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于德者 道亦德之 同于失者 道亦失之

 解读帛书老子 2023-06-27 发布于加拿大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望唯忽。

我们眼前所见的大千世界,不过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而已。管窥德之容,道之貌,可以看到,德是完全遵道而行的,只服从于大道;而大道本身我们却看不清楚,只是恍恍忽忽,隐隐约约。

  • 孔:孔见,透过小孔观看,孔窥,管窥的意思。

  • 物:本义指杂色牛,花牛;引申为毛色,花色,外观,表象,特征。

  • 望:远观,引申为看不清楚,模糊。

  • 忽:恍忽。

  • 唯望唯忽:大道就像大象一样,是客观存在。而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实际上还不如摸象的盲人。我们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以为太阳围着大地转。后来发现错了,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着太阳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再后来,我们发现又错了。道太大,其大无外;道太小,其小无内,恍恍惚惚,搞不清楚。

忽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忽呵,中有物呵。

于恍忽之中有现象,于隐约之中有实质。

  • 象:现象,表象。

  • 物:与现象相对,实质,具体内容的意思,例如,言之有物。

幽呵冥呵,中有请也;其请甚真,其中有信。

于幽冥之中,有状况,如日出日落;这个状况甚为真实,其中有规则,有规律,如昼夜更替,循环往复。

  • 幽:昏暗。

  • 冥:昏暗,渺茫,静默。

  • 请:通情,情况,情形,状况,情理,道理,苗头,事物的来龙去脉。

  • 信:本义是言语真实,引申为信用,信约,盟约,即行为规范,规则,规律。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自今及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状态得以延绵不绝,万物生生不息,是因为顺从众父所致。

  • 自今及古:推今及古。

  • 名:名状,这里指万物生息的状态。

  • 不去:没有失去,意为延续,生生不息。

  • 以:因为。

  • 父:这里引申为生养万物的大道。

  • 众父:万物的生父,万物繁衍的初始本因。这里指创生之道。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我何以知道大道的样子?以此:推今及古,以子知父,通过德之容,了解道之貌。

  • 然:样子。

  • 以此:指先观察万物,知其然,而后探索其所以然。

炊者不立,自视者不章,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不居。

炊者不立,

  • 炊:炊烟。随风飘散,引申为轻浮,不稳重。

  • 立:本义是人站在地上。立足,安身立命。

轻浮者,轻举妄动,如袅袅炊烟,随风飘散,无以立足,无以安身立命。

自视者不章,

自视者,只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然而人类的可视范围极为有限,太大的看不全,太小的看不见;太远了看不清,太近了看不着。我们观察世界,认识自己,所见不过管中窥豹、一孔之见,只能看见豹之一斑而已,不能看清全豹。所以,老子说:自视者不章!自视者,自视太高,不能看清事物的全貌和真实本质。

  • 视:看,观察。

  • 章:《说文》:“乐竟为一章”,乐曲从头至尾为一章。章,整体,全貌。

  • 自视:自己看,单靠自己眼睛、只凭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观察事物。

自见者不明,

自见者,自以为有远见卓识、真知灼见,故而忽视大道真理,固执己见,以一己之见解为真理和行为准则。自见者,自以为是,不明事理,不能明辨是非,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故而不明智,不高明。

  • 见:看法,见解。指对所看到的事物产生看法,见解,得出结论。

  • 明:明智,高明。 “自知者明”,“知常曰明”。

  • 自见:一己之见,固执己见,以有知、有能而自居。

自伐者无功,

自伐者,自我摧残;自夸炫耀,自废武功,故而缺才少能,一事无成。

  • 伐:砍伐,败坏,损害。

  • 自伐:自损,自我摧残,指自吹自擂、炫耀,自夸等损害自己的行为。

  • 功:能力,功力,功能,作用。

自矜者不长。

自矜者,自高自大,不懂居下不争的道理,不懂用人之道,故而不能成为尊长。

  • 矜:自尊,庄重。

  • 自矜:自高自大,自以为了不起。

  • 长:尊长,首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不居。

就大道的角度而言,大道玄德,“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和光同尘,无私,无欲,无为。比照大道,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等行为,实际上是自轻自贱,如残汤剩饭,画蛇添足,令人厌恶。故而追求上进者,摒弃自视自见、自伐自矜,稳重低调,谦虚谨慎,故而可以安身立命,安邦定国,不会像炊烟一样随风飘散。

  • 其,指轻浮者、自视者、自见者、自伐者、自矜者的行为。

  • 余食:剩饭。

  • 赘:多余而无用的累赘。赘行:画蛇添足,多余的行为。

  • 物:这里指人。

  • 有欲者:有理想,有追求者。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

曲则全:

大树的细枝嫩叶,因柔韧、顺势弯曲而得以保全,得以生存发展。水,不争一时一地的是非曲直,遇到阻碍,迂回婉转,方能穿越崇山峻岭,直奔大海的意愿得以成全。

  • 曲:弯曲。

枉则正:

