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大义(白话全解) 卷五 论人配五行

 土佬之学习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原文

  《礼记●礼运篇》云:“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文子》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是以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为万物之主,配二仪以为三材。然受气者各有多小,受木气多者,其性劲直而怀仁;受火气多者,其性猛烈而尚礼;受土气多者,其性宽和而有信;受金气多者,其性刚断而含义;受水气多者,其性沉隐而多智。五气凑合,共成其身。气若清睿,则其人精俊爽如也;昏浊,则其人愚顽。《老子》云:阴阳精气为人。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智人;得错乱浊辱,则生贪淫人。《禄命书》云:金人刚强自用,木人多华而雅,水人开通智惠,火人自贵性急,土人忠信而直。”《周书》云:“人感十而生,天五行,地五行,合为十也。”天五行为五常,地五行为五藏。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者也。《家语》曰:“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文子》云:“人受天地变化而生,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三月而胞,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形,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骸已成,五藏乃形,外为表,中为里,头圆法天,足方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星、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喜怒哀乐。”《淮南子》及《文子》并云:“胆为云,肺为气,脾为风,肾为雨,肝为电,与天相类,而心为主。耳目者,日月也;气血者,风雨也。”《素问》云:“夫人法天地,故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法天之纪,用地之理,则灾祸去矣。”《左慈相决》云:“人头圆以法天,足方以象地,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左眉为青龙,右眉为白虎,鼻为勾阵,伏犀为朱雀,玉枕为玄武。”又云:“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是曰四体。头为勾阵,是身之主。”又曰:“左耳后为太山,右耳后为华山,额为衡山,顶后为恒山,鼻为嵩高山。”《相秘决》云:“额为衡山,颐为恒山,鼻为嵩高山,眉为岱山,权为昆仑山。二仪象天地,三亭法三材,四渎主四时,五官应五行,六府从六律,七门配七星,八节取八风,九候比九州,十指应十日,十二德象十二月,二十八节应二十八宿。”《家语》云:“人生三月微昫,然后目能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期而膑,然后能行;三年囟合,然后能言。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缺,十六精通,然后能化;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缺,十四而化。礼,男子二十而冠,有成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而笄,而许嫁,有成人母之道。”此皆从天地五行之大数也。《文子》曰:“昔者中黄子云,天有五行,地有五岳,声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间,二十有五人。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五有德人、贤人、善人、中人、辨人,中五有仁人、礼人、信人、义人、智人,次五有仕人、庶人、农人、商人、工人,下五有众人、小人、驽人、愚人、肉人。上五之与下五,犹人之与牛马也。圣人者,以目视,以耳听,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视而明,不听而聪,不言而云,不行而从。故圣人之所动天下者,真人未尝遇焉;贤人之所矫世俗者,圣人未尝观焉。所谓道人者,无前无后,无左无右,万物玄同,无非无是。”

  《文子》发言二十五人,论止有四,未为具释。今依诸经书略解。

  上五:

  谓神人者,孔子曰:“阴阳不测之谓神。”曾子曰:“阳之精气为神。”神以灵智为义,谓灵智其照如神,故曰神人也。孔子曰:“尧之智如神。”

  真人者,性合乎道,有若无,实若虚,明白太素至极,弊然无为,故曰真人。

  道人者,孔子曰:“其德大乎天地,其量总乎日月,莫之能测者。”有此德量,故曰道人。

  至人者,真直为素,守一不移,善恶不能回其虑,荣辱不能动其心,故曰至人。

  圣人者,《家语》云:“德合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万品之自然,敷其大道,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民人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善。此谓圣人也。”《庄子》曰:“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明于变,谓之圣人。”

  次五:

  德人者,德被于物,使百姓各得其所欲,日用而不知,兼利无释。与天地合。《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此谓德也。

  贤人者,智周万物,动静合理。孔子曰:“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规矩,言可法则,为匹夫而不怨,在诸侯而不骄,道足化于百姓,而不伤于身,施财天下,不贫。”此贤人也。

  善人者,见善如不及,言满天下无口过。孔子曰:“躬行忠信,而心不怨;不置仁义,志意广博,而色不伐;思虑明达,而辞不争;笃行信道,自强不息,犹然如将可越而不可及。此君子人也。”又谓善人。

  中人者,一心以事主,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顺美匡恶,犯而无隐,先公后私,不伐其劳,此中人也。

  辨人者,智思无穷,情鉴善恶,问无碍滞,巧言如流,去邪从正,无有可匿,此辨人也。

  中五:

  仁人者,为上不侈其功,为下不羞其陋,慈施恻隐,终而不衰,此仁人也。

  礼人者,分别尊卑,廉让谦谨,为上恭敬,为下思敬,此礼人也。

  信人者,诚实不欺,片言折狱,达不肆意,穷不易操,此信人也。

  义人者,决断分了,一度顺理,从善屏恶,事无碍滞,此义人也。

  智人者,识达谋虑,鉴察物情,能知萌兆,豫睹善恶,此智人也。

  次五:

