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艺复兴时期光的美学思想及其在艺术中的表现

 黑龙江波涛 2023-07-13 发布于黑龙江

光是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同时也是极为容易被忽略的--个元素。光既可以是肉眼所见的光亮,也可以是抽象意义上的象征之光。

在哲学、神学以及文学与艺术绘画等领域中都有光的痕迹,光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文艺复兴是历史上社会过渡、观念创新的重要时期。

思想迭代进发、文学与艺术空前发展,成果丰硕,光之美学思想在这一时期凝结出了许多独特的审美内涵

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光的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表现出的不同面向,概括光的美学理论,并总结光的美学意蕴在艺术中的体现。

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述不可见的光,即光的神圣性:第二部分探讨可见的光,即光的物理性;第三部分聚焦光在文艺复兴时期体现出的人文性的特质。

光的神圣性是指,光在文学艺术中,有超出物理、现实范畴的象征性和形而上学性,这种光象征超拔和超越,有一定的神学色彩,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光是神性的启示,光通常作为上帝的象征出现,上帝、圣婴的显现形式就是光,光的作用就是表现神性的光辉。

  1. 光是神圣宇宙的形式,是神圣宇宙秩序的生成手段。

«——【·光的神圣性·】——»

光的物理性说的是客观的、物理的可见光的理论内涵。光的一些具体的物理意象也代表着一定的象征内涵,即太阳、火和灯,它们是光之美学的进一步延伸。

太阳象征着照亮前方,指引方向,代表力量和生命力。火是人间的光,象征烧毁一切重获新生,还象征着光明的指引。灯是人造光,烛光的微弱常常象征生命的脆弱。

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对光和视觉的科学研究更加成熟,推动了对透视的理解,直接导致艺术绘画技法的改变,透视画法逐步完善,光的应用使文艺复兴的艺术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光的人文性在于光可以表现人体之美、可以展示自然之和谐,更表达人与自然融合为整体的完整的美:同时,光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刻画复杂深刻的人性,讴歌人性的伟大。

光的人文性是对人生命的赞美、对人价值的肯定、对人崇高感的认同。

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畴,光既可以被理解为肉眼所见的光亮,性质是物理性的,也可以被理解为神秘主义的光照,其性质是超验的

这种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光这一范畴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正因如此,光也是一个常被忽略的美学范畴关键词。

光作为概念并不属于或并不只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的时期和流派,由于光不具有断代辨识的唯一性。

很多研究者们并不把光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光也没有作为概念被专门提出。但这并不能说明光没有研究的价值。光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值得进行专题研究。

如果单独来看光的美学思想,代西方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是不充分的、是存在很多偏颇的。很多被研究者们忽略的、认为理所应当的现象背后是留有大量的理论空白的。

因此,对于光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文艺复兴是西方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借“复兴”古典文化为契机实现了观念和实践上的创新,完成了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过渡。

文艺复兴使得欧洲社会在文学艺术、政治经济还有思想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的转折,人文主义思想不仅代表世俗文化的崛起,还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个性。

文艺复兴也是文学与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诞生的艺术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后世都难以超越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成果丰硕,其中光的美学思想必然蕴含丰富,因此本论文选择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光的美学思想及其在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特点和形态,具有一定可行性。

观察西方艺术史会发现,中世纪以前较为扁平的绘画方法在文艺复兴时期突然发展为更加写实立体的画风,这一效果的实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光线在艺术中的应用。

这个艺术现象的出现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光有了新的理解和发掘,光的美学思想的变化,反应在艺术创作上,使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然而这些现象背后仍有许多理论疑问,比如:光的美学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为什么在文艺复兴时期对光的理解和应用出现巨大颠覆?

这些问题都需要解答,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的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

本文选题的目的即在于尝试探讨这一问题,推进我们对文艺复兴时期光的美学思想的认识,并反思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神性的启示·】——»

国外学术界有大量的针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光在艺术中的应用及表现也出版了大量艺术评论

仅在历史上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神学家、艺术家、作家、批评家中。

奥古斯丁、伪狄奥尼修斯、托马斯·阿奎那、费奇诺、阿尔伯蒂、达·芬奇等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或多或少涉及有对于光的看法的研究和描述,留存下很多宝贵的原始资料,后期有关他们的研究文章也非常丰富。

专门针对光的研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光作为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在艺术领域的具体应用的总结研究,以及光作为可见光进行的物理学的研究。

专门讨论光的美学思想的研究也不少,国外的相关论著比如有AMark Smith 的 From sight to light: the passage from ancient t0modern optics。

主要论述的是光从古代的视觉理论到现代的光学理论的过程,但这本书侧重光学理论,很少谈光的美学思想。

在涉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七章中,作者围绕光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及其产生影响的轨迹,梳理了光学在大学课程(主要指四学科)中的教学、发展情况,视觉光学在神学、艺术、文学上的实践应用,未能联系光在文学艺术中的审美价值。

