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一张呼吸系统常用经方(二)

 花无缺3myj1j3d 2023-07-10 发布于江苏

杏仁出自《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大家对杏仁比较熟悉,在咳喘的时候经常能够用到。

厚朴出自《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名医别录》曰:大温无毒。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药性赋》曰:味苦、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苦能下气,去实满而泄腹胀:温能益气,除湿满散结调中。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期病脉证并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苦温也可治喘,仲景对此多有论述,除了桂枝 加厚朴杏子汤以外,还有厚朴麻黄汤、厚朴大黄汤。上述两条条文,能够看出在治疗咳、胸满为主症的时候,方剂以厚朴命名,凸显了厚朴治咳喘的作用。

在《伤寒论》中治咳喘,厚朴多与杏仁同用,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在后世温病学派中,厚朴、杏仁亦多配伍同用,如三仁汤等。杏仁宣肺行气开上焦,厚朴苦温行气利湿畅运中焦,故二药常用于水饮痰湿内停之证。正如《温病条辨》所言:“以湿为阴邪故也”,所以用同属苦温的厚朴、杏仁行气利水湿之邪,达到水湿之邪去,则气机升降正常,则咳喘之症自除

《温病条辨》上焦篇29条:两太阴暑温,咳而且嗽,咳声重浊,痰多,不甚渴,渴不多饮者,小半夏加茯苓汤,再加厚朴、杏仁主之。

吴鞠通自注曰:不甚渴,渴不多饮,则其中有水可知。此暑温而兼水饮者也。故以小半夏加茯苓汤,蠲饮和中,再加厚朴、杏仁,利肺泻湿,预夺其喘满之路。

可见吴鞠通认为厚朴杏仁利肺泻湿,预夺其喘满之路。说明其认为治疗的是痰饮水湿影响肺的气机宣降而表现为咳喘。在著名方剂三仁汤中,也是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湿热的思路,也是杏仁厚朴同用。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厚朴杏仁针对的是痰饮水湿影响肺气宣降而表现的咳喘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用厚朴、杏仁,结合三仁汤中用厚朴、杏仁,因此我们认为厚朴、杏仁治的喘是水饮所致,因为杏仁苦温宣肺行气祛饮、厚朴苦温畅运中焦气机以祛湿,如平胃散有厚朴。

在桂枝汤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喘,加厚朴杏仁。之所以加厚朴杏仁,就是针对痰饮水湿所导致的一种轻度的喘,如果痰饮水湿比较重,那我们就需要温化水饮用姜夏辛味了。水饮不重,偏于肺气宣降失常以胸闷、咳喘为主的时候,加厚朴杏仁。

桂枝汤解表,厚朴杏仁温化痰饮水湿、兼以行气宣肺、止咳平喘,属于表里合病,病机也属于“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也可以看作是厚朴麻黄汤的一个轻症方证。

有人认为小青龙汤是没有表证。这是不对的。有表要解表,没表不解表。如果麻黄只是用来治喘的,为何此处不用麻黄呢?因为没有麻黄的表证,是桂枝汤的表证,所以不用麻黄。我们要明白,有表要解表,表重的时候用麻黄,表轻的时候不用麻黄。后世认为麻黄宣肺,脱离了麻黄解表作用谈宣肺,都是不对的。上节课的苍麻丸,是因为麻黄剂量小到不足以发汗,利用麻黄的辛温通散作用起到温化痰湿的作用,所以苍麻丸是没有表证的。如果有表证,苍麻丸中麻黄的剂量一定要加大。

产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两种可能,一种是平素就有痰湿、喘症的患者,同时得了桂枝汤证的外感,有表先解表,用桂枝汤解表,加厚朴杏仁定喘,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第2种可能,平素没有喘的患者,但是内有痰湿,外感之后因为错误的给予下法或其它错误的治疗,导致了气机上逆表现为喘,形成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无论哪一种情况,治疗上一方面解表用桂枝汤,一方面用厚朴杏子温化水饮、宣肺降逆定喘。方后注曰:覆取微似汗。说明桂枝汤的表证依然存在。

因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的特点:在桂枝汤方证基础上,见到了痰饮水湿导致的胸闷、微喘,加入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证。需要注意本方证的喘是微喘,症状不重,同时痰饮水湿郁阻气机而常见胸满。如果喘的比较剧烈的话,或者痰饮水湿比较重,就不是本方所能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马家驹读书笔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