  仕人者,孔子曰:“知不举多,必审其所由;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从行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所处也。行既由之,智既由之,言既得之,则性命形骸之不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仕人也。

  庶人者,未入仕位,犹居垄亩之间,或始解褐,未沾品命。《周礼》云“庶人”在官者,始入秩也。此谓庶人也。

  农人者,用天之道,因地之利,春耕秋收,常在稼穑,此曰农人也。

  商人者,负贩市廛,随时鬻货,贵贱相易,以资产业,此商人也。亦曰贾人也。

  工人者,雕斫伎巧,备诸器用,造新修故,以力货财,此曰工人。

  下五:

  众人者,凡杂云众人,豫让曰:“范、中行氏以众人遇我也。”

  小人者,卑鄙行恶,此曰小人。孔子曰:“桀纣虽帝王,其犹小人也。”《文子》曰:“中绳,谓之君子;不中绳,谓之小人。君子虽死,其名不灭;小人虽得势,其罪不除。”

  驽人者,驽,钝也,亦罪隶为名。古者有罪为奴,《尚书》曰“予则奴戮汝”,罪之也。纣以箕子为奴,亦戮辱也。马有驽者,以其钝也。

  愚人者,嚣暗无知,菽麦不辨,谓之愚人。孔子曰“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者,以其禀昏浊之气而生,非学所得也。亦曰庸人。孔子曰:“心不存始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又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而不知所伤,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庸人也。”

  肉人者,狂痴无识,痛痒莫分,虽能动静,与肉无异,是谓肉人。

  此二十五等人,由禀五行之气,各有优劣,故有多等,善恶不同。今且分为四品。其神真道至圣德贤七者,受王气而生也;善忠辨仁礼信义智八者,相气而生也;士庶农商工五者,休气而生也;众小驽愚肉五者,囚气而生也。王气当其盛时,故最灵圣;相气微劣于王,故自善忠已下伏王政;休气已衰,故当仕庶之例;囚气最劣,故当众小之流。《文子》以上匹下,喻人比畜,亦近之矣。然此五气,有清有浊,有正有邪,有初有末。若得正气,虽在卑劣,方为大善。若受邪气,虽居尊胜,众兴大恶。至如桀覆夏宗,纣亡殷族,周衰幽厉,汉灭桓灵,此则处尊兴恶者也。负鼎于殷庙,垂钓于磻溪,商贾南阳,饲牛车下,当此之时,其善未见,及登师辅,仁圣并彰,此岂非卑下而能宏济。其贤德已上,气正无邪,故居最上。然气之初也,龄齿修长;气之末也,命相短役。此四气又有四别,若上清秀,灵知愈高;上而浊污,乃须修饬;下而清秀,琢磨方以为器;加之昏浊,朽木不可复雕。兼贵贱、富贫、好丑、善恶、性情、年命,乃有万途,并五行气感所致。今且就《文子》论其二十五等,以为阶差,自外诸徒,难以具辨。知人则哲,惟帝其难,非明圣者,孰能辨识。《禄命决》云:“王气中生者,其人王相,宜爵禄;相气中生者,其人多官;死气中生者,其人多疾病短命。”此并论其生月当五行气盛衰时也。况其禀受气者,其人形质、情性、骨肉、藏府,皆象五行。《相书》云:“木人细长直身;火人小头丰下,短小;土人员面大腹;金人方面兑口;水人面薄身偏,蛇行。木人青色真,有白是害气;火人赤色真,有黑是害气;土人黄色真,有青是害气;金人白色真,有赤是害气;水人黑色真,有黄是害气。”配日,则甲乙为皮毛,丙丁为爪筋,戊己为肉,庚辛为骨,壬癸为血脉。配卦,则乾为头,离为目,坎为耳,兑为口,坤为腹,巽为手,艮为股膝,震为足。其藏府性情,各有别解。然人居天地之内,在山川之中,各随方位,形性不等。所以东夷之人,其形细长,修眉长目,衣冠亦尚狭长。东海句丽之人,其冠高狭,加以鸟羽,象于木枝。长目者,目主肝,肝,木也,故细而长,皆象木也。南蛮之人,短小轻壑,高口少发,衣服亦尚短轻。高口者,口,人之中,主心;心,火也,火炎上,故高;炎上,故少发也。西戎之人,深目高鼻,衣而无冠者。鼻主肺,肺,金也,故高;目,肝也,肝为木,金之所削,故深;金主裁断,故发断无冠。北狄之人,高权被发,衣长者。权主肾,肾,水也,故高权;被发者,象水流漫也;衣长,亦象水行也。中夏之人,容貌平整者,象土地和平也;其衣冠车服备五色者,象土包含四行也。孔子曰:“东辟之人曰夷,精以侥;南辟之人曰蛮,信以朴;西僻之人曰戎,顽以刚;北辟之人日狄,肥以戾;中国之人,安居和味。”《帝王世纪》云:“尧流共工于幽州,以窜北狄;迁三苗于三危,以窜西戎;放驩兜于崇山,以窜南蛮;殛鲧于禹山,以窜东夷。”《春秋文耀钩》云:“气随人形,故南方至温,其人大口,象气缓舒也;北方至寒,其人短颈,象气急缩也;东方川谷所注,其人小头兑形,象木小上也;西方高土,日月所入,其人面多毛,象山多草木也;中央四通,雨露所施,其人面大,象土平广也。”《家语》云:“孔子曰:坚土之人刚,弱土之人柔,虛土之人大,沙土之人细,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丑。”“南方有不死之草,北方有不释之冰,东方有君子之国,西方有刑残之尸,中土多圣人,皆象其气也。故曰: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水气多瘖,风气多聋,休气多癃,木气多伛,岸下湿气多肿,丘气多力,险阻之气多瘿,寒气多寿,热气多天,谷气多痹,上气多狂,街气多仁,陵气多贪,轻土多利足,重土多迟钝,急水人轻,迟水人重。”此并随阴阳五行之气,故善恶斯别。

