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以致用」是如何发生的?以《为深度学习而教》为例

 愚然楼 2023-06-23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人类在知识的问题上,常常会留下用过的创可贴,却忘了那个流过血的伤口。」 在这两位从教经历加起来100年的大咖的书里,最宝贵的就是可以看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伤口」,所以,请先问自己,这些是我遇到的且想解决的问题吗?

图片

我把这些问题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只有小鱼没有大鱼,第二类是没有(刻意练习)渔。我们挨个来看:

第一类问题:只有小鱼没有大鱼


图片


请注意,和这本书里所有其他工具介绍的格式不同,两位作者没有介绍大概念「是什么」,而是直接进入「为什么」、「怎么做」。你也许觉得很奇怪,作者怎么这么不严谨啊!

其实不是,因为美国的国家跨学科课程标准里有参考,各州或各集团学校有资料参考,更何况大概念不唯一(支持课标即可)。

图片


中国教师反复纠结自己提炼的是不是大概念,美国教师不用自己提炼。美国大理科和大文科的课标里,已经把这些「名词」都提炼好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个配套工具,就像是整个单元都不用擦掉的板书。我把两位作者给出的把第一个和第三个工具配合使用的其他例子,放在这里。

图片


这恰恰让我们直接看到,单元主题会换(也就是概念词汇墙的内容会换),但大概念和基本问题始终不会换。

比如以这里的论证为例,很多人以为是中学写议论文才会遇到,其实我们幼儿园培养小朋友能够通情达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同一个事情,都是「说理的技艺」;于是,基本问题也可以保留,只是需要换成幼儿园小朋友能听懂的句子即可。

美国大理科和大文科课标里有大概念,我们要搞定的就是基本问题了,又因为基本问题有很明显的值得反复思考的特点,找到某个年级的,就能「改写」出自己年级的,于是我们可以在萨米特的学习平台里去找到全套基本问题。

好的,现在老师自己能捉到大鱼了,但再好的大鱼也不能直接「喂」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去抓回来。这就是深度学习所说的「学生需要通过高阶思维技能对内容进行积极的心理加工来获得理解」。


图片

这就是第二类的问题了。这本书的第1至2章都在解决第一类问题,余下的各章都在解决第二类问题。

图片

图片



第二类问题:没有(刻意练习)渔


图片

「渔」是个动词,这本书里给出的工具,跟美国大理科和大文科的课标里的动词都是高度吻合的。

图片

图片


我们通过一个学前班的例子,来看看老师是如何通过「动词」的刻意练习,来让学生理解「名词」大概念的。

图片


你看,学生是自己通过预测与假设以及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自己找到了塔的底座和塔的高度之间的这种先行后续且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然后一整年,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机会,来让学生探究不同的(科学现象、故事中人物的行为、甚至自己作为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等)因果关系。

初中的例子和高中的例子,更容易理解,这里就不展开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红色背景的例子,都是来自于两位作者在2021年5月(也就是这本《为深度学习而教》出版一年以后,在美国恢复常态教学,老师们又忍不住想要疯狂赶进度「填鸭」的时候)写的。

图片


两位作者反复提醒,线上教学真正损失的东西,就是「通过将新信息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努力解决问题和难题、考虑不同的观点、并尝试将自己的学习应用于新的情况。」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磨刀」(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你会发现越想赶进度,就越赶不上。你今天拼命塞进去,学生明天就还给你了。必须要「磨刀」即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加工的能力。那么究竟要怎么「磨刀」呢?

图片

好的,别眨眼,马上就是我自己用好这本书的秘诀了。

既然是认知加工的过程,我们就要问:学生是按照啥顺序来使用这些技能的?或者换句话说,第4至8章,如果按照学生认知加工的顺序重新排列,应该是个啥顺序呢?

图片


这就是全球「不负素养不负分」的那个最厉害的教学策略:认知任务分析。

图片


其实在一节课上,我们只有三种输入方式、三种输出方式,老师最头疼的是处理加工的思维过程,我们经常说「思维外显」,关键就是要外显四种处理加工:组成、比较、次序、因果。

为啥是这四种呢?这是从一本工具归类书中得到的启发。

图片



作者2021年5月的文章里的例子,没有给阅读,这里帮大家把阅读的例子补上,就用我们自己的阅读《为深度学习而教》这本书的这件事情作为例子吧。

但凡是个技能,就有个「刻意练习」的过程。使用素养不等于提升素养,素养需要「刻意练习」,而且能够比照着「通用素养量规」进行「刻意练习」是个更加有效的学习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阅读理解题做得多,评价中心思想、评价作者的情境观点目的、评价作者的手法,读来读去,把自己读丢了,忽视了这本书和自己的关系,就是南卡K12阅读素养量规中的第一个子技能维度:「选择并运用策略建构意义」。

图片


咱们都是成年人,应该达到的水平是水平6:「当我接触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系列文本和资料(例如:新闻文章、法律合同、专业文本、广告、网站、书籍)时,我可以使用学习策略来帮助自己建构意义、自我监控并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不就是我们反复说的读以致用嘛!这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自己读这本书的目的到底是啥,而且我们还要知道我们如何判断这个目的是否达到。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所以我究竟通过什么证据来判断学生实现了深度学习了呢?这就是读以致用的关键所在。

图片


结合刚才说的思维加工过程,我就是要用两种高质量的问题(即综合问题和反思问题),去引出学生深度学习的证据。

图片

图片


综合问题确保我把学生放在了更有可能遇到大「鱼」的海域里;反思问题确保我让学生练习的那个「渔」的动作,学生的掌握程度能够一目了然。

图片


对于成年人,与工作相关的阅读,不要以「开卷有益」为借口做低效阅读,而要以「什么是问题解决了的证据」为依据来做高效阅读。不要纠结书读没读完,而要盯紧自己的问题究竟解决到了什么程度。


文章来源 | 素养的夏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