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结胸——大陷胸汤

 谷山居士 2023-04-21 发布于上海

太阳坏病结胸证十二章

结胸者,异日之阳明,今日下早而成者也。胃腑燥热,汗亡其阴,则成阳明,胸膈湿热,下陷其阳,则成结胸。若迟延数日,湿被燥夺,表寒已解,腑热既实,一下而愈,何至于此。故太阳而见阳明之证,宁迟迟而用承气,勿匆匆而用陷胸。盖结胸乃阳明之坏病也,阳明之病在腹,结胸之病在胸,承气泻下焦之燥热,陷胸泻上焦之湿热,高下不同,燥湿亦异也。

图片

太阳百十一: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燥,心中懊恼,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也。

大黄六两 芒硝一升 甘遂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自测芒硝一升210克,网友测为140克,供参考用)

太阳病,脉浮而兼动数,浮则为表中于风,数则为营郁发热,动则为经气莫泄,郁迫而生疼痛,数从浮见,尚非内实,是以曰虚,其证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邪未解故也。医不解表,而反下之,动数之脉,变而为迟,则胃气败矣。阳败胃逆,碍胆木降路,逆冲胸膈,胆胃相拒,则膈内疼痛。甲木下行,化相火而归癸水,相火在水,是为下焦主气。今阳败胃虚,甲木逆行,以下焦主气,客居膈上,冲动不已,此拒痛所由来也。心肺之气,以下降为顺,胃胆逆阻,心肺莫降,相火上炎、助君火而刑辛金,则烦躁懊憹,气短胸盈。膈热郁发,皮毛不开,经中阳气,亦遂内陷。经腑之热,彼此壅塞,心中坚凝,是为结胸。肺金郁遏,雾气淫蒸,津液瘀浊,化生痰涎。大陷胸汤,硝、黄清其郁热,甘遂决其痰饮,胸中邪热,推荡无余矣。

若其不成结胸,但头上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下见小便不利者,是苦寒泻其脾阳,湿气内郁,而无降路,身必发黄也。

表热传胃,则为阳明证,阳明有阳而无阴,故病燥热,表热入膈,则为结胸证,结胸上阳而下阴,故病湿热。脏气发舒,则津液流溢,藏气堙塞,则痰涎凝结,无二理也。

按:大陷胸证,表阳即陷,而经邪未解,是宜内清胸隔之热,外解皮毛之邪,使上郁之里热固自里散,内陷之表阳还从表出。仲景用大陷胸汤,但泻上焦湿热,而不用表药,是救急之法。此处尚可变通,愚意用石膏、甘遂、枳实、麻黄双解表里,得仲景法外之意矣。

程氏曰:结胸证,用枳实理中丸甚效。欲破其结,而软其坚,则黄芩、栝蒌、牡砺为佳。

1  浮则为风,此是外感寒闭,发于阳之义。数则为热者,太阳为经阳,阳郁之热也。动则为阳滑之义,此经阳之郁热,不得外泄也,也就是阳盛之气,不得汗泄,则郁迫而疼痛也。数从浮见,尚未结胸内实,是以曰虚火。太阳经气上逆,头痛发热,经阳之热,外蒸表寒,而微汗出,所以说微盗汗出,反恶寒者,表寒未解也。所以外寒闭束则脉浮,经阳郁热则脉动数。此当解表,医反下之,则经阳外盛之动数,变为内陷胸膈而脉迟(此或是不数,或仍脉数,如促脉之义)。

下伤中气,阳败胃逆,碍胆木降路,则胆胃逆冲胸膈,与内陷胸膈经热之相拒,是为膈内拒痛。甲木相火之下降,归于癸水之中,火藏而水温,是为下焦主气,误下胃逆,相火不降,客居膈上,是为客气动膈。

