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台湾驾机起义飞回大陆第一人——杜道时

 铁血老枪 2023-07-01 发布于上海

引子

文章图片1

杜道时(1917年2月-1992年2月),山东高唐人,1949年4月17日驾机投诚大陆,台湾驾机起义第一人。国民党驻台湾空军第八大队上尉飞行员杜道时,在第二十大队机工长郝子仪的协助下,驾驶第二十大队的1架美制C-46运输机从台湾新竹机场起飞,冲破国民党飞机的尾追堵截,历经了7个半小时的艰难飞行,带着200多个弹孔,终于降落在我解放区徐州机场上。杜道时也成为从台湾驾驶飞机起义飞归大陆的第一名飞行员。

*本文原作者张金洪

正文

1949年4月17日12时30分,一架大型运输机(C-46型338号),冲破蒋机的尾追堵截历经了7.5个小时的艰难飞行,带着200多个弹孔,终于胜利地降落在我解放区徐州机场上。

这时从飞机上走下一个身材魁梧,面庞英俊的青年飞行员。他就是首次从台湾驾机起义的原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上分队长——杜道时。

一、溯根求源

杜道时,山东高唐县南街人,1917年2月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其父杜友集于“五四”运动前在北大理科读书,“五四”运动时,因参与殴打卖国贼陆宗舆、章宗样的行动被捕,在狱中染疾。出狱后回乡,仍矢志宜传爱国思想,不久病逝于家乡。杜道时年岁稍长,每逢元宵佳节父亲忌日,伯父即含泪讲述其父爱国勤学的事迹,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道时长至9岁,伯父怜其孤苦,带去济南求学。

他的伯父杜友棻(字心斋)是清末秀才,清改学制后,入山东高等大学堂,成绩优异。辛亥革命前,参加同盟会,民国初期为省议员兼省教育厅督学,是一位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早在1920年前后,他就不顾北洋军阀的白色恐怖,资助过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并支持女婿杨笙甫(高密人,1926年秋在高唐城里发展了金谷兰入党)参加共产党。1928年,由于他拒绝参加国民党,又不肯给驻军送礼,曾遭韩复集部下痛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高唐的杜友棻,为躲避日伪多方诱逼,奔波僻乡,艰苦办学,宣传抗日,并编写了爱国学生课本《我是中国人》,终因饥寒交迫,在忧国忧民中染上不治之疾,临终前,用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诗,激励杜道时报效祖国、誓死抗日到底。

两位老人的爱国志行,深深熏陶了青少年时期的杜道时。

1933年,杜道时于北平四中毕业,后考入汇文中学的1936级。在此期间,由于先进思想的影响,他涉猎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尤其 是 1935年冬,在北平亲身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思想更趋于进步。

由于立志抗日,1936年冬,杜道时不顾寡母的极力劝阻,放弃了升入清华大 学进一步深造的机会,毅然报考了国民党航校(第九期)。

1937年春,在行将进入航校飞行前,杜道时在给伯父杜友棻的信中写道:“侄投笔从戎,忍别寡母,此身献诸民族,一切置之度外,顾国土未复,军人蒙羞,唯自付赤诚尚在,丹心未泯,为祖国成仁取义,复何所惜!”以示抗日救国决心。

然而,当他踏入国民党空军这个邪恶之地后,每天充入眼耳内的,除了等级森严极不融洽的上下级关系和颜废士气之外,就是贪污受、中饱私囊、尔我诈种 种 腐败现您.国民党的腐败统治,以及蒋介石假抗日、真反共的反动作法,使杜道时越来越感到失望。

1943年,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因需要补充飞机,杜道时被派赴美国接受B24新型远程轰炸机,在留美期间,斯诺等进步记者报道的延安革命进步情况的英文书刊《红星照耀着中国》等,成了他爱不释手的读物,他还经常与同窗好友刘善本交流读后感想。加之国内师友早有介绍,使杜道时对延安的廉洁朴实、艰苦奋斗、团结抗日的革命情景更加敬佩神往。

文章图片2

基于对进步和光明的追求,对延安的向往以及对国民党倒行逆施的痛恨,使杜道时发了弃暗投明的初衷。

二、欣然受命

旧社会是腐朽黑暗的,被投入反共反人民罪墨渊薮的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更是如此。这不仅因为它是一架屠杀人民的工具,而且它还充满了长官们荒淫无耻、穷奢极欲。在这邪恶阴暗的地方,被长期压抑的革命之火,以阳光为媒介,不可避免地迟早要爆发出来。

