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民行动,拒绝肥胖!携手共创防控肥胖新体系!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3-04-28 发布于河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全社会参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善肥胖防控体系!



肥胖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和/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1]。目前中国对超重/肥胖的定义为: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2]。中国超重与肥胖患者人数、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的发病率超过50%[2],肥胖已然成为重要的中国公共健康问题,进行科学的肥胖控制和体重管理迫在眉睫。今天,“医学界”特别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董莹教授,就肥胖筛查、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内分泌科室建设等相关话题进行分享,以期为更多医生诊疗疾病及医院建设科室带来新思路。

多重因素诱发,

肥胖呈年轻化趋势


在过去40年间,我国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迅速攀升。据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3],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中国已是儿童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成人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

董莹教授指出,中国的肥胖发生率攀升,离不开以下原因:

种族: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的体脂分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表现为肥胖程度较轻,而体脂分布趋于向腹腔内积聚。即在相同BMI的前提下,中国人群的内脏脂肪含量高于西方人种,易发生腹型肥胖。同时在正常BMI人群中,亦有部分人已存在腹内脂肪的严重堆积。而且中国人肥胖的体型还没有达到和欧美国家人种肥胖的体型时,已经出现一些慢性疾病了。

饮食:中国居民当前饮食结构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碳水、高脂、高盐。膳食模式已从传统的以粗粮和蔬菜为主的植物性膳食逐渐转变为西式膳食模式,其中,动物源性食品、精制谷物、含糖饮料和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食品消费量逐渐增加,更易造成肥胖的发生。

城镇化: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经济水平上升,生活质量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饮食中脂肪与蛋白质比例升高,且因工作原因久坐不运动,造成部分人群肥胖的几率大大增加。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人群趋于年轻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接近20%。预计到2030年,中国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率将到达32%,学龄前儿童会达到16%[2]。儿童超重/肥胖威胁到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并增加成年后肥胖及罹患相关疾病的风险,如高脂症、高血压、痛风、糖尿病等,甚至于出现肿瘤高发。防控肥胖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方面管理肥胖:

落实早筛、早诊、早治


科学防治肥胖,离不开早筛、早诊、早治的多重手段。董莹教授介绍,目前肥胖的筛查指标主要有BMI、腰围(WC)、皮褶厚度、双能X线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IA)五种。

BMI:BMI为体重(kg)/身高(m)2,可用来间接评估人体的脂肪成分,是国际上测量与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最广泛的指标。BMI简单易用,在临床工作和流行病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体重较重的肌肉型个体中使用易误诊,且由于人种、年龄等差异,BMI体现肥胖的标准也不同。

WC:WC、腰臀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是反映中心性肥胖的间接测量指标,可用于预测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腰围和臀围容易测量,比BMI更便捷、更有效、与健康风险更紧密相关。

皮褶厚度:皮褶厚度需要使用皮褶厚度卡尺对特定部位进行测量,可用于间接评估身体脂肪的含量及分布。测量皮褶厚度相对容易操作,并可用于预测总体脂肪和区域脂肪分布。但不同测试者操作时的测量误差较大,同一观察者的测量重复性也不够理想。

DXA:DXA被认为是测量身体成分的金标准,可对三大身体成分(去脂体重、脂肪量、骨密度)进行特定分区测量,在测量体脂及去脂体重方面具有良好重复性及准确性。但DXA不适用于孕妇,且测量设备价格昂贵,不便于携带。

BIA:BIA是指给被试者身体通过安全的电流,测量从手腕到脚腕的电流情况。相比于DXA,BIA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创、安全等特点。但使用BIA设备时需要标准化,测量结果受到设备、受试者身体结构、水合状态和疾病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了早期筛查手段以外,还需要建立规范化治疗流程,为患者选择精准治疗方案。董莹教授强调,肥胖治疗容易反弹,因此需要循序渐进,长期控制。对于已经明确诊断肥胖症的患者,需要进行糖耐量、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脂肪肝等的筛查,根据患者个体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同时,要对患者不断进行教育,减少肥胖反弹,维持减肥成果。对于未明确诊断的患者,需要通过社区健康教育以及体检筛查,防患于未然,做到早诊早治。

全民行动,助力肥胖防控


开展肥胖防治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董莹教授认为,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层面全方位行动,才能够更好遏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和发展。

宏观来看,对整个社会而言,防控肥胖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建设支持性的环境和社区。根据《肥胖防治行动专家建议15条》[4],全社会关注肥胖问题、改善致肥胖环境、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及规范化肥胖诊治,有助于健康中国建设,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在中观层面上,防治肥胖还需要医疗机构、媒体、药企等共同努力。医疗机构需要加强相关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规范肥胖综合诊治,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工作,让更多患者认识肥胖,科学、合理地治疗肥胖。媒体需要参与宣传,倡导支持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全民关注肥胖。药企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发掘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不断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微观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部分人群认为“胖”代表着健康、长寿、生活质量高,从而不去医院就诊。人们需要意识到肥胖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不利于人体的长期健康。另外,“准妈妈”“准爸爸”也需要重点关注生活习惯,在孕期和哺乳期进行科学防控,以期降低婴幼儿和青少年肥胖发病率,从而达到源头控制肥胖的目的。

专家简介
 图片

董莹教授

  •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 现任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

  • 上海神经病变学组成员

  • 上海微血管病变学组成员

  • 长期于临床工作,从医23年,擅长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如糖尿病,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尤其是在糖代谢相关的脂肪肝治疗和移植术后的血糖调节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 工作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文章20篇,并以第一负责人先后承担市科委、卫生局及校基金等课题。

  • 2013-2015以访问学者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肝脏的糖脂代谢。


参考文献
[1]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1):1-55.
[2]Pan XF,et al.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21;9(6):373-392.
[3]B, Xiong Fei et,al 'Epidemiology and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in China.' (2021).
[4]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et al.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5):609-626.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