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1

 小赵作文 2023-05-26 发布于重庆

绪论:

我们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才能使每位同学都受到知识的影响,包括那些缺乏经验的学生,有较高能力但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能力稍逊的学生、具有不同兴趣和风格的学生。

这真是一个大胆,同时又是令人热血澎湃的想法。如何面对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是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苦恼的事情。使用了很多方法调动学习动机都好像没有持续的能力。而这里,从另一个角度切入,制订更具影响力的教学计划,让每位学生都受到知识的影响。

一些关键术语:

大概念:就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的意义。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品质”这个算不算一个大概念?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说是一个事实吗?言为心声。语言、动作是一个人品质的外显。这是不是又可以理解为另一个事实?把这两个联系起来,就变成大概念?或者说,这是一个行为路径,指向的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表现出人物品质。”这样说有问题吗?

课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对学习进行的具体规划,使之符合内容标准。

评估:衡量预期结果将要达到的程度以及预期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评估是根据标准提供和应用反馈,以便改进和达到相应的目标。评价具有总结性,与等级评定更为相关。

预期结果:(预期成果、成就目标、表现标准)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能够指导、实践和理解的相关内容,并在表现和作品中加以体现。

关于预期成果,我很多时候采取的都是模糊态度。甚至还不自知地说:讲的就是感觉。可是这种感觉来临是不确定的。有的时候感觉来得准确,有时候来得相差十万八千里;有的人能一下子把握,有的人激不起半点波澜。而我们面临的学生是丰富的,是一个个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的个体。而我,却不能在教学完之后准确判断他到底学得怎么样。

幸好,现在意识到了。虽然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对预期成果还没有做到条分缕析,但是能够对一些显性的很明晰。

想到这里的时候,打开手机刚好看到李竹平老师的文章《语文课堂上,时间是怎样被浪费的》。他认为最大的浪费,是貌似有目标,实际心无目标,课堂上面面俱到;第二浪费是对目标定位不科学;第三浪费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心;第四浪费是装模作样的小组合作。其中,第二点对目标定位不科学,他举了复述故事《漏》这个例子。他认为老师应该真正理解“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一要素所指向的学习目标。这个要素指向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可迁移的“理解”,即如何了解主要内容?怎样帮助自己条理清楚地复述故事,以及为什么要复述故事。如果教师按照“熟读课文,运用内容排序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选择喜欢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练习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复述故事”这样的流程一篇一篇来教,势必需要很多的时间,且学生的复述技能未必能提高。他建议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思考为什么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梳理故事情节线索,为什么复述时要借助支架,然后再尝试预设一定的倾听对象进行复述练习

这两种思路就很好地表达了了:预期结果是能复述一篇文章和能复述很多文章。但是实施路径应该是有共通之处的,依托一篇文章来教方法。想清楚了预期目标,就不会用“将内容排序的方法”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这是我目前能够看出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改进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