1946年刘善本(第一个从国统区驾机起义飞赴延安者)首义来归,不但震动了国民党空军当局,同时也给一切志行爱国的飞行员提出了“到何处去”的严肃问题,并为之提供了可效法的榜样。

刘善本起义后,尽管国民党空军当局对该大队加强了控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挡飞行员追求光明的正义之心。

1947年,杜道时即向结成莫逆之交的本机组副驾驶金治能、本中队副驾驶朱壁谱(1948年后起义)分别透露欲驾机飞奔解放区的心愿。出于对蒋帮的同愤共慨,他们两人都十分赞同,但苦于当时我军没有可供B-24型飞机降落的机场,未能如愿。

1948年夏,在我胶东统战部做地下工作的杜鸣(杜道时的堂弟),从信中得悉杜道时意欲起义的心愿,即向我胶东党组织做了汇报。随后,杜鸣衔胶东统战部长谢明钦之命,到上海与杜道时联系降机起义事宜。两人见面后,杜鸣代表党组织,对杜道时义归人民的愿望表示欢迎,同时规定了联络波长,摇机翼、投保险伞等联络信号,并在上海同乡刘志成家和镇江建立了地下联络点。

为了实现起义计划,杜道时即着手在八大队的同期同学中进行秘密联络。这年秋天,杜道时经过积极联系,组成了自己的起义机组。与此同时,他还抓紧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先将寡母寄托给远在重庆的堂妹杜敏时,又把妻儿送到镇江隐蔽。正当杜道时准备驾B-24机飞沈阳时,突然接到胶东党组织的密信。党指示他继续留故军内部,发挥“蛋鸡循环扩大”作用。进一步策动大批机组反蒋起义。跃跃欲试的杜道时只好暂时留下来。

三、积极运筹

文章图片3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空军仍作绝望的狂轰滥炸,妄图阻挠我大军南下,同时,也暗中加紧了逃台的准备。在蒋家王朝即将覆没的形势下,国民党空军当局唯恐分崩离析、难以收拾,一面派心腹劝诱,防止人员逃散,一面于1月25日中午,突然撤逃台湾新竹。同时,又让他携妻女,分乘两机到新竹。国民党空军第 八大队,撤至新竹机场后,已有三分之一的下级官兵逃散,秩序更是混乱不堪。杜道时觉得这正是开展策反工作的大好时机。

到台湾后,因原来的起义机组被打乱,杜道时不得不重新联络并组织新的起义力量。当他了解到空中射击士王志云(后参加革命),对国民党上层统治极为痛恨,早有投奔解放区之意时,就利用春节到王家拜年的机会,密商起义大计。随后,杜道时还发展了具有正义感的空中机械士陈渊泉,为自己的起义机组人员。

1949年3月2日,黄友寿机组继刘善本、俞勃二机组之后,从上海驾第三架B-24飞机起义,国民党空军当局气急败坏,空军司令王叔铭亲临大队训话。并对所有怀疑的人实行秘密监控。此时,杜道时被伪大队长张培义找去,以让到大队直属第二科(掌握地图、照片、航空资料和战时情况的科)办公为名,将其软禁、他们除要求杜道时按时上下班外,还对他广施纲约,早晚和假日都派人在他家胡同口坐探盯梢,伪中队长还常在周末和假日到他家频繁“探望”。

为了在敌人的监视下,继续同起义机组人员保持联系,杜道时就让爱人利用上街买菜等机会,代他前去,并叫女儿往返学校时,钻过后面直通稻田地的芭蕉树墙,开辟秘密通道,以备情况紧急时启用。

正当杜道时日夜渴望得到胶东党组织的指示时,8月他突然收到孙毅英(原在上海联络的起义力量,后来参加革命)从上海寄来的化名信,当他看到信尾署有预先约定的密语“祝努力”(即飞回之意)三个字后,高兴极了。与此同时,杜道时还收到了太平(刘善本的化名)“盼见”的密信,两封信寥寥数语激起了他心头的万丈狂澜。

