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中)

 红楼梦真事隐 2023-04-28 发布于河南

《红楼梦真事隐》闺阁昭传之第二十二回(中):倒说我小性儿

原创:孙华天


  其实,贾母象征的兆佳氏,喜欢的并不是小旦和小丑,而是李煦孙女李氏。贾母喜欢宝钗为其过生日,隐寓弘晈之母兆佳氏还喜欢弘暾之妻富察氏。就是不喜欢纳喇氏。对此,纳喇氏的争强好胜品性岂能甘心,便寻机取笑富察氏,来发泄心中的不平。

  湘云取笑黛玉,因宝玉给她使了个眼色,便愤愤不平口出怨言。宝玉忙解释怕她得罪人,是为了她好。反又招来湘云一番冷言恶语:

  湘云摔手道:“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宝玉急的说道:“我倒是为你,反为出不是来了。我要有外心,立刻化成灰,叫万人践踹。”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说着,一迳至贾母里间,忿忿的躺着去了。

  湘云这番话,既尖酸又刻薄,与之前叫爱哥哥时的可爱形象截然相反。由这个形象特征,就可推断出她在此处象征着弘晈继福晋纳喇氏。这个情节显示出,湘云象征的纳喇氏反把自己的劣性,歪派到黛玉象征的富察氏身上。纳喇氏取笑富察氏,弘晈给了她一个眼色,她便以为弘晈偏护富察氏,便对弘晈恶语相加。湘云对宝玉的发泄之言,就像有多大仇恨似的。弘晈面对这位继室之妻,真是无言以对了。

  宝玉又来找黛玉,黛玉将其推出,过一会黛玉以为宝玉走了,便开了门。

  宝玉随进来问道:“凡事都有个原故……”林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宝玉道:“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有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道:“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听说,无可分辨,不则一声。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宝玉见说,方才与湘云私谈,他也听见了。细想自己原为他二人,怕生隙恼,方在中调和;不想并未调和成功,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

    这个情节中的黛玉象征着弘晈三嫂富察氏。此处黛玉虽也数落宝玉,但都有理有据,毫无尖酸刻薄愤恨之意,其与湘云恶言恶语的态度完全不同。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比了笑了的还厉害呢。”又说“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其实,这番话隐寓着李氏对弘晈善意的提醒。其意是说:你越是在纳喇氏面前维护我,纳喇氏反而更记恨你我,你的好心反不能起好作用。接下来黛玉又说:“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其意是说:以后我与纳喇氏之间发生的事,你别掺合,还能少给自己添些堵。宝玉象征的弘晈也感到自己的好心没办好事,真是:巧者劳而智者忧……因此,越想越无趣。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辨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

  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因笑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宝玉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口吻……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谈及此句,不觉泪下。袭人见此景况,不肯再说。宝玉细想这一句意味,不禁大哭起来,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这个情节表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此处湘云象征着纳喇氏,黛玉象征着富察氏,又旁出个袭人,如何知道袭人象征谁呢?破解的机关作者已给了我们,就看我们识不识货了。

  袭人说:“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袭人在这里应该是李煦孙女李氏化身。并借机劝弘晈随和一些,岂不彼此有趣。而弘晈则说:我只身一人就好了,就没这些闹心事了。这是用宝玉悟禅机说“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及其随占一偈之情来隐寓的。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袭人笑回:“已经睡了。”黛玉听说,便要回去。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黛玉看了,知是宝玉因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顽意儿,无甚关系。”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次日又与宝钗看。宝钗看其词曰

“无我原非你……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曰:“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从我这一支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扯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

  此处情节中的宝钗和黛玉都是富察氏化身,稍前弘晈被富察氏数落一番,憋闷而去。富察氏终是放心不下,故而前来探视,正所谓:“黛玉情情”是也。富察氏在李氏那里知弘晈一时感忿心灰意冷,便前来安慰弘晈。

  此处表黛玉拿帖与湘云“同看”之情,便是将黛玉与湘云合为一体之文。接下来宝钗和黛玉、湘云同为富察氏化身。安慰疏解弘晈的是富察氏,此际并没有纳喇氏。弘晈三嫂富察氏开导疏解弘晈之情,是用黛玉宝钗拆解宝玉偈语之情来隐寓的。

  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二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道:“实在这方悟彻。

  宝钗又列出南宗六祖惠能偈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宝玉自以为觉悟,不想忽被黛玉一问,便不能答;宝钗又比出语录来:此皆素不见他们能者。自己想了一想:“原来他们比我的知觉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寻苦恼。”想毕,便笑道:“谁又参禅,不过一时顽话罢了。”说着,四人仍复如旧。

  此段情节反映出黛玉象征的富察氏,对弘晈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和“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只能一时回避现实,算不上彻悟。只有“无立足境”才能“是方干净”。宝钗象征的富察氏所引用六祖惠能偈语,也是同一道理。反之就是说,人如果没有弃世坚心,那么只要活在世上,就有烦恼。富察氏的疏解,使弘晈又重新面对现实了。假故事上四人仍复如旧,真事隐中则是弘晈与富察氏和好如初了。

(待续)

孙华天

2020-6-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