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力谈古风(7): 七古的平仄

 芙蓉书阁 2023-04-18 发布于广东

王力《汉语诗律学》(增订本)

第二章  古体

第二十九节   七古的平仄

  29.1  七古的平仄,也像五古一样,以下三字为主;下三字的四种常式,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都和五古相似。又可以是仄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只须上四字配起来不入律就是了。不过,七古比五古多了两个字,所以变化较多。总计除了律句之外,可分为二十九个大类,一百一十四个小类。现在分类并举例如下。

  29.2  (甲)平脚。

(子)平平平。【字下有·号】

1.a.平平仄仄平平平。【字下有·号】

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高适《邯郸少年行》)

商声廖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歌》)

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李颀《送从弟游江淮》)

1.b.仄平仄仄平平平。【字下有·号】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杜甫《哀王孙》)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李颀《送陈章甫》)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高适《邯郸少年行》)

将军族贵兵且强,家已是浑邪主。(高适《送浑将军出塞》)【“主”当作“王”】

自怜弃置天西头,因君为问相思否。(岑参《与独孤渐道别》)

1.c.仄平平仄平平平。【字下有○号】

屈平词赋悬日月,王台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同上)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风香。(杜甫《寄韩谏议注》)

众中牵出偏雄豪,骑将猎向南山口。(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1.d.平平平仄平平平。【字下加——号】

遥想故园今尚尔,家人应念行人归。(刘长卿《客舍喜郑三见寄》)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唔意其蹉跎!(韩愈《石鼓歌》)

 1.a.和1.b.都是正例,因为第一字的平仄是不拘的。1.c.是变例,因为第三字应仄而反平,所以比较少用。1.d.则因共有六个平声,仄字恰在当中,这是所谓“孤仄”。七古不忌孤平而忌孤仄。在盛唐七古中,孤仄的句子极为罕见。自韩愈以后,用者较为多些,然而比之其他三式,仍旧差得很远。

2.a.仄仄仄仄平平平。【字下有· 号】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杜甫《瘦马行》)

似闻昨日赤松子,恐是韩张良。(杜甫《寄韩谏议注》)

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同。(杜甫《冬狩行》)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李白《同族弟金城尉》)

2.b.平仄仄仄平平平。【字下有○ 号】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杜甫《冬狩行》)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李白《梁父吟》)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杜甫《哀王孙》)

2.c.平仄平仄平平平。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杜甫《哀王孙》)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杜甫《丽人行》)

2.d.仄仄平仄平平平。【字下有○ 号】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杜甫《瘦马行》)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西戎。(杜甫《冬狩行》)

迩来四万八千岁,不与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岑参《轮台歌》)

  此类因为第二第四字同声,有些诗论家认为拗句。但是,李杜最喜欢用这种平仄,尤其是仄仄仄仄平平平。2.c.较为少见。

3.a.仄仄平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君臣相怜加爱恩,命黑螭侦焚其元。(韩愈《陆浑山火》)

3.b.平仄平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其时月黑猿啾啾,微雨沾衣令人愁。(王昌龄《箜篌引》)

3.c.平仄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这种句子未见)

【按: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B非24”(即B类第24式),以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中“望不见兮心氛氲”为例,并注明“'望’有平读”。(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3.d.仄仄仄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助汝五龙从九鲲,溺厥邑囚之昆仑。(韩愈《陆浑山火》)

4.a.平平平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䝙䝙生罴。(李商隐《韩碑》)

4.b.仄平平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幕前生致九青兕,馲驼嵓峞垂元熊。(杜甫《冬狩行》)【“嵓”之“品”原作“畾”】

用为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杜甫《可叹》)

4.c.仄平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表曰臣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李商隐韩碑》)

4.d.平平平平。【字下加—— 号】

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杜甫《冬狩行》)

