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或许这就是内伤病可参用外感法的本质

 熙越 2023-07-07 发布于上海

气分的表格笔记都准备好了,但昨晚刷牙时突然...于是决定临时插播一下本篇。

之前写过,外感法对于内伤杂病的参考意义,但仍停留在《更多角度》、“更多思路”的这个层面。拼图只是刚刚开始。

《读赵绍琴有感》篇里,我提到“发热的本质是郁”;而后在《清稀痰涕》一篇中借王孟英,最后谈到了,“阴阳表里寒热之邪以外的一种存在”,是人体无法有效散热而形成的“热“,即“郁热”。

这几日读《浅谈温病》,赵老罗列出温病中出现的诸多身体异常,在阅读过程中,温病法运用于内伤的核心本质,又进一步得到明朗。

所有外感发热,都源于人体散热机制的失灵。而在整个外感,即散热失灵的过程中,人体始终在“试图恢复”与“持续失灵”中,或进或退。

这期间伴随着诸多异常的症状反应。首当其冲,是冷热的异常,这是散热失灵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或是发热异常,或是怕冷异常,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而在内伤杂病中,凡见冷热异常,即可想到散热异常。

除此以外,还有出汗、口渴、头身痛、消化(如呕恶)、二便,乃至神志等各种异常。因而,在内伤杂病中,凡是出现与之相关的症状,都在传递给医者一个重要提示:散热可能出了问题,尤其是常规手法无法有效改善时。

就这些症状,我尝试一一联系外感内伤。

一、口渴异常

可以说,外感集口渴异常之万象。渴而欲饮,卫气分热伤津液;不渴不欲喝水,有湿邪饮邪阻滞;渴但饮水不多,有湿邪开始化热伤阴;口干却不欲饮或饮不得解,往往是郁热入营血层面…不同细分种类的外感,在不同的表里深浅层次,其“口渴”之异常,必见且多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灯笼病》的那位介绍者,外感尤其是温病的学养底蕴尚不具足。同时我亦假设了,若是赵老面对这样的病人,由于日常所见,各种证型的口渴异常多如牛毛,他只须敏锐地抓住“口干不欲饮或饮不得解”这一表现,再加上舌脉等双重印证,就能探到病机的本质。

还有哪个病,口渴为主要症状之一?糖尿病。临床上,有分早期的胃热证,和中期的气阴两虚兼热证,还有后期的阴阳两亏证等等。那么效果好不好呢…

有人曾用阳明气热的白虎汤治早期的胃热证,也有人用真武汤治疗后期的肾阳虚亏证,都本属外感法。但有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临床研究,从“散热”失灵这个角度,去治疗糖尿病?

从卫气发展到营血,从热盛发展到阴阳两亏,这不就是典型的温病发展过程么。能否在早中期,宣透郁热,阻止进入营血;又能否在中后期,勉力于从血透营再转气卫?而不是盲目地气阴双补再加清热凉血药。

为什么不能盲目地使用清热药,这就是外感治疗的关键点,到哪用哪的药。前辈说,早用过寒,会闭郁气机,致邪深入,什么意思?翻译一下,破坏散热。而在内伤杂病中,还不止于破坏散热,由于内伤病用药周期长,久服寒凉,还会损伤脾阳,而一旦散热失灵的层面涉及到了营血层次,又必须用上营血药,然,脾阳已损,药物怎么有效运化和吸收呢?