白话解读

  ()人禀受五行之气而产生

  《五行大义》所引《礼记●礼运篇》,出自《礼记●礼运》,是讲人感受天地、鬼神、五行之气而产生。天的德行是覆盖于上,地的德行是承载于下,人感受天覆地载的德行而产生,所以人具有天地的德行;阴阳是指天地,从形体而论为天地,从气而论为阴阳,天为阳,地为阴,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只有阴阳相交,人才能产生,所以人为阴阳相交,即人身具有阴阳两种气;鬼是指形体,神是指精神,形体与精神结合起来才能产生人,所以人为鬼神相会,即人身具有肉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秀”的意思是优异特出,五行之气在自然界中优异特出,人感受五行秀异的气而产生,所以就具有仁、义、礼、知、信五性,所以说人是五行优异特出的气,即人具有五性。《五行大义》所引《文子》意思是说,人是天地的心,五行的开端。

  因此,人禀受天地、五行的气而产生,为万物的主宰,配合阴阳二仪而成为天、地、人三才。

  ()人禀受五行之气有多少、清浊、厚薄之别

  从总体来看,人是禀受五行秀气而产生的;从个体来看,五行有五,每个人所禀受的五行之气又有或多或少的差别。禀受多的那一行,就决定人的性情。禀受木气多的人,其本性坚实挺直而胸怀仁爱;禀受火气多的人,其本性强烈剧烈而崇尚礼仪;禀受土气多的人,其本性宽厚谦和而具有诚信;禀受金气多的人,其本性刚毅果断而包含正义;禀受水气多的人,其本性沉着隐蔽而多有智慧。

  木、火、土、金、水五种气聚集到一起,共同形成人的身体。人身体中所禀受的五行之气有清浊之别。所禀受的五行之气如果清明通达,则其人精明俊秀,让人感觉愉悦;所禀受的五行之气如果昏暗污浊,则其人愚昧顽固。《五行大义》所引老子,出自《文子●九守》,意思是说,天地没有形成之前,宇宙中的气深远而渺茫,浑然而为一体,肃静而清明澄澈。之后,天地分开,沉重昏浊的气下降而成为地,精细微妙的气上升而成为天,之后天地相互分离而形成春、夏、秋、冬四时,天地上下分别而形成阴气与阳气,阴阳二气中的精华之气成为人,粗浊之气成为虫。因此,只有禀受五行精气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所禀受的五行精气有厚薄之别。得到中正平和滋液润泽的气,就会产生贤能智慧的人;得到错杂混乱昏暗污浊的气,就会产生贪得无厌的人。《五行大义》引《禄命书》说:“五行为金的人,其性格坚刚强势而自以为是;五行为木的人,其性格多具繁华而合乎规范;五行为水的人,其性格开明通达而富于智慧;五行为火的人,其性格自显高贵而性情急躁;五行为土的人,其性格忠实诚信而坦率正直。”

  ()人遵从天地五行的大数

  《五行大义》所引《周书》,当为《逸周书》,意思是说,人感受自然数周期中的十数而产生。这是因为天有五行,地有五行,天地相合形成人,其数合为十数。人身所具有的天五行就是五常,所具有的地五行就是五藏。这也就是《周易●系辞上传●第一章》所说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的意思。

  《五行大义》所引《家语》为《孔子家语》,是说在自然数最小周期中,天数为1,地数为2,人数为3,天、地、人三才各自又可以分为3, 3乘以3得到9,这是自然数最小周期中最大阳数, 9个自然数最小周期为一个大的自然数周期,9乘以9得到81;自然数周期中的1,相当于自然界系统中的太阳,一主管太阳,太阳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规律为天干十数,所以胎儿在母体中经10个月而降生。