  以上两大类八小类都是“下四平调”。五古忌下四平(见上节),七古亦忌下四平,所以极为罕见。韩愈的《陆浑山火》是柏梁体,平仄规律和普通七古稍有不同,而且在语法上是上三下四,所以故意在平仄上也造成上三下四的局面。李商隐的《韩碑》有意用些奇句,如七平七仄之类,下四字更是不忌。剩下来只有王昌龄杜甫的四个例子可说是不知不觉地造成的。

29.3 (丑)平仄平【字下有· 号】

5.a.仄仄平平平仄平。【字下有· 号】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杜甫《瘦马行》)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王维《夷门歌》)

   孤城日落见飞鸟,马上时闻渔者歌。(李颀《欲之新乡》)

   侠客犹传朱亥,行人尚识夷门道。(高适《古大梁行》)

5.b.平仄平平平仄平。【字下有○ 号】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李颀《送从弟游江淮》)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高适《古大梁行》)

   冰片高堆金错盘,满堂凛凛五月寒。(岑参《与独孤渐道别》)

5.c.平仄仄平平仄平

  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李颀《欲之新乡》)

  青山朝别莫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李颀《送陈章甫》)【莫:暮】

5.d.仄仄仄平平仄平。【字下有○ 号】

  功名富贵若长在,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王维《夷门歌》)

  空歌相国,肯事冯子都! (李颀《放歌行》)

(5.c. 5.d. 两种形式在律诗中为孤平拗救)

6.a.平平仄仄平仄平。【字下有○ 号】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贵贱那得知?(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刘长卿《疲兵篇》)【一本“羽书”句属上联对句,“孤城”句为下联出句。“阵云泱漭屯塞北,羽书纷纷来不息。孤城望处增断肠,折剑看时可沾臆。”】

   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幺么。(杜甫《忆昔行》)

   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

6.b.仄平仄仄平仄平。【字下有○ 号】

        吾观费子毛骨奇,广眉大口仍赤髭。(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李颀《送陈章甫》)【一本“叶”作“阴”】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杜甫《可叹》)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杜甫《忆昔》)

6.c.仄平平仄平仄平。【字下有○ 号】

  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说高地名转香。(韩翃《别汜水县尉》)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高适《邯郸少年行》)

  古藤池水盘树根,左攫右拿龙虎蹲。(李颀《爱敬寺古藤歌》)

6.d.平平平仄平仄平。【字下加—— 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韩愈《谒衡岳庙》)

  曲江荷花盖十里,江湖生目思莫缄。(韩愈《酬司门卢四兄》

  以上两大类八小类,除6.d.外,都是正例。其中以5.a.为最常见,5.c.比较少见。6.d.最为罕见,所举韩愈例子中,“侦”字还是有平去两读的。大约因为近似孤仄,所以诗人们不大喜欢用它。

7.a.仄仄仄仄平仄平。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丹青引》)

  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杜甫《瘦马行》)

7.b.平仄仄仄平仄平。

  昔随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杜甫《寄韩谏议》)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韩愈《山石》)

7.c.平仄平仄平仄平【字下加—— 号】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韩愈《山石》)

7.d.仄仄平仄平仄平。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杜甫《冬狩行》)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韩愈《谒衡岳庙》)

8.a.平平平平平仄平【字下加—— 号】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杜甫《哀王孙》)

8.b.仄平平平平仄平。

  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鬉高。(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8.c.仄平仄平平仄平【字下加—— 号】

  摆磨出火以自燔,有声夜中惊莫原。(韩愈《陆浑山火》)

8.d.平平仄平平仄平。

  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高适《古大梁行》)

  樗蒱百金每一掷,平生有钱将与人。(岑参《送费子归武昌》)【一本“樗蒱”句为上联对句。“平生”句为下联出句。“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平生有钱将与人,江上故园空四壁。”】

