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好集训第一课

 广院孺子牛 2023-06-21 发布于浙江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2023届艺考生的高中学习生涯也正式收官。再经过两三周的休整,我们又将迎来全新一级的艺考新面孔。

暑期集训往往是艺考生第一次接触全日制的、大剂量的专业课学习,又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独立在国民教育序列之外的一种社会化培训,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很有必要在集训开启前,对即将迎接的这场校园外的独特挑战,做出心理上的准备。就比如:上好开学第一课。

艺考教师的组成是非常多元化的。这其中,既有高校在职教师,也有一线主持人,当然,也不乏有仍然在读的相关专业大学生。为了把课上好,一方面,任课教师会遵循教学计划,提前完成课程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知识接受者,同样扮演者重要角色,即,与教师们通力配合,力争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佳效果。

这里提到的“通力配合”,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同学们如果能够越早发现教师授课的规律、特点,也就能越快实现与老师的亦步亦趋,成为团队里跑得又快又稳的人。

通过开学第一课,我们能够发现老师的哪些细节,从而实现通力配合的良好开端呢?



了解授课风格

首先是授课风格。在前段曾提到,艺考教师人员组成相对复杂,这就必然带来授课风格的迥异。简单来说,长期在高校从事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可能会比较不苟言笑,让人觉得自带威严;而在一线做节目的主持人,授课时的课堂氛围往往会更加轻松一些。但相对应的,这些职业特点也会给教学活动带来其他的一些不同,比如课后的答疑,一线主持人自身工作的繁杂和时间的不确定性,就有可能在学生答疑的效率和积极性上,会稍弱于教师群体。

授课风格还应包括教师的知识传授模式。如,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宣贯式,即,我说你听。当然,也有不少老师钟情于讨论式,他们更突出自己引导者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两种模式并非对立,也无需分出高低好坏。究其根本,还是要跟老师的个人风格、学术背景、职业经历所结合,只要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上的成长,就有其可取之处。

因此,通过最初的几堂课,学生们要对老师们的授课风格有所了解,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快速进入自己的课堂角色。



熟悉课堂模式

另一个可以在第一课就完成的教师画像,是课堂组织。以我自己为例,从五六年前开始,我便把小组化教学的概念引入了课堂,并沿用至今。学生们从集训第一课开始,就需要和不同的伙伴并肩作战,完成若干项团队合作形式的专业项目。但将这些大型训练串联在一起的,仍旧是PPT、教案、视频等等这些元素构成的传统的课堂讲授。

学生们在了解了教师的课堂组织特点后,便可以在课程预习这个环节,早早做到有备而来。比如面对提问型的语音发声老师,那么同学们要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以应对课堂提问;又如面对讨论型的模拟主持老师,同学们要对每一种节目主持类型能够举出播出的实例,给课堂留出讨论的空间等等。



结语

一次成功教学活动的实施,从来都不是某一个课堂角色的独角戏。教与学的双方,不仅仅是要把课内的活动做精做实,还需要在课外的空间做出深入地延展。不如就从集训的开学第一课,开始做一个勤思善学的人,让学习这件事,变得主动起来。

广院孺子牛|公众号、视频号|接力更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