  《五行大义》所引《文子》,用现代语言来说,人禀受天地变化而产生,在人类系统中,男为天,女为地,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此开始胎儿10个月的发育过程。第一个月,胎儿物质形态如油膏一般;第二个月,胎儿血管已清晰可见;第三个月,胎盘已经很成熟;第四个月,胎儿薄薄的皮肤上长出一层细细的绒毛,眉毛和头发都生长出来;第五个月,胎儿开始身体内韧带长成,可运动,踢腿、屈体、伸腰、滚动、吸吮拇指等;第六个月,胎儿的十个小手指上长出娇嫩的指甲,恒牙的牙胚开始发育;第七个月,胎儿虽然尚未发育完全,但是如果早产,可以存活下来;第八个月,胎儿比较好动,可以自己变换体位,有时头朝上,有时头朝下;第九个月,胎儿增大,并逐渐下降,有急于出来的迹象;第十个月,胎儿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降生人间了。经过十月怀胎,胎儿五藏也已经成形。五藏在内,五官在外,互为表里。肝藏主管目,肾藏主管耳,脾藏主管舌,肺藏主管鼻,胆府主管口。以外貌为表,以内部为里。头部圆形取法天之圆,足部方正象征地之方。天体运行有四时(春、夏、秋、冬)、五行(木、火、土、金、水)、九曜(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有一年三百六十日。与之相对应,人身体则有四肢(两上肢和两下肢)、五藏(肝、心、脾、肺、肾)、九窍(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有三百六十个穴位。即是。天空气象变化有风、雨、寒、暑,与之相对应,人情感变化有喜、怒、哀、乐。

  《五行大义》引《淮南子》说明了与《文子》相同的观点。意思是说,人体的胆对应天空的云,肺对应天空的气,肝对应天空的风,肾对应天空的雨,脾对应天空的雷,以此人与天地相互联系,而心为人身体的主宰。所以人体的耳目对应天上的日月,血气对应天上的风雨。

  《五行大义》所引《素问》,解读如下:天有风、热、湿、燥、寒至精之气,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形;天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节大纪,地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道理;所以天能生物,地能成物,天地能为万物的父母。清轻的阳气上升成为天,浊重的阴气下降归于地。因此,天地运动与静止,就是阴阳神妙变化的纲纪,能够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形成周期性四时变化,终而复始。只有圣贤的人才能向上配合天以营养头部,向下象征地以营养足部,居中依照人事以营养五藏。天空提供呼吸之气,与人体肺藏相通;大地提供饮食水谷,与人体咽喉相通;天空的风为木,人体肝藏也为木,二者相通;天空的雷为火,人体心藏也为火,二者相通;地上的五谷滋味进入人体脾藏,二者相通;天空的雨为水,人体肾藏也为水,二者相通。人体有三阴三阳六条经脉,流行不息,如同人身的河川;人体肠胃无所不受,如同大海无所不容;人体上七窍下二窍为九窍,目中有泪,鼻中有涕,口中有津,耳中有湿垢,二阴有尿与便,其气至水必至,其水至气必至,水为阴,气为阳,阴阳合一,水气一体,所以说是水注的气。圣贤的人营养身体,取法天地以为阴阳,如天气、地气、风、雷、谷、雨、川、海、九窍之类。人体的汗发泄于皮腠,是阳气发泄,如同天地间云腾雨降相似;人体阳气散发,如同天地间疾风飞扬相似;人有刚暴的气,是怒气郁结而发,如同天有雷霆,是火气郁结而发;人有逆气,必然向上运行,如同天的阳气上积而升。所以,圣贤的人效法天的纲纪,使用地的道理,用来调理自己的身体,则灾害就会远离而去;反之,调理自己的身体,不效法天的纲纪,不使用地的道理,则疾病灾害就会到来。

  左慈是东汉末年的方士。《五行大义》引《左慈相决》阐发人体头面部与天地的配合:其一,人的头部呈圆形以效法天之圆,足部呈方形以象征地之方,左目对应太阳,右目对应月亮,左眉对应青龙,右眉对应白虎,鼻子对应勾阵,伏犀(即人前额至发际的骨骼)对应朱雀,玉枕(即人脑后隆起的枕骨)对应玄武;其二,人的头部,前面对应朱雀,后面对应玄武,左边对应青龙,右边对应白虎,这称为四体,整个头部对应勾阵,是人一身的主宰;其三,人的头部,左耳后对应泰山,右耳后对应华山,额头对应衡山,头顶后部对应恒山,鼻子对应嵩山。

