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大义之大衍论易动静数

 赤丹 2023-04-22 发布于河南

原文

  凡万物之始,莫不始于无而复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序,四序生之所生也。有万物滋繁,然后万物生成也。皆由阴阳二气,鼓舞陶铸,互相交感,故孤阳不能独生,单阴不能独成,必须配合以炉冶,尔乃万物化通,是则天有其象,精气下流,地道含化,以资形始,阴阳消长,生杀用成。明其道难明,非数不可究,故因数以辨之。数之显理,犹筌蹄之取鱼兔。阳顺唱始,阴佐其终,穷奇偶之数,备相成之道,极变化之源者,详于蓍策之数也。七八为静,九六为动。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气息也。明阳道之舒,以象君德,唱始不休,无所屈后。去极一等,而犹进之,故九动也。阴动而退,变八之六,象气消也。以明臣法,有所屈后,唱和而已。事理近君则靖息以听命,必须退让以明其义,故八静也。《易》曰“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余手有四七,故名七也;有四八,故名八也。有此,则静爻之数。夏殷尚质,以用静爻占之。余有四九,故名九也;有四六,故名六也。此则动爻之数。周备质文,故兼用动爻。


  凡大衍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也。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合应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将欲以虚求实,故用四十九焉。马融以《易》之大极,谓北辰也,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郑玄曰:“贞悔六爻,本有五十,定所用者,四十有九。天地之数本五十五,天五与地十通,天一与地六通数之也。通数之者,气则有并,并则宜减焉。大衍减五,故有五十,其用减一,故四十有九。不并者,不可减也。”今总其数五十者,天一至地十,凡五十五也,此合生成之数。若止言生数,唯有十五,从一至五也。《易》之所象,爻尽之,有邃,故自天地以下,日月等数,皆为蓍卦所摄,循环变转,万世无穷。而五十有五,五本并数,并数者,天之与地,共各有一体,体各有一,正应敌对。今盈于五,则是气之并数,并不再用,是其配义。配则为虚,不当于实,不当于实,故事无所主,所以揲蓍不用。又虚其一者,挂一象无,无无可象,故有之用极,则无之功见。故曰:寻太业而得吉凶,寻吉凶而得八卦,寻八卦以得四时,寻四时以至两仪,寻两仪以至太极。太极者,大杀而极,穷无之致也。遣有以极邃,减多以就少,此之谓也。故曰:太极无所复象。明其空寂,非言象所诠也。


 


白话解读

  (一)数的重要性


  《五行大义》论述数的重要性,不是就数论数,而是将数放到系统运动变化的背景下,与系统的运动变化结合在一起加以探讨。


  1.系统运行次序需要数


  系统运行是周期性的,周而复始,循环不息,那怎么研究系统运行的次序和规律呢?很简单,就是截取系统运行的一个周期来加以剖析。


  就宇宙大系统而言,其一个周期的运行规律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易经●系辞上●第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大极就是太极。这个生成次序同《五行大义》所讲的“易有太极”之序道理相同,是说系统从无中生出太极,太极分出阴、阳两个相互矛盾的方面,阴、阳再进一步分出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个方面,这在宇宙大系统中表现为四序,即春、夏、秋、冬,四象或四序生出天下万物。万物各自滋生繁衍,不断轮回转化。


  这个事物运行从无到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序、四序生万物的过程,就需要数,如其中的一、两、四、万。


  2.系统运行规律需要数


  系统运行从无到有都贯穿着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都是由阴阳二气鼓动激发、熔化融合、交互感应所形成的,阳气或阴气都不能独自成就,必须二者配合起来,如冶炼一般熔合,这样万物方能变化通达,然后才有正常的天象运转,精微的物质从上向下流动,大地接受容纳包含天下行之精气并进行改易变化,使得事物形态开始形成,这期间阴阳二气此消彼长,通过生长与灭杀两种作用完成事物形态的塑造。这种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道理是隐晦难明的,很难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通过数才能探究其中的变化轨迹,所以,阴阳二气的变化之道要依据数来加以辨析明察。