接到指示后,杜道时即让爱人分别通知起义机组人员秘密来家协商,经周密计划,决定找准时机,劫机起义。当得知3月中旬有几架飞机要出动的消息时,王志云已单线联系好空中射击士和机械士20余人,并做好了劫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正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不料狡猾的伪大队长张培义,以“集中保管、避免诱蚀”为借口,下令收缴所有空勤军士的手枪,到上海再行分发。没有枪支难以劫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架架飞机飞走,真是心急如。面对更加森严的封锁,杜道时预感到,在通向光明的征途上,必然要经过一场惊险的生死搏斗。然而,抱定信念、誓死追求的杜道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四、同舟共济

4月10日,为避开伪中队长和特务们的“星期天拜访”,早饭后,杜道时携妻女搭车去海滩玩。来到海 岸不久,忽然发现远处传来了急驶的汽车声,寻声望去,从停在岸边路日处的一辆中吉普上跳下来了几个人,打头的是空军第八大队政训室主任谢某。杜道时见敌人尾随追来,只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带着妻女沿海岸向北漫步。

正在这时,有一个身着浅绿色布夹克的修长身影,疾步向他走来。“杜分队长,可见到你了!”杜道时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朋友——原空军第八大队的机械员郝子仪。郝子仪生性坦直、工作勤奋、生活简朴,特别乐于帮助贫苦同事。在等级森严的国民党军队中,相同的生活情趣,尤其是有共同的爱国思想,早已把他们俩紧密联系在一起。19 4 3年两人分开后,杜道时只知道郝子仪被调到运输大队,却不想来台湾后,郝子仪就在同一机场的第二十大队。久别重逢,尤其是在眼下这种情况下意外幸会,杜道时既惊又喜,他们有多少话要说,但在鹰犬眈眈之下,不容多说半句闲言。郝子仪急切地问道:“你现在怎样?”杜道时对停在远处的故人瞅了一眼:“不但飞不成,一动就有人护送!”郝子仪警悟地说:“你得快想办法离开:”他又悄慨言道:“大官们贪污腐败,无耻之极,下野、和谈都不过是暂时的缓兵之计,局势很快就要发生根本变化。我早就想离开这黑暗之地,只可惜和我们大队的飞行员没有来往,有飞机也难走成。”杜道时听了郝子仪这番肺腑之言,为老朋友有与自己相同的心愿而庆幸。他望着郝子仪眼一亮欣然地问道:“我来飞怎么样?”郝子仪问:“你能飞C-46 吗?”“更大的B-24我都飞了,C-46也可以飞。”郝子仪高兴地点点头。接着杜道时将他的详细住址和晚问进院的路线,告诉了郝子仪。并约定一旦有C-46出动,就采取行动。仅几分钟,俩人就作了命运的决择。当政训室谢某来到杜道时的面前,搭讪着盘回时,郝子仪已扬长而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此刻,踏上新征途前夕的杜道时,衷心感谢词舟共济、但死与共的患难之交郊子仪。

4月16日晚10时,杜道时正要就寝,郝了仪经芭蕉墙秘密通道进来轻叩房门。在院子里郝子仪低声告诉 杜道时,伪二十大队中队长毛尚贞(蒋经国的表弟)明晨驾驶C-46去南京。郝子仪为借机起义,专门挑了一架全大队最精良的333号,并将汽油加足。杜道时高兴之余,本想马上去通知本机组的起义人员,但因时间太晚,又处在敌人监视之下,自己又不便冒险去通知,也只好作罢。

伪空军严禁眷属进机场,他们两人决定不带家属。告别时约定,明晨4点在新竹桥头相会,由郝子仪引领进机场。

五、离愁绵绵

就寝后,杜道时以生死离别之情,反复审视着熟睡的妻女,这时愈觉得他们更可爱了。从幼年起,杜道时与妻子李淑静在一起读书时,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有山东农村姑娘的憨厚性格,不善巧言奉承、交际应酬,惯于埋头实于。抗战中她不畏艰险,千里迢迢,从老家到成都看望自己的丈夫。她为养活婆母,新婚3天后即去小学教书,杜道时留美3年,她外担工作,内顾母女,勤勤恳恳,忠贞朴实,在国难家贫中独力支撑全家的生计,几十年的生活,杜道时不但对妻子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有着最深厚的爱。更值得杜道时敬佩的是,妻子深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追求光明的可贵行动,1947年以来,她协助丈夫做了大量地策反联络工作。如今在关键时刻,为了革命,为了她们(走不了则全家受害,起义成功,还有营救家属的可能),却不能不把她们抛舍。