风吹大树,大树主干顺势倾斜,而不至于被折断;蓄势反弹,故而能够恢复正直,立于不败之地,保持正直。

  • 枉:不正,歪斜,倾斜。

  • 正:如树干,端正,挺直,垂直,正直。

洼则盈

地势低洼,因为居下,而得以充盈。

敝则新

自知者明,因为知道自己有弊病,孤陋寡闻,迂腐陈旧,所以能够吐故纳新。

  • 敝:破旧,败坏,衰败。

少则得

要求少,只顾一头,所以容易得到满足,能够得其所愿。

多则惑

要求多,顾此失彼,无所适从,难以取舍,故而困惑,最终不能如愿以偿。

  •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要马儿感恩戴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百思不解的困惑:怎么会这样呢?马儿只吃草不干活还狠的咬牙切齿。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所以圣人以大道为唯一标准,以身作则,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谦卑居下,为天下公仆。

  • 执:持,拿着,握着,持守,保持。

  • 执一:守一,与大道保持一致。唯道是从,以大道为唯一的准则。

  • 牧:治理,法度,规范。牧人,为主人放牧牛羊的奴仆。

不自视,故章;

不自命不凡,不以亲眼所见的局部的、片面的、暂时的表面现象为事物的全部内容,故而能够看清事物的全貌和真实本质。

不自见,故明;

不自以为是,不以一己之见为真理和行为准则,唯大道是从,所以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明智的选择,故而明智、高明。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损,不自吹自擂,保持纯真本性,谦虚稳重,故而能够成就大业。

  • 功:功用,功能。有功即有能,故而能够成就大业。

弗矜,故能长;

不自高自大,居下不争,故而能够成为尊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得道高人不自视、不自见、不自伐,不自矜,谦虚居下,具有谦让不争的美德。

正是因为得道高人具有不争之德,不争于天下,不与天下论短长、争雌雄,故而天下无敌,没人能够与之争高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归之。

古人所说的“曲则全”,谦让不争,顺势而为则会成全,岂是虚言空话?

诚心诚意,一心一意,唯道是从,如江海居下,则成就如百川归海,自然而来。

  • 诚:一心一意,表里如一。这里指诚心诚意的奉行大道,唯道是从。

  • 曲,弯曲,柔曲,引申为谦让不争顺势而为。

  • 全:没有损害,完整,有所成就,有所发展。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不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不能久,又况于人乎?

少言寡语,符合天道自然。狂风不会整天刮,暴雨不会天天下。谁能呼风唤雨呢?天地尚且不能终日暴风骤雨,何况人呢?岂能喋喋不休的发号施令?

  • 希言:少言寡语,少发表见解,少发政令。

  • 自然:大道的法则,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 飘风,能把人吹飘起来的狂风。终朝:一整天。

  • 终日:接连数日,每天。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所以,以大道为行为准则的人,与大道保持一致,自然无为,谨言慎行。以行为规范为准则的人,与规范的要求保持一致,遵纪守法,不会乱说乱动。失者,失道失德,不守规矩,就像射偏了的箭一样,偏离正道。

  • 而,以的意思。从事而道者:以道从事者,即遵道而行者,以大道为行为准则的人。

  • 同,相同,一致。同于道:与道同,与大道保持一致。

  • 失:指没有飞向目标的箭,飞行轨道偏离了目标的箭。引申为背离、远离了正道。失者:指既不遵循大道的法则,也不遵守行为规范的要求,目无法纪,为所欲为。

  • 同于失:同于射偏了的箭。就像一支偏离了目标、偏离了正确轨道的箭一样,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循规蹈矩的人,一贯的照章办事,久而久之也就接近正道了;偏离了正道的人,像偏离了正确轨道的箭一样,正道也就离他越来越远了。

比如公园喂鸟,守规矩的人,看见“请勿喂鸟”的告示,不会喂鸟,同时,知道了喂鸟对鸟儿的危害和不许喂鸟的道理,从此以后,即使没有不许喂鸟的告示,也不会喂鸟,于是,就成了不以行为规范为准则的上德之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而目无法纪的失者,无视禁止喂鸟的警告,即使被当场抓住,受到处罚,只会认为今天倒霉,不思悔改,下次会故伎重演。像偏离了正确目标的箭一样,背离正道,越走越远。

  • 同于德者:与行为规范的规定相一致,遵守行为规范的人,守规矩的人。

  • 道亦德之:即道亦得之,与下文“道亦失之”相对。德,通得。得与失相反,与偏离正道相反,指接近正道。道亦得之,即,大道也就离他越来越近了。

  • 同于失者:像射偏了的箭一样的人,即偏离了正道的人。失,射偏了的箭。

  • 道亦失之:正道也就离他越来越远了。失,偏离,远离。之,指偏离了正道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