  3.数可以显现系统运行规律


  数对事物阴阳变化规律的显现,就如同用筌和蹄来获取鱼和兔一样。《庄子●外物》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古同“筌”,是捕鱼的竹器;“蹄”,是兔网,是捕兔的工具。这说明数就是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的工具。阳气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首倡其始,阴气辅佐阳气成就事物发展的终结,将奇数与偶数的相关性探究到底,完备阴阳相互成就的规律,彻底推演事物变化本源的方法,这些都详细地显示在蓍草占卜所得到的数中。


  (二)易动静数


  《五行大义》从两个层面来探讨易动静数。


  1.何谓动数、静数


  表示事物数量的自然数从1开始,以至无穷,如何探究其中变化的规律呢?同探究系统运行的其他规律一样,取系统运行中的一个周期,分析清了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其他周期可以以此类推。这一方法可以从《易经●系辞》中得到证实。《易经●系辞上●第九章》说:“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乾坤两卦所得策数是360,大约相当于一个年周期运行的日数,也等于一个空间运行的圆周期的度数即360度。这足以证明,《易经》研究事物运行规律的方法是取系统运行的一 个周期来加以考察。


  自然数也是一个系统,其中具有周期性。自然数是十进制,表现为1,2,3, 4, 5, 6, 7, 8, 9, 10的周期性循环和往复组合。所以,研究自然数的系统变化规律取1, 2, 3, 4, 5, 6, 7, 8, 9, 10一个周期即可。


  自然数系统中存在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易经》研究自然数,取6,7,8,9为代表。这是因为,在阳数1,3,5,7,9系列中,9为阳数之极,位置居于最上;在阴数2, 4,6, 8, 10系列中,10 是另一个周期的1,与此一周期的1相互重叠,不具有此一周期的代表性,故不取用10,退而取8, 8则为阴数之极,位置居于最上。阳数代表阳气,向上行;阴数代表阴气,向下行。阴阳二气相互交合,生成万物。在气象变化中,是冷空气本在上,向下行;热空气本在下,向上行,冷热空气交汇,形成多种天气现象。阴阳数的交合与冷热空气的交汇道理是相同的。


  阴阳数的交合运动与阴阳二气的交汇运动都是从静到动的过程。阳数像热空气一样上行,从七开始,向九运行;阴数像冷空气一样下行,从八开始,向六运行。所以,《五行大义》说,七与八是静数,九与六是动数。


  弄清了数的动静阴阳,《五行大义》进一步从系统中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政治系统中君臣关系两个方面阐发,解析从静到动的变化。


  阳数从七到九。阳数从静到动的变化是“变七之九”,即从七到九,从小变大,象征阳气的滋生发展;阳数从七到九的变化,阐明了阳气运动的规律是舒展,这就像君主的品德一样,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上,从来不会屈居于后。七作为阳数,离阳气之极的九数还有一个等级,仍然需要前进,向上运动,所以说,九数代表的意思为“动”。


  阴数从八到六。阴数从静到动的变化是“变八之六”,即从八到六,阴数从大变小,象征阴气的减少损耗;阴数从八到六的变化,阐明了阴气运动的规律是退缩,这就像臣属的法则一样,所有事情都有所屈抑退居于后,不当头,只是附和呼应君主而已。需要处理事务时来到君主身边,屏息凝神听从命令,一定要懂得退让以明确自己所承担的道义,所以说,八数代表的意思是“静”。


  2.易经中动静之数的推演


  《五行大义》引用《易经》文字来讲述易是如何推演出动静之数的。《易经●系辞上●第九章》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句分别解读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術,就是演,是推演的意思。为什么大衍之数是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五行大义》放在下文解释。