终于平静下来的杜道时,把心绪转移到起义上。他在思虑着,C—46性能生疏、机组人手少,明天迎接他的,将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台湾的暮春,夜里虽不算热,而杜道时因思绪过于激烈,竟然大汗淋漓。

六、束装慷慨

4月17日30分,杜道时折身而起,先把装满子弹的手枪挂在脖子上,将早已用针眼作记的3张地图及各色铅笔等飞行用品揣入村衣口袋,接着穿上一件机务人员常穿的浅绿色布夹克(装作机械士、以迷惑敌人),告别妻子不卒回头,便悄无声息地穿出芭蕉墙。

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松道时借助于满天星斗,踏着几个月来走熟的田埂和河床路,于4时前到达新竹桥畔。稍候,郝子仪即骑车赶到。这是到台湾3个月后第一次进机场,杜道时强压着紧张的心情。因郝子仪人地两熟,在机场门口,他向卫兵说来作机务准备的,就顺利进入机场。

为便于行动,昨天郝子仪已把飞机拖到跑道旁边的停机坪。一切都按预定的计划,紧张地进行着。当发动机启动后,杜道时把手枪子弹推上膛递给郝子仪,指着自己太阳穴,神情严肃地说:“万一起飞出问题,你就朝这儿打,你也别让他们抓活的!”郝子仪点头作答。

七、海阔天空

时针正指5点,天色已经大亮(台湾日出较内陆早),温度正常、不需暖机,为争取时间,杜道时打开手刹车,滑行对正跑道,并定好时机、打开地平仪(云中保飞行状态用的仪表)完成一系列飞行准备工作后,加大油门飞机左歪右斜地起飞了。离地后,俩人相视而笑,为顺利起飞而 庆幸,为避开地面障碍物,飞机急骤上升,脱离机场向西南方向插去。

飞行上升到安全高度(500英尺)后,杜道时在郝子仪的密切协助下,迅速作完了必要的领航作业(粘地图、划航线),即操纵飞机向海面下滑,借助海面升起的朝雾,掠水低飞,以避开雷达按索。为免遭改机追踪拦截,他们不直接往北飞,而对正航向240°朝金马、厦门一带飞去,过金门,越东海,时值江南“梅雨”季节,他们绕开沿航线机场区域,又对正300°航向,攀进高达12000英尺以上的浓云,向庐山方面飞去。这时,杜道时戴上耳机,打开无线电罗盘,利用南昌、南京和武汉的广播电台,在地图上划线定位。在飞行中,他们采用慢速度,低油耗,沿航线定左右45°蛇行转弯的办法,消磨时间迁回前近。

根据定位,过庐山上空,即沿长江向东北穿云下降到300百英尺(约100米),在安庆江面出云,判定位置后,又向东北至芜湖江面,沿淮南铁路北飞至田家庵,然后继续向东北作蛇形盘旋,与津浦铁路交汇,这时已过11时。

江北天气,逐渐晴朗。他们预料徐州机场(时已 属我军)附近国民党飞机活动必多,C---46一无自卫装备,二须警戒際望,所以只好掠树梢房顶作超低空飞行,以避开敌机俯冲攻击。

到陇海津浦铁路交叉点上空后,他们遭到敌机的攻击(着陆后发现外油箱有两个茶杯大的炮弹孔)。为了确保飞机到达后的净空安全,他们又背离机场向东低飞,迷惑敌机。失去目标的敌机,因油少不敢盐觉,即返航“报功”。这时,他们才转向朝机场飞去。

到达徐州我军机场附近后,飞机又升至500英尺,杜道时即按早已约定的联络方案,摇摆机翼、放下机轮,投下一个张开的自色保险伞,以示飞机请求着陆之意。他们在欣喜兴奋中建立了左转弯着陆航线。