  以上两大类八小类都是比较少见的形式,其中尤以7.c.8.a.8c.三类更为罕见。8.a.是六平句,罕用是有理由的。7.c.8c.则因连用平仄相间,7.c.前六字为平仄平仄平仄,8c.前四字为仄平仄平,末两字又为平仄,倒反不和谐。(上节所述仄仄平仄平比平仄平仄平为常用,也是这个道理。)

 29.4.(寅)仄仄平。

9.a.仄仄仄平仄仄平。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杜甫《哀王孙》)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杜甫《寄韩谏议注》)

   岸上种莲岂得生?池中种槿岂得成?(韦应物《横塘行》)

 9.b.平仄仄平仄仄平。【字下有○ 号】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杜甫《寄韩谏议注》)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同上)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李白《夜坐吟》)

   星岁再周十二辰,尔来不语今为君。(韦应物《白沙亭逢吴叟》)

  这是孤平调。七古也像五古一样不避孤平。非但不避,有些诗人还喜欢用它。试看杜甫在《寄韩谏议注》一首诗里共用三个孤平调,可证。

10.a.平平平平仄仄平。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旗红。(杜甫《冬狩行》)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杜甫《哀王孙》)

10.b.仄平平平仄仄平。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皇。(杜甫《寄韩谏议注》)

   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刘禹锡《墙阴歌》)

10.c.仄平仄平仄仄平。

   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杜甫《冬狩行》)

   欲来不来夜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韦应物《汉武帝杂歌》)【《汉武帝杂歌三首》其一】

10.d.平平仄平仄仄平。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杜甫《哀王孙》)

   柏梁沈饮自伤神,犹闻驻颜十春。(韦应物《汉武帝杂歌》)【《汉武帝杂歌三首》其二】

11.a.平平仄仄仄仄平。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杜甫《瘦马行》)

   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柳宗元《放鹧鸪词》)

11.b.仄平仄仄仄仄平。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杜甫《寄韩谏议》【未见“稀”读仄声。】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柳宗元《跂乌词》)

11.c.仄平平仄仄仄平。

   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亿万龄。(韦应物《骊山行》)

   中豪俊大者谁?本州从事知名久。(杜甫《相逢歌》)

11.d..平平平仄仄仄平。

   东西南北百里间,髣髴蹴踏寒山空。(杜甫《冬狩行》)

   今来萧瑟万井空,唯见苍山起烟雾。(韦应物《温泉行》)

12.a.仄仄仄仄仄仄平。

   壮士有仇未得报,拔剑欲去愤已平。(韦应物《五弦行》)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韦应物《听莺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李白《胡无人》)

12.b.平仄仄仄仄仄平。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杜甫《瘦马行》)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柳宗元《行路难》)

12.c.平仄平仄仄仄平。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李白《怀仙歌》

12.d.仄仄平仄仄仄平。

   钟鼎玉帛岂足贵?但愿长醉。(李白《将进酒》)

 《声调四谱图说》把11认为拗句,10认为单拗,12认为双拗。其实。凡下三字用仄仄平者,若不用孤平又不用拗,就变成律句了。这三个大类在七古中较“平仄平”为少见。

29.5 (卯)仄平平。

13.a.仄仄平平仄平平。

   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李白《山鹧鸪词》

   邑西有路缘石壁,我欲从之卧穹嵌。(王昌龄《奉赠张荆州》

13.b.平仄平平仄平平。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李白庐山谣》)【《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悲台萧飒石巃嵷,哀壑杈枒浩呼汹。(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13.c.平仄仄平仄平平【字下加—— 号】

13.d.仄仄仄平仄平平【字下加—— 号】

(此二例未见)

【按: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13.c.被列为“B非16”(即B类第16式),以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天地为之久低昂”为例。13.d.则为“B非15”,以李白《蜀道难》中“以手抚膺坐长叹”为例。均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14.a.仄仄仄仄仄平平。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如父母。(杜甫《可叹》)

14.b.平仄仄仄仄平平。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

   嗟尔石笋擅虚名,后来未识犹骏奔。(杜甫《石笋行》)

