②阐述了辩证法的要素。他基于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原则列出了辩证法的16个要素,一方面说明了事物因自身矛盾性引起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指出了认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方法。③明确指出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极大深化了对辩证法基本规律和范畴相互关系的认识。④提出“三者同一”思想: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把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与对它们的认识的发展以及对这一发展的概念运动的逻辑当作同一个东西,为辩证法的研究、运用指出了重要方向。⑤提出关于建构辩证法体系的方法的设想,即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哈巴狗是狗等入手解释概念的转化与运动。反对孟什维克和修正主义者的庸俗进化论、诡辩、折中主义,是列宁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动机。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他重视对立面的斗争,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在运动发展问题上,他强调发展是事物的“自己运动”,是飞跃和渐进过程的中断。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思维的能动作用,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过程的中断,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实践中的理论需要。由于主张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他对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中的积极作用作了充分肯定。

列宁写作《哲学笔记》手稿列宁写作《哲学笔记》手稿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出于与民粹派唯心史观斗争的需要,他强调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进入20世纪,尤其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能否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后能否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列宁强调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晚年针对孟什维克一再声称落后的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条件,他说:“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列宁全集》第43卷,第372页)他还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手段发展生产力。既坚持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又突出人的历史创造性,是列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特点。

在对待俄罗斯哲学的态度上,列宁高度评价N.G.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重视F.M.陀思妥耶夫斯基和L.N.托尔斯泰的思想,坚决批判俄罗斯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尤其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转向宗教唯心主义的P.B.司徒卢威、S.N.布尔加科夫、N.别尔嘉耶夫等人的思想。列宁的哲学思想是苏联哲学的理论基础,通过苏联哲学对各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的哲学、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列宁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张翼星.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命运.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 黄楠森,商英伟.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第4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 张一兵.回到列宁——关于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