心肺之气,以下降为顺,胃胆逆阻,心肺莫降,相火上炎、助君火而刑辛金,则烦躁懊憹,气短胸盈。膈热郁发,皮毛不开,经中阳气,亦遂内陷。经腑之热,彼此壅塞,心中坚凝,是为结胸。肺金郁遏,雾气淫蒸,津液瘀浊,化生痰涎。大陷胸汤,硝、黄清其郁热,甘遂决其痰饮,胸中邪热,推荡无余矣。(此段为原文)

论:“动数变迟”这个脉迟,是不数之义。但客气上逆,结胸上热,应该脉数,此变脉迟者,是脉不数,因为结胸瘀阻,隧路不通,所以变迟,所以膈内拒痛。

“数则为虚”是从浮见,经阳之热。若从脉大,缓实有力,此是为实,阳明腑病也。

“微盗汗出”一是微汗出,二是夜时睡觉出汗,表寒不解,夜则阳蒸也。

2   “若”,又来一个变象。若不成结胸,但头上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下见小便不利者,是苦寒泻其脾阳,湿气内郁,而无降路。外感经阳之郁热,合误下伤脾之湿盛,则湿热外蒸,身必发黄也。

湿盛则小便不利,此是一定之理。《金匮》黄疸十,黄从湿得,此也一定之理。表闭不开,经热上蒸,故但头上汗出。表闭汗,故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则湿气内郁,内郁之湿与外感经热相抟,湿热外蒸,不得外越,身必发黄。

3  表热传胃,是为阳明腑实。从此论看,没有误下,也会表阳入膈,也会结胸。结胸上阳热盛,下阴湿盛,故病湿热。此应是肺家湿热。脏气发舒,则津液流溢,藏气堙塞,则痰涎凝结,此是肺病结胸之义。

论:这个湿热,是指湿热发黄,还是湿热结胸?应是该是湿热结胸。表热入膈,则为结胸症,结胸则上阳而下阴,故病湿热。此是说结胸发黄之理。

图片

附:再延申一下:浮而动数,此数为虚。对比脉反滑数,此为肺痈。

1   很多胸疼肺病,就是不知道解表,失表而来的,此种病打再多的抗生素也不好使,其表不解,经气不泄,正气越足则内热越剧,因表寒之闭,则正也变邪,热越盛则病越剧,表闭越实,则肺病越急越剧,若知解表,表开热泄,则病愈也。若不知解表,则成肺痈,《金匮》卷十五,肺痿一,脉滑数,此数为实,即此浮数之后,数为热实,热伤血脉,肺伤形损,则成肺痈,一定当知解表,善治者治其皮毛。

“浮而数者”数从浮见,此数为虚,此是从太阳见,若从阳明腑论,此数为内热。若从胸痛吐浓见,此数为实,此病肺痈。从三个角度分析。

2 医反下之,则胃伤矣,动数变迟,经阳内陷胸膈也。胆胃上逆,则膈内拒痛,也是阳陷阴拒之义,此是同葛根芩连汤。结胸区别于热格。结胸之痞硬,心下发硬,是水热互结胸膈,甲木不降,经气痞结之理。与《金匮》水气篇最后两条,心下坚,大如盘,水阻甲木结构相同,病不同而已。泻胸膈之结实,胆胃顺降,则心下硬解。

3 从结构论:是误下之后,没成伤胃之结胸,反成伤脾而动湿,此变是发于阴也。

身上无汗,经热上蒸,故但头上汗出。当表阳伤寒时,太阳经气不降,经热上蒸,头上必热。所以现在快速测体温,用额温枪测量前额,就是这个理论。

4  甘遂,一钱匕2~4克,537页“痰饮”甘遂二枚,水煎,现代研究,甘遂不溶于水,治病用药,依仲景法理为准,不溶于水也能拉稀。此处用匕为剂量单位,当是粉末,痰饮篇用枚作剂量,当不是粉,大黄甘遂汤,以两为计。芒硝,一升过100克,具体不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