14.c.平仄平仄仄平平【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按: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B非12”,以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先帝天马玉花骢”为例。均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可能因此句中“天”字或作“御”字,故王力教授未采用。】

14.d.仄仄平仄仄平平。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王维不遇咏》)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

15.a.平平平平仄平平【字下加—— 号】

    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树风泠泠。(杜甫《别李秘书》

(“重”字有平去两读,若读去声则不合例)

15.b.仄平平平仄平平。

    玉泉之南麓山道林林壑相盘纡。(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

15.c.仄平仄平仄平平。

   谢朓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李白《訓殷明佐》)【“訓(训)”字误,当作“詶”。“詶”古同“酬”。全题为“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15.d.平平仄平仄平平。

   君飞舄仍未去,苏耽宅中意遥缄。(王昌龄《奉赠张荆州》)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泠泠怨金碧。(常建《古兴》)

 七古平仄句式,以“仄平平”脚为最罕见。因为与其用仄平平,不如索性用平平平。

  七古有一个规矩:如果第四字用平,第六字就必须用仄。仿照这个标准,则3.4.13.15.都是不合通例的的,因此也就非常罕见了。

 29.6(辰)仄平仄【录者按:字下有· 号】

  16.a.平平仄仄仄平仄【字下有· 号】

   干戈战罢数功阀方召尧。(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

   诗人猛士杂龙虎歌乱鹅鸭。(苏轼《九日黄楼作》)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苏轼《越州张中舍》)【《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16.b.仄平仄仄仄平仄【字下有○ 号】

   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欧阳修《圣俞会饮》)

   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苏轼《同正辅表兄游》)【《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

   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苏轼《石鼓》)【《凤翔八观,并叙 其一 石鼓歌》】

16.c.仄平平仄仄平仄

   鸟啼人去庙门阖,还有山月来娟娟。(欧阳修《晋祠》)

   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16.d.平平平仄仄平仄【字下有○ 号】

  天宝运中圮,廊庙往往非忠佳。(王安石《董伯懿示》)【《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一作《和董伯懿咏裴晋公平淮西将佐题名》】

   君时年少面如玉,一饮百觚嫌未痛。(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我车既攻我马同,其鱼维鱮贯之柳。(苏轼《石鼓》)

17.a.仄仄平平仄平仄【字下有· 号】

   二十年间几人在? 在者忧患多乖睽。(欧阳修《寄圣俞》)

   劈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苏轼《同正辅表兄游》)

   我得生还雪髯满,君亦老嫌金带重。(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17.b.平仄平平仄平仄。

   而我官闲幸无事,北窗枕簟风泠泠。(王安石《独归》)

   象胥杂遝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苏轼《石鼓》)

   此时轩然盍飞去,何乃巑屼立西壁!(黄庭坚《观刘永年团练画》)【《观刘永年团练画角鹰》】

17.c.平仄仄平仄平仄。【字下加—— 号】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杜甫《哀王孙》)

17.d.仄仄仄平仄平仄。

   渤海细书艺文草,精绝戈波绝回互。(虞集《为汪华玉题》)【《为汪华玉题所藏长江万鸦图》】

   愬武古通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李商隐《韩碑》)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杜甫《可叹》)

18.a.平平平平仄平仄。

   东征徐夷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苏轼《石鼓》)

   侯黄须便弓马,从军赋诗横槊间。(黄庭坚《送曹子方》)【《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

18.b.仄平平平仄平仄【字下有○ 号】

    往来翰墨颇横流,此公归来有边幅。(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王安石《董伯懿示》)

   小夫偷安自非计,长者远虑或可怀。(同上)  

18.c.仄平仄平仄平仄。

    昨来杜鹃劝归去,更得把酒听提壶。(黄庭坚《次韵子瞻》)

   是时旦公主舒卷,一二文士相交参。(虞集《题旦景初佥司图》)

18.d.平平仄平仄平仄【字下有· 号】

   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欧阳修《晋祠》)

