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窑子、抽大烟的“瞎子阿炳”,为啥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古稀老人赵 2023-06-26 发布于北京

贝多芬被世人赞誉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虽然受到耳疾的折磨,依然创作出很多的传世佳作,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独有偶,在中国民国时期有一位民间的艺人——“瞎子阿炳”,他在道观长大,年少成名,却因纵情声色,逛窑子、抽大烟家财散尽,甚至双目失明,沦落为街头艺人。

从云端跌落泥土的落差没有将他击倒,反而让他在饱经沧桑以后,破茧成蝶,最终成长为可以和贝多芬相提并论的音乐大师。

阿炳和贝多芬作为两位伟大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创作上有着相同的才华和天赋,成绩斐然。

同时两人也有许多相似的人生经历,这也是为何阿炳能够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文章图片1

勤学苦练,根基扎实

阿炳和贝多芬在童年时期的音乐经历有着相似的地方。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他觉得贝多芬有着出色的音乐才华,所以贝多芬从小就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把贝多芬培养成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

贝多芬4岁的时候就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同时还开始为贝多芬安排音乐训练、演奏活动。

为了让贝多芬更好地学习音乐,贝多芬在11岁的时候就辍学,并拜多位音乐名家为师,贝多芬在童年时期就打下了扎实的音乐基础,并在音乐界小有名气。

文章图片2

阿炳也有着类似的经历,阿炳本名华彦钧,无锡人从小就跟随父亲在道观中学习道家典籍和音乐,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鼓、笛、二胡等乐器。

在当时,宗教典礼上的乐器奏乐是道士们重要的谋生技能,练习乐器的使用就是小道士们重要的课程,阿炳的父亲也是十分严苛地要求阿炳学些乐器。

比如在学习吹奏乐器时,阿炳需要在乐器身上系上重物来训练持久力,为了增大训练的难度,阿炳还要在逆风口上练习吹奏,逆风吹奏也使得阿炳的气息浑厚,能够完成高难度的曲子。

文章图片3

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是刻苦,手经常被琴弦上被勒出道道血痕,血痕结痂脱落如此反复,直到双手生出厚厚的茧。

从小的辛苦练习,让阿炳能使用外弦更粗壮的二胡,拥有更广的音域。

年仅17岁的阿炳就开始随道观一起演奏,因为出色的表现和出色的相貌,在当地的百姓赢得了“小天师”的美名。

尽管阿炳和贝多芬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不同,但是他们都在父亲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音乐,更因为从小在父亲严厉的教育下勤学苦练基本功,打下了良好的音乐基础,这些经历让他们在音乐艺术上具备了强大的创造力。

文章图片4

误入歧途,迷途知返

一帆风顺的人生总是单薄的,阿炳和贝多芬这样少年成名的才子,命运更希望让他们在苦难中磨砺一遭,以增加生命的厚重感。

音乐是耳朵的艺术,需要一双灵敏的耳朵来分辨最细微的音色区别,可是贝多芬却在渐渐失去自己的听力。

从26岁时就开始他的听力在逐渐下降,到32岁时听力已经下降得很严重了,这使得他为了听到自己的音乐越来越费力,他只能通过用牙齿咬着木棍放在钢琴上“聆听”自己的音乐。

然而命运的恶意却远远不止于此,贝多芬在事业上失意的同时也在情场失意。

他先后爱上了贵族小姐琪丽爱泰和贵妇寡妇约瑟芬,但是最终因为地位相差悬殊,最终与自己的爱人失之交臂。

文章图片5

连续的打击让贝多芬一度想要自杀来结束痛苦,最终还是对于音乐的热爱让他活了下来,并将自己死去的爱情作为创作的对象,创造了名动一时的《C小调月光奏鸣曲》。

自此贝多芬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终生未再娶妻。

而在阿炳这边,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了。

阿炳25岁这年父亲离世,阿炳子承父业成了道馆的当家道士一直在父亲的掌控下的阿炳就如石头下压着的小草,在失去大石的阻碍以后,野蛮生长。

在狐朋狗友的引诱下,阿炳很快沾染上了诸多恶习,出入赌场烟馆,夜宿烟花柳巷,逛窑子、抽大烟快速消耗了阿炳父亲留下的积蓄,同时也掏空了阿炳的身体,让他从风度翩翩的小天师变成了骨瘦如柴的大烟鬼。