  《五行大义》所引《相秘决》阐释如下:人体额头对应衡山,下巴对应恒山,鼻子对应嵩山,双眉对应岱山,双颧对应昆仑山。人身体分左右两部分为二仪,象征天地;面部分上停、中停、下停为三停,取法天地人三材;以眼、耳、鼻、口为四渎,主管春夏秋冬四时;以耳、眉、眼、鼻、口为五官,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以两辅骨为两天府、两颧骨为两人府、两颐骨为两地府,合称六府,遵从六律;以泥丸为天门、尾闾为地门、夹脊为中门、明堂为前门、玉枕为后门、气管为楼门、心窝为房门,合称人身七门,配合北斗七星;以四肢各分上下两节,合为八节,取象东、西、南、北、中、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风;人体头、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各取上、中、下三处动脉,用来候察全身气血运行,称为九候,以比类九州;人手有十根手指,对应天干十日;以印堂为命宫、鼻为财帛宫、眉为兄弟宫、眼为田宅宫、泪堂为男女宫、地阁为奴仆宫、奸门为妻妾宫、山根为疾厄宫、天仓为迁移宫、中正为官禄宫、天仓地库为福德宫、日月二角为父母宫,合称十二宫,或即此处所说“十二德”,对应年周期中的十二月;人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各有三节,拇指有二节,两只手合计二十八节,对应二十八宿。

  《五行大义》所引《家语》,分见于《孔子家语》,是鲁哀公问孔子“人的生命和性别是怎么回事”时孔子的回答。孔子说,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其生理功能还不健全,这有五种情况:眼睛不能视物,不能吃食物,不能行走,不能说话,不能化育。等到出生3个月后,眼睛能够略微转动,然后才能够看见东西;8个月后,生出牙齿,然后才能够吃食物;1周岁后,长出膝盖骨,然后才能够行走;3周岁后,囟门闭合,然后才能够说话。阴阳运行的规律是,阴发展至穷尽就返阳,所以阴依据阳而改变;阳发展至穷尽就返阴,所以阳依据阴而改变。男子为阳,八数为阴,因此,男子出生8个月而生长牙齿,8岁左右换牙,2乘以816, 16岁精液系统通畅,然后能生育;女子为阴,七数为阳, 因此,女子出生7个月而生长牙齿,7岁左右换牙,2乘以71414岁具有生育能力。《孔子家语本命解》又说,鲁哀公继续问道:男子16岁精气畅通,女子14 岁可以生育,这就是可以生养人了。而按照《周礼》的规定,男子30岁才能娶妻,女子20岁才能嫁夫,这岂不是太晚了?孔子回答说:《周礼》说的是它的极限程度,是告诉人们不要超过这个年龄限度。男子20岁行加冠的成年之礼,具有成为人父的开端;女子15岁行盘发插笄的成年之礼,允许出嫁,具有成为人母的道理。”

  以上这些,都遵从天地、五行具有普遍意义的大数。

  ()二十五等人

  1.总论二十五等人

  《五行大义》所引《文子》,出自《文子●微明》,解释如下:从前,中黄子说:天上有五种运行状态即木、火、土、金、水;地上有五座高大的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物体发出的声响有五种乐音即宫、商、角、徵、羽;物体的滋味有五种味道即甘、苦、辛、酸、咸;物体的颜色有五种文采即青、黄、赤、白、黑;人的能力有五种位次即上五、次五、中五、次五、下五;每个位次有五等人,所以说天地之间共有二十五等人。上等五人,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次等五人,有德人、贤人、善人、中人、辨人;中等五人,有仁人、礼人、信人、义人、智人;次等五人,有仕人、庶人、农人、商人、工人;下等五人,有众人、小人、驽人、愚人、肉人。上等五人与下等五人相比较,其间区别非常大,犹如人同牛马之类动物的区别一般。随后,文子具体讲了其中四等人。圣人,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口说话,用脚行走;真人,不用眼睛看就能明白,不用耳朵听就能聪敏,不用口说话就能表达思想,不用脚行走就能跟从。所以,圣人用来感动天下的事,真人未曾遇到过;贤人用来矫正世俗的事,圣人未曾看到过。所谓道人,没有前后的分别,没有左右的观念,万物冥默中混同为一,没有是非的判断。

  2.分论二十五等人

  《文子》说人可以分成二十五等,但只论述了其中四种:圣人、真人、贤人、道人,没有全部阐释。现在依据各种经书大略进行解释。

  上等五人:

  神人:《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周易●系辞》,意思是说,阴阳状况不可测知称为神。所引曾子,出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曾子认为,阳气的精华之气为神。神取智慧为意义,称赞人的智慧其光照万物如同神,所以称为神人。《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孔子家语》。说的是宰我问孔子:“请问尧帝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孔子说:“他是高辛氏的儿子,名叫陶唐。其仁慈如天,其智慧如神。”

  真人:其本性合乎事物发展规律,有好像无,实好像虚,明白质朴至于极致,虽然生活环境破旧,仍能无所作为,所以称为真人。

  道人:孔子说:“其德行可以匹配天地,其气量可以涵盖日月,其德行和气量大至没有办法可以测度。”有这种德行和气量,所以称为道人。

  至人:其人真诚正直为其本色,坚守心之一处而不变动,善和恶不能改变他的思虑,荣和辱不能动摇他的心灵,所以称为至人。

  圣人:《五行大义》所引《家语》,说的是,所谓圣人,其德行符合天地变化,变化通达没有定式,能够穷尽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够协调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广布他伟大的思想而形成百姓的情感本性。他的智慧与日月一样光明,教化改变天下如同神灵。下层人民不知道他的品德,即使看到他也不知道他的善行。这样的人称为圣人。《庄子●天下》说,能够以天地为宗师,以德行为根本,以道义为门户,能够通过征兆预知事物的变化,称为圣人。