   倾壶岂徒君饮,解带且欲留君谈。(欧阳修《圣俞会饮》)

   儒林丈人有公,相如子云再生蜀。(黄庭坚《次韵王炳之》)

19.a.仄仄仄仄仄平仄。【字下加—— 号】

   不忧儿辈知此乐,但恐造物怪多取。(苏轼《越州张中舍》)

19.b.平仄仄仄仄平仄。【字下加—— 号】

   冬十一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叟。(苏轼《石鼓》)

19.c.平仄平仄仄平仄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苏轼《石鼓》)

   君眼力窥天奥,能遣荆棘。(苏轼《越州张中舍》)

19.d.仄仄平仄仄平仄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名字记谁某!(苏轼《石鼓》)

   壮心销尽忆闲处,生计易足才蔬畦。(欧阳修《寄圣俞》)

 这里大多数的例子是采自诗。人是模仿人的,所以没有大出入。19.a.是六仄句,19.b.是它的变相,所以都非常罕用。17.c.和17.d.在代古风里也是罕用的,理由未详。

29.7(巳)仄仄仄【字下有○ 号】

20.a.仄仄平平仄仄仄【字下有○ 号】

    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王安石《过刘贡甫》) 

    蝗蔽天农久饿,卒围城盗少逸。(王安石《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20.b.平仄平平仄仄仄

    凡目矜新不重故,千钱酬直皆笑愚。(梅尧臣《何君宝画》)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陆游《长歌行》)

20.c.平仄仄平仄仄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有此式诗例。一是杜甫《岁晏行》中的“高马达官厌酒肉”,二是白居易七律《长乐亭留别中的“优诏幸分四皓秩”。前者见于《诗文声律论稿》第七节《古体诗》,后者见于同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在《七言句式总例》中此式被列为“C非5”。】

20.d.仄仄仄平仄仄仄

    公子为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王维《夷门歌》)

    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高适《邯郸少年行》)

21.a.平平平平仄仄仄【字下有○ 号】

   清晨无风浪自涌,中流歌笑倚半酣。(苏轼《自金山放船》)

   当今人才不乏使,天上二老须人扶。(黄庭坚《次韵子瞻》)

21.b.仄平平平仄仄仄【字下有○ 号】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自从衰更七国,竟使有九有!(苏轼《石鼓》) 

21.c.仄平仄平仄仄仄【字下有○ 号】

   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

    舞干两阶庶可睹,跳空七剑今何庸?(晃补之《赠戴嗣良歌)

21.d.平平仄平仄仄仄【字下有○ 号】

   香新味全手自摘,玉洁沙磨软还美。(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陆游《长歌行》)

22.a.平平仄仄仄仄仄【字下有○ 号】

   胡为我辈坐自苦,不念兹时去如失!(王安石《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同游尽返决独往,赋命穷薄轻江潭。(苏轼《自金山放船》)

   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黄庭坚《次韵子瞻》)

22.b.仄平仄仄仄仄仄【字下有○ 号】

   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

   远方不异辇毂下,诏遣中使哀恫鳏。(黄庭坚《送曹子方》)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陆游《长歌行》)

22.c.仄平平仄仄仄仄字下有○ 号】

   大梁崔白亦善画,曾见桃花净初吐。(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

   短长肥瘠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黄庭坚《书磨崖碑后》)

22.d.平平平仄仄仄仄【字下有○ 号】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苏轼《百步洪》)【《百步洪二首》 其一】

   将军掌勇馈不继,痛惜灵武奇谋空。(晃补之《赠戴嗣良歌)【“掌”一作“拳”。此句中“掌”应作“拳”。“掌”属上声养韵,不合此式。】

23.a.仄仄仄仄仄仄仄。【字下加—— 号】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一胜一败又苦似,胜者很逐败者趋。(梅尧臣《何君宝画》)

