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着你的目光,我醉了

 蘑菇蘑菇转圈圈 2023-06-09 发布于安徽

温度不到三十度且湿度挺大,最适合蚊虫生长吧。晚上出门打球,一路觉得蚊虫往身上脸上撞,庆幸穿了长裤。回来时身上湿黏,虫翅稍碰就痒得挠出肿痕。

楼下新换的主人快要搬来了,这几天听到叮叮咚咚的敲打声和搬东西的声音。下午上楼正逢他家有人开门出来,门内散发出浓浓的消毒水气味,飘到楼道随着我不停步地上楼,淡下来直到消失。

夜间大雨,早起却阳光灿烂又不太热,高考的小朋友们运气挺好。三中大门外一排宣传摊位,不知道都是些什么组织,只瞥见围着几个人拿扇子的摊位是个卖酒的,不太懂这关联性。等在校门口的家长不算多,大门边那株冬天落了叶子挂了红灯笼中国结之类装饰的大树现在枝繁叶茂的,红饰物们却在半年的日晒雨淋中褪了些颜色,在浓绿叶间格外惨淡。

不想看剩下的那一大批电子作业,还能再赖几天吧。读书听歌打球才是美好的生活模式。闲时模式读书常常是两本同读,一本浅一本稍深,或者一本电子书和一本纸质书同读。这两天开始看一本写汉娜·阿伦特的书,开始以为会很难读,读起来却发现很容易进入,但后面越读越难。

因为前面写的是阿伦特很传奇的一生故事。20世纪初出生在德国的犹太人,仅这一句就让人紧张起来。父亲早逝,好在家境还殷实,妈妈是个了不起的保护者。学术生涯中开始是研究与神学相关的哲学方向,之后受到反犹直至种族灭绝的黑暗现实世界影响,逐步成为政治哲学方向的杰出人物。

个人经历在二战期间算是个幸运儿了吧。逃脱监禁和被轻信的拘捕者无罪释放都很神奇,后来逃离欧洲去了美国并安定了下来。两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当时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夫妇的儿子,可能因为那时候阿伦特热心于犹太复国者运动,最终理念不合友好分开。第二任丈夫是个工人出身的哲学家,善言辞但不善写作,且与阿伦特妈妈--一个中产女人合不来。因为找不到工作,中产妈妈觉得这个工人出身的女婿懒惰,把养家的重担扔给女儿一人,又看不惯女婿的生活方式而多有抱怨。第二任丈夫去世后,阿伦特还吸引了诗人奥登向她求婚,好浪漫的智识恋的感觉呀。

但看了她后来的故事,不得不承认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的感情。始于年轻时的不伦师生婚外恋情,至海德格尔发达且与纳粹交好时割断情感。但显然,阿伦特对待海德格尔的方式很留情面,多年都没有直接全面批评参与迫害犹太师生的海德格尔,甚至为他的那段历史找一些合理的解释。“君从叙拉古来”,海德格尔与纳粹的合作只是如同柏拉图一般的“哲人王”政治理想化的实践尝试。

理智上阿伦特是看清了海德格尔的错误的,如她在与雅斯贝尔斯的交流中表现出的那样。但她不忍心直面这事实,直到她最后一本未完成的著作中才真正批判了海德格尔,因为她看到当时的海德格尔已眼花耳聋一定看不到这本书的出版了。1949年阿伦特战后重返欧洲再联系上海德格尔的经历常常被认为是浪漫的:她用旅馆信笺仅写了“我来了”三个字,海德格尔立马来到旅馆相见。可能一直以来对海德格尔道德观的失望吧,我看了却好难过,总觉得她被这年轻时的情感控制着,怀疑海德格尔对她有情感操纵之嫌。

她与雅斯贝尔斯的亦师亦友的交往却让人温暖踏实。阿伦特逃离欧洲后直到1945年才再次联络上雅斯贝尔斯,之后常给物资匮乏的雅斯贝尔斯夫妇邮寄食物和衣服,1949年重返欧洲再见面后,每年都去探望他们,且一直有坦诚的书信往来。让人想到《查令十字街84号》里的互助故事来。

虽然令人不解,但可以见到阿伦特对海德格尔的爱是持续一生的,虽然经历过伤害和背叛,但她接受了这个人的伟大和卑贱、骄傲和软弱,后来还成为他的作品在美出版的代理人。她说她最终原谅他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诗,她也曾写过“爱,就是让对方如其所是的存在”。

这本书对阿伦特的思想和著作脉络整理得很清晰,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但看得有趣也强迫有收获。比如“自觉贱民”,比如“极权主义”。

楼道里一阵空空隆隆的声音大作,竖起耳朵辨识,是有人拖着重物下楼。不一会儿又再三想起,还有简短对话声,啊,是楼上那个刚高考完的男生家里在扔旧书了,哈哈,好麻利呀。

开学时找我的那个服完兵役又回来上学的小伙伴要参加下周的考试,盲考,我不知道怎样帮助才能拉他通过。

有群里的小伙伴去柳州玩,在群里发正宗螺蛳粉,看起来好吃得很,而且说咱们平时吃的都是假的。于是向往着也去玩去吃,但往上翻到太阳下排老长队的场景就很容易打消念头了。

才发现微博的往年今日回忆功能,看到几年前抄的一首诗,甜腻与这湿热天气很配。“我觉得自己是樱桃是蜜橘,

         喝着你的目光,
         我醉了
         醉得甜甜蜜蜜,光彩四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