  “分而为二以象两”。易用于推演的蓍草是49根。用蓍草推演的方法叫筮法,筮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分而为二”。将49根蓍草,随手分为两部分,分置左、右两手之中。这随手一分就是象征或者说模拟系统运动中从太极生出两仪的过程,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从矛盾统一体中区分出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宇宙系统中就是分为天与地两仪。


  “挂一以象三”。从分为两部分的代表地的蓍草中拿出1根,放在一边,这就形成了三部分。这是象征或模拟人从天地中产生。这里的“人”指人类社会,“天地”指自然界。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揲(shé),意思是取,“揲之以四”就是四根四根地取。因为在人类产生之后,从人的视角出发,又出现了对一年四季周期性变化的认识。古代筮法中的“揲之以四”就是象征或模拟人的这种认知。“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扐”就是余数,“再扐"就是两次余数。用“揲之以四”四个四个地数的方法,分别数左手与右手所拿的蓍草,都会有一个余数,一个手的余数叫“扐”,两只手的余数就叫“再扐”。这个过程就是象征或模拟年周期中的置闰现象,“五岁再闰”即5年中需要置两个闰月,所以会“再扐”,得出两个余数。这两个余数合并到一起,就是“而后挂”。至此,这一易就算完成了。


  回顾一下这个过程,易,意思就是变,这一易共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叫作四营。《易经●系辞上●第九章》说“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就是说经过四个步骤完成了一易,也就是一变,三变完成一爻; 一卦六爻,则需要十八变。


  第一变或第一易:所用49根蓍草,“分而为二”,分成两部分,左、右手各拿一部分;“挂一”,是从右手中取出1根,两部分所余著草是49 - 1,计48根;“揲之以四”,即四个四个地数,共会产生三种组合:一只手余一,另一只手必余三;一只手余二,另一只手也必余二;一只手数尽不余,另一只手也必数尽不余,不余计作四。这样,每只手的余数只有1,2, 3, 4这四种情况,而两只手余数之合只有4与8两种情况。加上“挂一”,左、右手所得余数非5即9。


  第二变或第二易;第一变的余数加上“挂一”合称为余数。所用四十九数减去第一变的余数即为过揲之数,也是第二变的本数。这个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49 - 9 = 40; 一种是49 - 5 = 44。将所得40或44数,再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再扐四营之后,所得组合如下:一只手余一,另一只手必余二;一只手余三,另一只手数尽不余而计作四。因此,第二变所得“再扐”余数加上“挂一”之合非四即八。


  第三变或第三易:第二变本数减去第二变的余数即为过揲之数,也是第三变的本数。这个数有四种情况:一种是44 - 8 = 36;一种是44 - 4 = 40;一种是40 - 8 = 32;一种是40 - 4 = 36。将所得36或40或32,再经过分二、挂一、揲四、再扐四营之后,所得组合如下:一只手余一,另一只手必余二;一只手余三,另一只手数尽不余而计作四。因此,第三变所得“再扐”余数加上“挂一”之合非4即8。


  经过以上三变就得到一个卦的初爻,如何确定这个爻是动爻还是静爻呢?这就需要用到动数与静数了。


  三变结果会出现四种组合:


  第一种组合:这种组合有三种情况,将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所得余数依次排列如下:9, 8, 4;9, 4, 8;5, 8, 8。三变余数之和是21。将所用49数减去21,得28,即49 - 21 = 28。这便是47。7为阳数,为静数,为少阳。


  第二种组合:这种组合也有三种情况,将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所得余数依次排列如下:5, 4, 8;5, 8, 4;9, 4, 4。三变余数之和是17。将所用49数减去17,得32,即49 - 17 = 32。这便是48。8为阴数,为静数,为少阴。


  第三种组合:这种组合只有一种情况,将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所得余数依次排列如下:5, 4, 4。三变余数之和是13。将所用49数减去13,得36,即49 - 13 = 36。这便是四个9。9为阳数,为动数,为太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