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

 文香阁 2023-06-12 发布于河北



医话
图片
关键词药物剂量运用;各个朝代剂量的换算;五言绝句

清代王清任指出:“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医林改错》),近代大医岳美中先生说:“中医治病的巧处在分量上”。日本学者渡边熙指出:“汉药之秘,不可告人者,即在药量。”笔者认为中医临床失效,半数原因是药物剂量不对。
1.甘草
炙甘草治脾胃气虚,生甘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炙甘草1~5g,功效:调和诸药。炙甘草6~10g,功效:温脾胃养心。炙甘草30g以上,有类似激素样作用。
2.黄芪
笔者运用黄芪治疗偏瘫,肢体活动不利,应用生黄芪,少则60g,多则144g,其效甚佳。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其中黄芪四两,约149g。
3.半夏
清代吴鞠通说:“半夏一两降逆止呕,二两安神助眠”。即降逆止呕,半夏应为37g以内,安助眠,半夏则应用37g以上。
4.各个朝代剂量的换算
东汉 1两=13.8g
宋元时期 1两=39~40g,1钱=3.9~4g,1升=约600ml
明清时期 1两=37.3g,1钱=3.73g,1升=约1000ml
5.笔者作了一首五言绝句如下:
经方不传之秘在于量
经方效如神,巧在剂量深。
世医不悟量,反诬经方沦。

(2013年4月7日)
编辑:学生宋昕宾
校对:学生李一翔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