23.b.平仄仄仄仄仄仄。【字下加—— 号】

  禽兽已毙八九,杀声落日回苍穹。(杜甫《冬狩行》

    23.c.平仄平仄仄仄仄。

  持颐宴坐不出门,收揽奇秀得十五。(苏轼《越州张中舍》)

23.d.仄仄平仄仄仄仄。

   内间色可否,外间父颐指挥。(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欧阳修《送徐生之渑池》) 

 以上四大类,十六个小类中,第20.类因近似律句,一韵到底的七古颇为少用;用的时候只用20.a.类及20.b.类,至于20.d.类,只见于人的转韵七古。20.c.类极为罕见。21.22.两类较为常见。23.类因仄声太多,最为罕见;此类之中,23.a.为七仄句,有人认为落调,所以罕见。但有时诗人故意制造七仄句,如李商隐《韩碑》“帝得圣相相曰”,“入缚贼献太庙”,“拜稽首蹈且舞”(“稽”上声)。又如梅尧臣的“一胜一败又苦似,胜者狠逐败者趋”,一联之中共用十三个仄声字,这是有意造成一种“极变”。23.b.连用六仄,反较七仄为罕见,大约因为没有人故意制造的缘故。又仄仄仄脚多用于出句,很少用于对句。

29.8(午)平仄仄。

24.a.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黄庭坚《书摩崖碑后》

   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24.b.仄平仄仄平仄仄。

   立谈左右动色,一语径破千言牢。(苏轼《送李公恕赴阙》)

   上人澹泊何所好?工书草隶如飞蓬。(晁冲之《赠僧法一墨》)

   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

24.c.仄平平仄平仄仄。

   觉来身世都是梦,坐久枕痕犹着面。(苏轼《和子由》)【《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

   绝尘超日精爽紧,若失其一望路驰。(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干马》)【《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

24.d.平平平仄平仄仄。

   安能终老尘土下,俯仰随人如桔槔?(苏轼《送李公恕赴阙》)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苏轼《石鼓》)

25.a.平平平平平仄仄。

   朝庭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

   浮来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绝无人送。(苏轼《同正辅表兄》)

25.b.仄平平平平仄仄。

   缅怀胡沙英妙质,一雄可将十万雏。(黄庭坚《咏李伯时》)【《咏李伯时摹韩干马》】

   伏波论兵初矍铄,中散谈仙更清远。(苏轼《和子由》)  

   古田小笺惠我百,信知溪翁能解玉。(苏轼《次韵王炳之》)【按:作者一作黄庭坚】

25.c.仄平仄平平仄仄。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苏轼《百步洪》)【《百步洪二首》 其一】

   金盘磊落何所荐?滑台拨醅如玉醴。(欧阳修《初食鸡头有感》)

25.d.平平仄平平仄仄。

   金坡巨然山数堵,粉墨空多真漫与。(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

   一见真谓值芳时,安知有人槃礴裸。(王安石《徐熙花》)

26.a.仄仄仄仄平仄仄。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韩愈《寒食日出游》)

   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杞梓收楛箘。(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26.b.平仄仄仄平仄仄。

   强寻偏傍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苏轼《石鼓》)

        洞庭青草渺无际,天柱紫盖森欲动。(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 

26.c.平仄平仄平仄仄。【字下加—— 号】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韩愈《石鼓歌》)

26.d.仄仄平仄平仄仄。

   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苏轼《送李公恕》)

   辞严意正质非俚,古味虽淡醇不薄。(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

   漂知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苏轼《石鼓》)【知(一作流)】

在七古里,平仄仄脚的句子多用律句;其不入律者略如以上诸例。26.c.非常罕见,因为它的前六字是“平仄平仄平仄”,连用平仄相间,倒反不谐。请参看7.c. 8.c.及其说明。

29.9(未)平平仄。

27.a.仄仄平平平平仄。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岑参《走马川行》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苏轼《石鼓》)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