二、出汗异常

外感病我们必定会注意病人的出汗情况,而对于内伤杂病,我们往往会忽略,但这很可能恰恰就是治病的钥匙所在。

一气周流。内伤病发展一段时间了,无论最初是否与外感有关,疾病相关的气血异常,最终往往会影响到气机内外的异常,即散热失灵。在病人身上具体的体现,就是出汗异常。比如不出汗,局部出汗,出汗过多等等。

而当我们无论直接去调整疾病相关气血,还是间接或辅助调整散热机制,从而正面促进了气血运行的恢复,都会改善病人的整体状态。伴随而来的,必会有,出汗的正常化,因其是散热机制修复的体现

三、二便异常

小便,比如尿路感染,就是典型的散热异常。我在《感冒和他病之间是否有壁》中写道,一朋友XG后,我让她找出之前给她开的治她尿路感染的药,服完即可,她确实服用两三剂后XG转阴,外感获愈。

人体正常散热情况下,小便是不该有多余的遗热,如果多了,那说明散热出问题了。然后判断在气在血,未致尿血,仍可参用温病卫气治法。

我之前介绍过,赵老还是肾病的顶尖专家,他早年治疗肾病时,曾沿用肾阴肾阳相关的理论和方药,但发现时效时不效,不效多有效少。另外,他还曾与秦伯未先生共同研究过白血病的治法。

这两个疾病治法,赵老后来都推翻了早年的疗法,转而同时运用温病法,尤其是营血阶段法来治。赵老力求的“透邪”,就是在顾及气血阴阳的同时,恢复机体(尤其是血液层面的)的散热功能。

至于大便,在脏腑理论体系里,就已存在肺热移大肠,以及肺不降则大肠不降等说法,因而也有相应的治法。只是当我们真正将外感散热法,全面运用起来的话,思路和手法必定是更为丰富更为准确的。而不会陷入要么苦寒通便要么滋补通便的局限中。

四、消化异常(如呕恶反酸等)

寻常治法仍从肝脾等入手,实证用诸如左金丸、诸泻心汤等调其升降。内科亦晓得,湿热郁滞,那为何会形成郁热,为何没能及时散热?不妨同时想想,参考下,外感中的呕恶有哪些情况。比如寒邪外束致气机郁逆;比如湿温证中湿浊阻气郁而化热;比如腑实热结胃肠不降;比如温病后期津亏液竭胃不通降等等。那么可以运用的法方,思路格局是不是就打开了?

五、神志异常

赵老说过在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神昏的症状。或是(郁)热扰心神,或是(有形)邪蒙心神。治疗根据四诊综合判断具体层次,以及具体何邪,一边由深出浅地透热外出,一边清化各种阻滞的邪实。

这一套手法,不限于以上温病疗法,还包括伤寒法。完全可以拿来治疗神志病,比如抑郁症,因为神志的郁闭,背后是气血的郁闭。而要解决气机郁闭问题,外感当然是各中顶尖,手法何其多,而传统内伤基本只有肝郁这一道门。

六、头身痛

在这个症状中,运用外感方药已经比较普遍了。只是这个使用,大多并非出于明确的认知。头身痛(酸、重等)是外感最常见的一个症状,理论概念是,外邪如风寒湿热阻络,引起的络脉不畅,再深则是筋肉骨等。其实终究始于气机由外而内的闭郁,本质上,仍是散热失灵而引起的体表循环异常。

还有诸多其他外感过程中的异常表现,如抽动斑疹等等。在内伤中见到此类症状时,比如皮肤病,小儿抽动等,都不妨考虑下,是否有散热失常的病机存在。具体,在气?在血?夹风夹寒夹痰夹瘀夹湿夹食夹屎?可参用外感的分析法。

还有本文未曾提及的诸多其他的异常症状,已知的未知的。

最后还是要强调下,是散热,不是清热。如有寒邪束表,散寒即是恢复散热;如卫分初起,辛凉轻清疏卫,透热于外,即是散热;如寒凝中焦,辛开苦降,即是散热…只不过,如《清稀痰涕》中所言,倘若这郁热势重,在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散热法”的同时,仍须清解这部分的郁热。但要分辨气血层次以及热势强弱,到哪用哪的药,以及,热重用重药,热轻用轻药。

因涉及到诸多常见的难治疾病,而且外感法囊括了气血各层面,即功能性与器质性。这里面应有可挖掘的无限价值。倘若再结合现代医学对于人体散热的理论,是否能更得以完善?尚不得而知。本人能力不逮,暂时拼图到这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