把光看作一个美学概念来梳理其美学思想,相对来说这是光的诸多研究里较为薄弱的环节。

光的美学常常出现在神学的和艺术学的话题中被捎带着提及,或者作为某一人物的美学思想之一被拿出来讨论,光的美学需要进行以其为主体的整体的梳理和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光的美学思想也掩藏在文学、艺术和各种神学理论之下,并不是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对象。总之,本论文的论题尝试将光的美学思想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梳理光的美学理论,并关照其在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艺术作品中的表现。

«——【·神圣宇宙的形式·】——»

这一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与外国研究现状比较类似。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研究有朱立元、蒋孔阳主持编写的《两方美学通史》,其中陆扬主编的第二卷《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高屋建领。

较为宏观、全面地总结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论述仔细史料丰富,至今日依然引为权威。其余相关的学术成果更是数不胜数,研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的专著和论文也非常之多,所涵盖的角度可谓是面面俱到。

也有很多学者关注到光的问题。在这里仅举几例当下涉及到光学的学术著作,如学者李海燕所著《光与色:从笛卡尔到梅洛-庞蒂》,这本书把物理客观主义和神经生理学的主观主义作为光学以及颜色理论研究展开的线索。

李海燕主要关注的是颜色理论,并最终走向了科学哲学的方向,虽然颜色与光密切相关,但是这本专著与本论文所要研究问题的历史时期、学科领域、研究角度并不完全相同。

再比如学者宋旭红在文章《论古希腊罗马思想中的光之美学》中论述了古希腊到罗马这一时期的光的美学思想。

分析这些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再另有郭延成《自基督教产生之初至近代的“光”的美学思想》,对基督教中光的思想进行系统性、历时性的研究。

从《圣经》中光的美学思想,直到后面选取不同历史时期,研究有代表性的基督教思想家及哲学家对光的美学思想;同时注重对国内最新著作及成果的参照。

如对刚被国内学界所认识、但在西方有很大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巴尔塔萨唐·库比特等人思想的分析。

以此全面考察光的美学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但是这篇论文也很明显地是在宗教话语语境中探讨光的美学思想

另外,笔者并未找到很多比较成熟地研究文学与光的关系的文章,至于说到艺术领域,那么与光有关的研究简直数不胜数

无数专著和论文都涉及或专门探讨绘画中的光线,对于光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作品分析都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某一特殊绘画类型的研究如圣母画、肖像画、圣餐画等等:第二种是某一著名画家的绘画技法研究,如乔托、伦勃朗、达·芬奇等。

这二类侧重艺术实践,仅仅提及光线的运用,光并不是研究论述的重点。

第三种,专门论述光线在绘画中的运用,比如倪敏玲在《艺术与科学理性:

文艺复兴透视学及其影响研究中通过艺术和科学等角度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画法,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光这一元素在艺术中的应用。

还有文章从美术学的角度侧重绘画中光线的运用技术,并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在用光技巧上的区别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艺复兴时期光的美学思想这一课题有所补充。

但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聚焦文艺复兴时期,探讨光的美学思想,以及它在文学和绘画等艺术上的表现,从这一研究角度切入问题,尝试把理论与作品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互动解读。

因此,本论文选题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必要性的。

«——【·结论·】——»

首先需要区分的是“神圣性”和“神性”这两个相关但是意义内涵并不相同的概念在本文中,“神圣性”指光在文学艺术表现中超出其物理范畴、现实范畴的象征性、形而上学性。

这里的“神圣”是一个相对宽泛的集合,任何光在文学、绘画作品中象征超越向上、拔高的意象,都可以说是神圣的。

“神性”特指其中的一类,即对宗教,在文艺复兴时期来说,也就是以基督上帝为代表的一系列神学意象的象征

光作为对神性的启示并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的特有的发明,在基督教漫长的文化中,光与上帝很早就明确了二者的对应关系。

“上帝之光”意味的理论源头大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Plato,前 427-前 34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光与太阳的隐喻,建立了太阳、光与理念的对应关系。

普罗提诺(Plotinus;205-270)吸收柏拉图的理论,在这基础之上提出了“流溢说”。

在世界中心的“太一”或理念,像太阳光一样流溢出来,惠及万物,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结合了基督教思想

把理念世界改造成了由上帝统治的精神世界,世界的中心就是上帝,再一次巩固了光与理念、光与上帝的关系。

其后奥古斯丁(St.Augustinus,354-430)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神圣以光的形式帝”#照耀世界,光就是神的显现,这种光是永恒的真理,也就是奥古斯丁的“光照论”(illumination)的来源。

上帝如何在人的身上留下印记?那就要人接受神圣的光照,人通过这种方式分享上帝的“道”,也就是说光不仅是上帝传递真理给人的途径,在人的理解中,光就是上帝的化身

«——【·参考资料·】——»

  1. 阿尔贝蒂:《论绘画》,胡、辛尘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年。

[2]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建筑四书》,毛坚韧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

[3]爱德华·格兰特:《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张卜天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0年。

  1.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年。
  2. 巴赫金:《拉伯雷研究》,李兆林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

[6]保罗·奥斯卡·克里斯特勒:《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邵宏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