  次等五人:

  德人:其人德行被及万物,使百姓各自得到他所想要得到的,日常应用而不知道,兼利天下而没有遗漏,其德行可与天地配合。《周易●乾●文言》说,所谓大人,他的德行要与天地同等,他的光明要与日月同辉,他的进退要与四时同序,他的奖惩要与鬼神同吉凶。这称为德人。

  贤人:其人智慧周遍万物,其行为动静合乎道理。《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孔子家语》。所谓贤人,喜好与厌恶之情与百姓一样,想要的和想丢弃的东西,也和百姓一-样, 他们的品德不逾越常规,行为合乎规矩法则。当个普通人没有怨言,当上诸侯也不骄横。他们的言论足以让天下人效法而不伤害自身。财产普施于天下,使天下人都不受贫困之苦。这称为贤人。

  善人:其人看到别人行善事如同自己没有做到,言论布满天下而没有言语过错。《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孔子家语》,意思是,所谓君子,言谈举止一定讲究忠诚信用,而内心没有怨恨的情绪;不弃置仁义,志趣意愿宽广博大,而脸上没有自夸的表情;考虑问题明智通达,而言语不专横、争胜。全心全意努力做自己所信仰的理想,不断加强自己修养。他的样子从容平和,好像很容易就可以超越,而最终不能达到他的境界。这称为君子,又称为善人。

  中人:其人一心一意事奉君主,入朝为官思考的是如何竭尽忠诚,退隐去官思考的是如何弥补过失,歌颂美善,匡正过失,宁可冒犯君上而不可有所隐瞒,先谋划公事,后考虑私事,不自夸自己的功劳。这称为中人。

  辨人:其人智慧可以思考无穷无尽的内容,情感可以鉴别善恶,回答问题没有任何障碍和停滞,虚假惑人的言辞像流水一样畅通,远离邪恶,遵从正道,天下万事万物没有可以隐藏的。这称为辨人。

  中等五人:

  仁人:其人对上不夸大自己的功绩,对下不掩饰自己的不足,慈爱施惠,同情不幸的人,这种行为到最终而不衰减。这称为仁人。

  礼人:其人分别地位尊卑,清廉逊让,谦和谨慎,对上谦恭尊敬,对下懂得敬重。这称为礼人。

  信人:其人诚实守信,没有欺诈,用几句话就能断定争论双方的是非,显达的时候不纵情恣意,穷困的时候不改易节操。这称为信人。

  义人:其人果敢善断,清晰明了,遵循一个标准,顺从一个道理,遵从善,摒弃恶,行事没有任何障碍和停滞。这称为义人。

  智人:其人有识见,能洞达事理,有谋划,善考虑,能够鉴别察看物理人情,能够知晓事物发生发展的预兆,能够预见事物结局的善恶。这称为智人。

  次等五人:

  仕人:《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孔子家语》,解释如下:孔子说:“所谓士人,他们的智慧不一定广博,但一定要审查他智慧所由来的道理;说话不一定多,但-定要审查他所说的意旨;行动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审查他行动所由来的准则。他们心中有确定的原则,有明确的计划。虽然不能尽到行道治国的本分,但一定有行为准则;虽然不能集各种善行于一身,但一定有处世方法。行动既然遵循准则,智慧既然遵循道理,语言既然表达思想,那就生命和身体都不可改变了。富贵不足于增益,贫贱不足于减损。这就是士人。即《五行大义》所说仕人

  庶人:其人没有进入仕宦位置,尚居处于田亩之中,是没有官职的平民;或者刚刚脱去布衣,担任官职,但还没有得到品级秩命。《周礼》将庶人设置在官职序列中。庶人在官者是指在官府的胥吏,刚刚进入秩品序列。这称为庶人。

  农人:其人应用天时规律,依据地理利益,春天耕种,秋天收获,经常从事农业活动。这称为农人。

  商人:其人或者担货贩卖,或者依靠市中店铺,顺应时势贩卖货物,利用价格贵贱差异相互交易,用来资助产业发展。这称为商人,也称为贾人。

  工人:其人雕琢镂刻技术精湛,完备各种器物用具,制造新物,修造旧品,用体力获得财物。这称为工人。

  下等五人:

  众人:凡是各种未入流的杂职称为众人。《五行大义》所引豫让,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豫让说:“我事奉的范氏(即昭子吉射)、中行氏(即中行文子荀寅)都把我当作众人看待,所以我用众人的态度来报答他。