采用消磨时间的飞行战术,虽拖走了敢机,却给他们的降落招致了麻烦。当他们从低空进入机场上空时,对敌机多次骚扰义愤填鹰的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由于未看清他们发出的请降信号,一时枪林弹雨、铺天盖地向飞机打去。在场的我空军接管人员,虽大声疾呼、用电话制止,已是不及。

八、胜利义归

在这危急关头,正是多年对党的向往,对光明的渴望,使杜道时与郝子仪产生了临急不乱和百折不挠的决心和信心。

当发现密集火力向飞机射来的霎那间,在形势不容复飞,也不能按常规建立着陆航线的情况下,杜道时果断驾机俯冲降低高度,急转弯脱离市区、斜插跑道延长线,立即关闭油门,用大速度下滑,飞机两点着陆(即前主轮先接地)连蹦带跳地降落在跑道二分之一处。这是一次非常惊险的着陆,由于杜道时凭着坚定的向往和高超的技术,终于使飞机安全 降落了。历经7.5个小时的艰苦飞行,他们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义归祖国的愿望。

杜道时与郝子仪二人走下挂梯,握着无数只热情伸过来的手,看着一张张欢迎的笑脸,听着熟悉的乡音时,情不自禁地流出了喜庆的热泪。

经历了剧烈思想活动的不眠之夜和7.5个小时的紧张飞行,当他们带着无限喜悦和兴奋的心情,跨入旧与新的分水岭,在诚挚和关怀的气氛中,揭开了生活史的新页时,竟然忘记了疲劳和饥饿,坚持和同志们一道把飞机推到国民党遗弃的旧飞机群里,做完了必要的飞行后检查,把帽子上的国民党军徽撕下扔掉后,才乘车离开了机场。

杜道时驾机起义不久,凶狠奸诈而虚弱的国民党空军当局,在风雨飘遥中,为众情所逼,只好将杜道时的妻女押到台北基隆,驱逐出境。她们也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九、巨大关怀

4月23日,杜道时与郝子仪驾驶原机,经家乡高唐飞抵北平后,听到了中央首长要接见空中起义人员的消息,他兴奋而急切地期待着。这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到来了。

下午7时,杜道时等驾机起义人员,来到中南海 怀仁堂,敬爱的周总理、朱总司令以及中央军委的几位首长,已经等候在那里。杜道时捧着两位领导人刚健有力的大手,蓦然想起在台湾时国民党特务对他的软禁和迫害,对比之下,顿觉两个社会两重天,不由得心潮澎湃,再次涌流出激动的热泪。

两位领导人听了他和郝子仪甩开国民党特务的日夜盯梢,在拂晓前抛妻撇女,冲过蒋机的前堵后追,带着200多个弹洞安全降落在预定机场,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经历后,爽朗地笑着说:“很好,很好!”

当杜道时汇报到蒋帮空军下级官兵向往共产党解放军的殷切心情,很多人愿意弃暗投明,只是因为国民党的严密控制,暂时无法飞来时,周总理说:“我们历来把死心踏地的蒋介石分子和受将介石欺骗蒙蔽的同胞区别开来。这些受欺骗的同胞不管什么时候来,不论从空中或地面起义,我们都非常欢迎;来不了的,还可以用其他方法为人民立功,协助解放全中国。蒋介石杀人越多,起义人员必然更多,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宴会时,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特意让杜道时、郝子仪分坐在他们身边。席间,周总理首先向空中起义人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亲切地教导说:“我们的空军就要正式建立了,希望你们为建设人民自己的空军责献毕生的精力,并且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技术业务能力。”他老人家那铿锵有力、亲切感人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每一个空中起义人员的心。使他这个来自旧军队,听惯了虚伪调话的起义芥。象漂泊多年的游子,回到了昼思夜盼的慈母怀抱。

更使他难以忘怀的是,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他荣幸地驾机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检阅。

38年来,杜逍时时刻牢记着周总理的亲切教海,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在训练、空运、航测、降雨、消雾、开辟西藏航线、保卫国土、救灾抢险等各项任务中,都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次了功,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如今,这位受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虽已年近古稀,他决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杜道时架机起义后,1949年5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航空局(后为空军司令部)训练主任。1958年后,历任空军某部独立大队长,某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主任、副团长、顾问(师职)等职、现离职休养。

*此文成书时间为1989年9月

资料来源:

《万丈长缨 山东民兵革命斗争故事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