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常规检查项目都有何意义?

 浪迹天涯soyxqc 2023-04-17 发布于浙江
尿常规作为定期体检中非常常见也是重要的一个项目,可以对肾脏的健康情况作出一个粗略的判断,同时也是早期发现肾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那么尿常规检查中,那些 ' ' 或者 '-' 都是什么意思呢?出现 ' ' 是不是就代表生病了,需要如何进一步检查治疗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简单介绍一下尿常规检查中主要指标的意义。

尿液的试纸分析和显微镜检查被用于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的临床评估。尿液的留取以清洁中段晨尿或导尿标本为佳。理想情况下,样本应在 1 小时内进行检查,送检不及时对检查结果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比重


尿比重是尿液的重量与等量水的重量之比,参考范围是 1.005 到 1.030。

尿渗透压是指肾脏排泄的尿内全部具有渗透性溶质微粒的总数量,这些溶质包括电解质、尿素、肌酐、葡萄糖和蛋白质等。

尿比重和尿渗透压是评价肾浓缩与稀释功能的主要指标,两者呈正相关,但大分子物质,如尿葡萄糖和蛋白质增加,尿比重明显,但对尿渗透压影响较轻微,例如肾炎、蛋白尿、糖尿病、尿葡萄糖阳性,尿比重明显增加,尿渗透压无明显变化。表 1 格中展示尿比重与尿渗透压之间的关系。

尿比重增高见于高热(发汗较多,饮水较少引起尿液浓缩)、糖尿病(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超过了肾糖阈,引起尿中出现葡萄糖)、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超大量蛋白尿) ;比重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

图片

酸碱度


肾脏是重要的维持酸碱平衡的器官之一,尤其是代谢性因素,肾脏对酸碱平很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尿液的 PH 值大概在 6.0 左右。

PH 值降低见于主要见于高蛋白饮食(产生较多的酸性物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等情况;pH 值大于 7.0 的情况可发生在严格的素食者、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 反常性碱性尿 」)、由脲酶分裂生物 (包括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 引起的尿路感染、碱中毒、剧烈呕吐患者中。

蛋白


由于肾脏滤过屏障的完整性,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很少出现尿蛋白。白蛋白是尿液试纸检测到的主要蛋白质。

尿液试纸检测到的白蛋白排泄量分为痕迹(5-30 毫克/分升)、1 (30 毫克/分升)、2 (100 毫克/分升)、3 (300 毫克/分升)和 4 (>1000 毫克/分升)。高度碱性尿液标本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

磺酸水杨酸(SSA)试验是一种简单的床边试验,可用于检测白蛋白和其他蛋白质,如尿液轻链。最近接触放射造影剂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当尿液试纸检测蛋白质为阴性或痕迹,但 SSA 试验显示蛋白质阳性增加时,应考虑诊断骨髓瘤肾病,反映尿液中存在未被尿液试纸检测到的尿液轻链或免疫球蛋白。

如果尿常规检查中出现尿蛋白弱阳性,就一定是肾炎吗?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规范留取尿常规后复查一次尿常规,在排除了尿路感染、近期感冒、发热、剧烈运动、劳累、高蛋白饮食的情况下,才考虑肾炎的可能。

葡萄糖


尿糖通常发生在血浆葡萄糖浓度大于 10.0-11.1 mmol/L 时。近端小管功能障碍,如近端小管性肾小管酸中毒、Fanconi 综合征时,可以导致非高血糖性肾性糖尿。

酮体


酮体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水杨酸盐中毒、异丙醇中毒以及酒精性酮症酸中毒等饥饿状态有关。由于尿液试纸只能检测乙酰乙酸而不能检测 β-羟基丁酸,因此仅有 β-羟基丁酸作为唯一酮体的酮症患者不会在尿液试纸上显示出酮体阳性,比如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患者。药物如卡托普利或左旋多巴含有巯基,可能导致尿液试纸假阳性反应。

隐血


尿液试纸通过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游离血红蛋白,由血红蛋白的含量来推断是否含有红细胞。干化学法测定是利用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氧化邻联甲苯胺成蓝色。因此尿干化学分析既可检测完整的红细胞,也可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