  小人:其人地位卑微,见识浅陋,行为恶劣,这称为小人。孔子说:“夏桀、商纣虽然身为帝王,但其言行见识就如同小人一样。”《五行大义》所引《文子》,出自《文子●上义》,意思是,圣人一概用仁义作为准绳,符合仁义准绳的人称为君子,不符合仁义准绳的人称为小人。君子虽然身体死亡,但其名誉不会消灭;小人虽然一时得势,但其罪恶不会消除。

  驽人:“驽”的意思是“愚钝”,也是罪隶的名称。古时,罪人家属中的男性没入官府为奴。《尚书》说:“我就一并杀死你的儿子,戮辱你的身体。”就是治罪的意思。商纣王将箕子作为奴,也是这个意思。马中有驽马,因为它是劣马,走不快。

  愚人:其人嚣张黑暗,没有知识,分辨不清豆子和麦子,称为愚人。《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论语●公冶长》,意思是说,他的智谋可以达到,他的愚蠢不可达到。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禀受昏暗污浊的气而降生,不是通过学习就可以得到智慧的。也称为庸人。孔子又说:“所谓庸人,他们心中没有善始善终的规则,口中说不出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不选择贤能的人作为自身的依靠,不努力行事用来安定自己的生活。小事明白,大事糊涂,而不知道自己会被什么东西伤害;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如同流水一样容易,而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这称为庸人。”

  肉人:其人癫狂痴呆,没有知识,痛和痒都不能分辨,虽然能够行动,与一堆肉没有区别,这称为肉人。

  3.五行四品

  这二十五等人,由于所禀受的五行之气各有优劣,所以有多个等次,善恶是不同的。现在暂且将二十五等人分为四品,即受王气而生、受相气而生、受休气而生、受囚气而生。

  二十五等人中, 神人、真人、道人、至人、圣人、德人、贤人这七种,是受五行王气而生;善人、忠人、辨人、仁人、礼人、信人、义人、智人这八种,是受五行相气而生;士人、庶人、农人、商人、工人这五种,是受五行休气而生;众人、小人、驽人、愚人、肉人这五种,是受五行囚气而生。

  之所以如此区分,因为,五行王气正当其盛大的时候,所以禀受五行王气的人最神圣灵应;五行相气稍微低于王气,所以自善人、忠人以下七种人都从事以君王为首的政治事务;五行休气已经衰弱,所以相配仕人、庶人等五种人;五行囚气最弱小,所以相配众人、小人等五种人。

  五行四品差别巨大,《文子》用最上一品匹配最下一品,比喻为人与牲畜的差别,也非常接近真实情况。然而这五行气还有其他分别,有清气有浊气,有正气有邪气,有初始气有终末气。就正邪而论:如果得到五行正气,虽然处在卑微低劣的休、囚位置,仍能成大善。如果禀受五行邪气,虽然居处尊贵优越的王、相位置,也能兴大恶。至如,夏桀倾覆夏朝宗庙,商纣灭亡殷氏宗族,周朝衰落于幽王、厉王,汉代灭亡于桓帝、灵帝,这就是处于尊贵位置而兴起邪恶的例子。伊尹背负鼎俎去见商汤,姜太公垂钓于磻溪之滨,范蠡经商于南阳,百里奚饲牛于车下,当此之时,他们的贤能并没有被人发现,等到登上君王师友的高位,他们的仁爱和圣明都一并彰显出来,这难道不是处于卑下位置而能够大力匡救的例子吗?二十五等人中贤人、德人以上,他们所禀受的五行之气均是正气,没有邪气,所以居于最上等次。就初末而论:禀受五行初始气的人,年龄修长;禀受五行终末气的人,寿命短夭。就清浊而论:五行王、相、休、囚四气又有四种分别,如果禀受上等王、相气而清秀,其灵明觉悟之性就高;禀受上等王、相气而浊污,就必须修理整饬;如果禀受下等休、囚气而清秀,就须通过修养磨砺才能成为人才;禀受下等休、囚气而昏浊,就如同腐朽的木头一样不可雕刻。

  人的一生,总起来看,包括贵贱、贫富、美丑、善恶、性情、年命,就有很多种区别,这都是由五行气感应所导致的。现在暂且就《文子》所论二十五等,以为等次差别,自此以外各种情况,难以详细辨析。能够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就可称为明智,这是连尧舜那样的帝王也很难做到的。如果不是英明贤圣的人,谁又能辨别认识?《禄命决》说:“在五行王气中出生的人,他们禀受王、相气,适宜有官爵俸禄;在五行相气中出生的人,他们大多有官职;在五行死气中出生的人,他们大多疾病短命。”

  以上所论五行气的王、相、休、囚,以及清浊、正邪、初末,都是以人出生的月令来论述所禀受五行气之盛衰的。

  ()人的形质对应五行

  既然人禀受五行气而出生,人的形质、情性、骨肉、藏府就都与五行相对应。人的藏府、性情与五行配合,各自有别处解释。这里阐释人的形质配合五行。

  1.人的形质像五行

  《相书》说:“五行为木的人,面形细长,身体挺直;五行为火的人,头小,面形下部丰满,身材短小;五行为土的人,面形圆满,大腹;五行为金的人,面形方正,口尖锐;五行为水的人,面形瘦薄,身材偏斜,行走像蛇一样。五行为木的人,面呈青色为真木,有白色是害气;五行为火的人,面呈赤色为真火,有黑色是害气;五行为土的人,面呈黄色为真土,有青色是害气;五行为金的人,面呈白色为真金,有赤色是害气;五行为水的人,面呈黑色为真水,有黄色是害气。”