27.b.平仄平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C非3”,以白居易《琵琶行》中“今夜闻君琵琶语例。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27.c.平仄仄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C非1”,以杜甫《忆昔行》中“金节羽衣飘婀娜”为例。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27.d.仄仄仄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C非4”,以李白《鞠歌行》中“玉不自言如桃李”为例。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28.a.平平平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朝廷虽无幽王,得不哀痛尘再蒙!(杜甫《冬狩行》)

28.b.仄平平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A非10”,以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霓为裳兮风为马”为例,并注明“'霓’有仄读”。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按:“霓”分属平声齐韵、去声霁、入声屑韵。可能“霓”多作平读,故王力教授没有采用此句为例。“裳”一作“衣”。】

28.c.仄平仄平平平仄。【字下加—— 号】

   君家赤骠画不得,一团旋风桃花色。(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28.d.平平仄平平平仄。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岑参《轮台歌》)

   兵益围邯郸魏王不救平原君。(王维《夷门歌》)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李颀《送陈章甫》)

29.a.仄仄仄仄平平仄【字下有○ 号】

   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锦囊深贮几春风?借问此木何时果?(王安石《徐熙花》)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矇瞍?(苏轼《石鼓》)

   去年相从殊未足,问道已许谈其粗。(苏轼《寄刘孝叔》“粗”上声)

29.b.平仄仄仄平平仄【字下有○ 号】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杜甫《可叹》)

   桐叶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韩愈《寒食日出游》)

   黄芦低摧雪翳土,凫雁静立将俦侣。(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

   自从四方冠盖闹,归作二湖山主。(苏轼《寄刘孝叔》)

29.c.平仄平仄平平仄【字下加—— 号】

   (此例未见)

【此式在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中列为“C非19”,以李白《鹦鹉洲》中“鹦鹉来过吴江水”为例。见该书第九节《五言、七言句式总例》。】

29.d.仄仄平仄平平仄【字下有○ 号】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支遁。(杜甫《韦讽录事宅》)

   水今入并州,稻花漠漠浇平田。(欧阳修《晋祠》)

   劝君韬养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肾。(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苏轼《石鼓》)

 “平平仄”脚也像“仄平平”脚一样,是比较最少见的一种形式。而且,多数“平平仄”脚是入律的。(但《声调四谱》认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是七古正句,不算入律。)当其不入律的时候,以29.a.29.b.29.d.为较常见,因为全句虽不入律,但后面五个字却是入律的。29.c.因为平仄相间,反而罕用。28.a.连用五平,28.b.中五字连用平声,诗论家认为不可轻用。其他如27.b. 27.c. 27.d. 28.c. 也都非常罕见。

 29.10  转韵七古和一韵到底的七古,在平仄上大不相同。大致说来,转韵七古以入律为常一韵到底的七古以不入律为常。前者即使不完全入律,也不过第五字的平仄和律句相反而已,后者则往往用所谓“拗句”(四六同声),“单拗”(二四同声),或“双拗”(二四六同声)。前者以王维李颀高适岑参崔颢刘长卿钱起韩翃白居易元稹诸人为代表;后者以杜甫韩愈李商隐为代表。李白的五古多系仿古,七古却多入律。人一韵到底的七古不多;人渐尚此体,欧王苏黄都学韩杜,于是平仄多“拗”。关于入律,参看下文第三十一节。

 29.11  这节和上节的平仄句式统计起来,五古不入律的句式共有十三大类,卄五小类;七古不入律的句式共有卄九大类,一百十四小类。如果连律句也算在内,则五言和七言的平仄句式(小类)总数如下:

      五言的平仄句式:三十二类;

      七言的平仄句式:一百卄八类。

但其中有些是常用的,如三平调等;有些是罕用的,如四平脚 、孤仄、平仄相间等。经过了这一番分析之后,可见古风的平仄也不是随意乱用的。

P398—417

【附记】本材料由 邓旺林(网名“芙蓉书阁”)录入、上传。【】内是录入者的相关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