但是其他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反应,包括表达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细菌、次氯酸盐、利福平、氯喹和某些形式的碘。抗坏血酸(维生素 C,这也是为何尿常规要检测维生素 C 的意义之一)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可以测量尿肌红蛋白水平以确认患有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的肌红蛋白尿。因此,但尿常规中尿隐血阳性,而没有发现尿红细胞时,血尿的诊断需要慎重。

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


白细胞酯酶是存在于白细胞中的一种酶,且仅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当尿液中大约有 3 个白细胞/高倍视野时,尿液试纸通常会对白细胞酯酶呈阳性反应。白细胞酯酶存在于粒细胞胞浆内,由于肾移植排斥反应或泌尿道结核病等,尿中出现淋巴细胞时无此酶,结果为阴性。

亚硝酸盐是由硝酸盐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通常发生在由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当感染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肠球菌属时,亚硝酸盐则呈阴性结果。尿液试纸上同时出现白细胞酯酶和亚硝酸盐高度提示 G-菌引起的尿路感染(80% 左右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通常不会出现在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的患者尿液中。结合胆红素的存在提示严重的肝脏疾病或阻塞性黄疸。氯丙嗪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维生素 C 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尿胆原


结合胆红素由肝脏随胆汁进入肠道后被大肠杆菌脱氢酶还原成粪胆原,10%~25% 的粪胆原被肠粘膜吸收重新进入血液,由肾脏排出, 称尿胆原。尿液试纸对尿胆原的阳性反应通常是由溶血性贫血或肝脏坏死引起的。正常人该项检查项目也可能呈现弱阳性。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尿胆原(UBG)也可能为阴性。

白细胞


健康人尿液中可能有少量白细胞的,一般离心尿液每个高倍镜视野中白细胞数目有 1~2 个。白细胞尿是指尿液中白细胞每个高倍视野超过 5 个。尿路感染是尿白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无菌性白细胞尿是指尿液培养为阴性情况下存在白细胞的情况。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无菌性白细胞尿的重要原因。急性间质性肾炎常常由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质子泵抑制剂引起,伴有无菌性白细胞尿和低度蛋白尿。肾结石和肾移植排斥也可导致无菌性白细胞尿。

红细胞


尿液中的红细胞可以来自泌尿系统的任何部位,从肾小球到尿道。评估红细胞形态是血尿评估的关键步骤。均一性红细胞大小和形状相同,通常来源于泌尿系统的病理过程,如肿瘤、结石或感染。相反,非均一性红细胞显示出不同的大小和形状。

锥形红细胞是异形红细胞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小囊状突起。某些类型的异形红细胞可能是由于 pH 或渗透压的变化引起的,因此红细胞检测标本一定要送检及时。锥形红细胞和红细胞管型最常见于肾小球肾炎,但有时也可见于严重的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管坏死。

上皮细胞


尿液检查中的上皮细胞,指的是从肾脏到尿道外口的整个泌尿系统脱落的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小管浅层立方上皮,或者是移行上皮细胞变性脱落而来)、移行上皮细胞(主要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鳞状上皮细胞(主要来自尿道外口的位置)。

以上部位的炎症性病变,均可造成上述不同种类的上皮细胞在尿液中增多,但是上皮细胞增多,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结果增和判断,比如:尿常规检查中移行上皮细胞增多,同时伴尿中白细胞计数升高、亚硝酸盐阳性,提示有泌尿系统感染;尿常规中鳞状上皮细胞增多,尿中白细胞计数正常、亚硝酸盐阴性,提示留取尿液标本时,男性包皮垢或者女性白带污染尿液所致,需清洁外阴后重新留取中段尿液,复查尿常规。

管型


尿液管型是蛋白质、细胞及其崩解产物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凝聚体。管型形成于肾小管腔内,因此呈圆柱形,与肾小管的形状相符。特定类型的管型在急性和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透明管型仅由 Tamm-Horsfall 黏蛋白组成,可见于如剧烈运动、长期发热、心力衰竭、麻醉或服用利尿剂后等情况。

颗粒管型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聚集于 T-H 糖蛋白基质,提示肾实质性病变。

红细胞管型主要存在于肾小球肾炎患者。

白细胞管型主要见于肾小管间质炎症、比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但也可见于狼疮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上皮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管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比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

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尿毒症。

结晶


图片

总结


对上面的各个项目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见表 3。总之各项检查结果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根据尿液检查的结果综合判断。

图片
策划:静姝
投稿:503356829@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