  人的形质同天干相配合,则甲、乙为皮毛,丙、丁为爪筋,戊、己为肉,庚、辛为骨,壬、癸为血脉。人的形质同八卦相配合,则乾卦为头,离卦为目,坎卦为耳,兑卦为口,坤卦为腹,巽卦为手,艮卦为股膝,震卦为足。

  人的藏府、性情,各有别的章节进行解释,不在此赘述。

  2.人的形质、性情随方位而异

  人居住于天地之内,生活在山川之中,随着方位的不同,各自的形体、性情也不相同。所以,东夷人,他们的形体细长,有修长的眉毛、长长的眼睛,衣服帽子也崇尚狭长。如东海高句丽人,他们的帽子高而狭,装饰有鸟的羽毛,象征木的枝条。之所以长目,是因为目主管肝藏,肝藏五行为木,东方木王,所以形状细而长,都是象征五行木的样子。南蛮人,身体短小,眼、耳、鼻、口四渎较小,口部位置较高,头发较少,衣服也崇尚短小轻薄。之所以高口,是因为口是人面部的中心,主管心藏;心藏五行为火,火性炎上,南方火王,所以位置高;火性炎上,所以头上少发。西戎人,眼睛深,鼻子高,穿衣服而不戴帽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鼻主管肺藏,肺藏五行为金,西方金王,所以鼻子高;目主管肝藏,肝藏五行为木,木为金所削损,所以眼睛深;五行金主管裁决判断,所以头发断折而没有帽子。北狄人,有高高的颧骨,披散头发,衣服较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颧主管肾藏,肾藏五行为水,北方水王,所以颧骨高;之所以披散头发,因为象征水流散漫的样子;之所以衣服较长,也是象征水流行的样子。中夏人,容貌平整,是象征土地和缓平坦;他们的衣服帽子、车辆服饰都具备五种颜色,是象征土包含木、火、金、水四行的意思。

  《五行大义》所引孔子,出自《大戴礼记》,参读如下:东方边远地区的人民称为夷,精悍而侥薄;南方边远地区的人民称为蛮,诚信而质朴;西方边远地区的人民称为戎,顽固而刚强;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民称为狄,肥壮而暴戾;处于中央诸国的人民称为五方之民,有安居的人民,有甘甜的美味。《帝王世纪●五帝》说,尧帝流放共工于幽州,用来窜杂改变北狄风俗;迁徙三苗于三危山,用来窜杂改变西戎风俗;流放欢兜于崇山,用来窜杂改变南蛮风俗;放逐鲧于禹山,用来窜杂改变东夷风俗。《春秋文耀钩》说,人的形体随着气候而变化,所以南方至为温暖,那儿的人都长有大口,象征气缓慢舒展的样子;北方至为寒冷,那儿的人都长有短脖颈,象征气急速短促的样子;东方是河流所注入大海的地方,那儿的人都有小的头部、尖锐的体形,象征树木上部小的样子;西方是黄土高坡,太阳和月亮所进入的地方,那儿的人都面部多生毛发,象征山上多有草木的样子;中央是四面通达、雨露所施予的地方,那儿的人面部阔大,象征土地平缓广大。《五行大义》所引《家语》,出自《孔子家语》,参读如下:孔子说,生活在坚硬土地上的人性格刚强,生活在软弱土地上的人性格柔和,生活在丘墟土地上的人体形高大,生活在沙质土地上的人体形细小,生活在肥沃土地上的人相貌俊美,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人相貌丑陋。

  另有《淮南子》中说,南方有四季长青不会凋零的草,北方有四季凝冻不会融化的冰,东方有君子的国度,西方有刑罚残疾的尸体,中土多出圣人,都是象征五方气的特性,都是以类相应。土地各自根据不同类别生出不同特征的人,所以说,山峦地气多生男孩,湖泽地气多生女孩,障塞地气多出哑巴,风疾地气多出耳聋,林深地气多出足不能行,木重地气多出驼背,河岸下的湿地气多出肿胀,岩石地气多出力役,险恶阻碍地气多生癭瘤,暑热地气多夭亡,寒冷地气多长寿,山谷地气多生痹症,山岳地气多生狂疾,水流入海地气多生仁爱,山陵地气多出贪婪,松散泥土地气多出走得快的人,黏重泥土地气多出行动迟缓的人,清澈水域的人声音小,污浊水域的人声音大,湍急水域的人身体轻,迟缓水域的人身体重。

  以上这些都随从阴阳五行之气,所以善恶于此分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