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湿邪系列讲解(一)| 湿邪的产生及特点

 Yang马 2023-05-15 发布于江苏

中医湿邪系列讲解(一)


湿邪的产生及特点


你的湿气重吗?

许多人经常会说自己“湿气重”,那么什么是“湿气”呢?“湿气”就是中医所说的湿邪,是人体内非常“难缠”的邪气。它有多“难缠”呢?我们通过以下内容可以有一个直观了解。


一、湿邪是什么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邪气,称为湿邪。




二、湿邪是怎么产生的?



根据其形成的原因,湿邪可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




外湿

是外界湿气侵入人体而成,多是由于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水中劳作所致。湿为长夏主气,长夏季节最容易形成湿邪。但由于外界湿气侵入人体的途径较多,且由于个人生活习惯、地域、体质等不同,因此湿邪四季均可以发生。

(长夏,又称“季夏”,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热蒸湿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内湿

是由人体自身产生,多由过食生冷、嗜酒成癖、脾胃虚弱所致。也可因肺通调水道、肾气化水液功能的失调等其他脏腑功能失和所致。因为脾具有“喜燥恶湿”的生理特性,脾为太阴湿土,与自然界湿气相求,因而湿邪最易伤脾。                    

外湿和内湿在成因方面有所区别,但是在发病过程中经常相互影响:若外湿伤脾导致运化失司,则易导致湿邪内生;若内湿困脾,则脾脏运化水湿、输布津液功能减弱,水湿不化,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三、湿邪有哪些特点?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下降;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等。

2.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附着。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及附着难移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头重如物缠裹,四肢酸楚沉重、关节疼痛沉重或屈伸不利;亦可见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如面垢、眵多、小便浑浊或滞涩不利、妇女白带过多、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

3.湿性黏滞。“黏”,即黏腻不爽;“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分泌物和排泄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湿热痢疾的大便排泄不尽的感觉,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汗出而黏、口黏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疹、湿温、湿痹等。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脚气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小便浑浊、泄泻、下痢、妇女带下等,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另外,湿邪的兼容性很强,若湿邪兼有风称为风湿,兼有寒称为寒湿,兼有暑称为暑湿,兼有热称为湿热。其中视所受湿与热的程度,湿热又可分为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三类,其临床表现各有侧重。


总结

  • 湿邪引发的疾病缠绵难愈,病程可长达数年或数十年,从而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其他慢性疾病,如肥胖、类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疾患、癌病等。

  • 湿邪对人体的危害巨大而持久,而且湿邪形成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应当对湿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去防护,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调理纠正自身体质,改善室内环境,也可以借助科技、药物等手段,防止湿邪侵袭或尽早祛除体内湿邪,为自己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END




图片

撰稿:张宏艳

编辑:冯奇

审核:赵桂峰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