文章图片6

阿炳更是因为纵情声色而患眼疾而导致双目失明,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失明的阿炳也被道观扫地出门,沦落大街。

此时为了养活自己,阿炳只能重新拾起自己乐器,靠在街上卖艺养活自己。

此时的阿炳已经一无所有,还落得一身疾病,从云端跌落尘埃的落差,阿炳也动过一死了之的念头。

可是在他重拾起乐器以后,音乐又重新给了他生的勇气,自此之后,阿炳也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音乐。

尽管阿炳和贝多芬的人生历程不同,但他们都在经历苦难以后,将自己的余生寄托给音乐,坚持不懈地追求音乐事业,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文章图片7

繁华落尽,洗尽铅华

音乐不是创作者的内心独白,而是能与时代共鸣的铮铮之音,并能给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世人以鼓舞和鞭策。

贝多芬的音乐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贝多芬的一生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的音乐作品也表现了他对人类自由、人权和平等的渴望,然后以用音乐做战鼓,推动着革命前进的进程。

阿炳的音乐同样是济世的音乐,他的音乐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阿炳将自己听到的新闻与自己的音乐相结合,创作了很多针砭时弊的音乐,激起了听曲者的爱国情怀,以抵制侵略者。

他的著名曲目《二泉映月》通过音乐传递出了对家国情怀的深深追求,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使人们更加坚定了抵御侵略者的决心。

文章图片8

阿炳的音乐作品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广泛传唱,成为人们鼓舞斗志的重要工具。

阿炳的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富有激情和情感,具有强烈的动员号召力,他的歌曲《南泥湾》《黄土高坡》《西江月》等作品,成为了抗日战争期间士气高涨和民族复兴的象征。

阿炳的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音乐创新性强,融合了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元素,对中国音乐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阿炳和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爱情、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情感

他们通过音乐作品展现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图片9

苦难已过,辉耀众生

阿炳和贝多芬被誉为最伟大的音乐家,他们的作品影响力不仅是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更是对现在的音乐都有深远的影响。

阿炳的音乐作品中是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又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元素进行创新,是中国古典音乐的承上启下的开拓者。

唯一可惜的是阿炳一生创作的270多首音乐,大多随阿炳的离世失传了,只有6首乐在中央音乐学院师生的保留下得以传世,

其中的《二泉映月》更是在国际上获得高度评价,成为可以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比肩的存在。

文章图片10

阿炳的音乐作品中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曲调优美、深情而富有内涵。他的作品《二泉映月》更是被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评价是应该跪着聆听的音乐,是阿炳音乐生涯的巅峰之作。

贝多芬是古典音乐和交响曲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乐圣”,那阿炳就是中国古典音乐的集大成者,他虽在年轻时私德有亏,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在音乐上的伟大成就,在音乐的殿堂里阿炳是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的大师。

阿炳和贝多芬虽然生活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但在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又是相去不多的,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纯粹的投入,使得他们都成为了音乐史上的巨匠,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他们可以相提并论。

他们都在音乐领域都取得了高超成就,他们在音乐创作上的共同点是追求真理、追求美和追求艺术的创新,他们的音乐作品不仅是音乐的杰作,也是一种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灵魂的共鸣,是跨越时空的交流,是人类精神传承重要纽带之一,他们的音乐作品在当时和今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成为了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图片11

参考文献

(1)《贝多芬的一生》 阿斯特·奥尔加.

(2)《西方音乐史》黄腾鹏

(3)《阿炳的音乐人生》央视网

(4)《民族音乐家:华彦钧》网络孔子学院

(5)瞎子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 张潇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