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风吟楼 2023-07-16 发布于广东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秘传食谱-豆腐门

正文

第十六节 千张豆腐皮丝

预备

[材料]千张皮(又名百叶皮)若干,鸡汤适量,火腿丝、鸡蛋皮丝、鸡肉丝、香菰(菇)丝(均少许),白酱油、盐(均合味)。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千张皮(腐竹)

手术

将千张皮用水发开,切作丝,取好汤同火腿丝、鸡蛋皮丝(鸡蛋打开摊成皮切作丝)、鸡肉丝、香菰(潘老师按:菇)丝加上白酱油、盐一同烩吃。

潘老师按:

注1:《秘传食谱》一个特色是凡调香、调味都借助冬菇。而肴馔尤其是以凉拌方法制作的肴馔,应该不能局限于香感和味感,不需要质感,它们是相辅相成及相得益彰的。

肴馔的质感可以来源于肴馔的主角,也可借助于配角。

例如“千张豆腐皮”可以添加青瓜、莴笋之类的蔬果以显现爽脆。

第十七节 烫干丝

预备

[材料]将(潘老师按:疑为衍字)千张豆腐皮若干,好汤若干,好酱油、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淅(潘老师按:浙)醋(各少许)。或淡口小虾米二三十个。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千张豆腐皮(豆腐皮)

手术

将千张豆腐皮用水发开,切作细丝,入好汤内煮过。捞起沥乾(潘老师按:干)水气,用好酱油、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淅(潘老师按:浙)醋拌吃,味极佳。或再加上淡口小虾米二三十个一同拌吃,更好。

潘老师按

注2:在第十五节到第十七节里的材料有“豆腐皮”与“千张皮”的名称,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

从广义的角度说,“豆腐皮”与“千张皮”都是由黄豆(大豆)磨成浆后的制品。

不过,从狭义的角度,“豆腐皮”与“千张皮”的制作工艺各不相同。

“豆腐皮”是将豆浆放在铁镬(锅)内微加热,待豆浆表面凝结成片时用竹签挑出晾起,如果仅稍微晾去水汽,就称“豆腐皮”;如果完全晾干水汽,就称“豆腐竹”。

这里还需说明,完全晾干水汽的制品,有摊开和折褶的形态,前者称“腐衣”,后者称“腐竹”。

“千张皮”其实与豆腐制作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千张皮”在榨水时被压得很薄而已。

怎样区分“豆腐皮”与“千张皮”呢?

因为“豆腐皮”是晾起而成的,其表面相当光滑。而“千张皮”是压制而成的,其表面会有压榨时留下的布纹。

第十八节 虾子面筋

预备

[材料]油炸过的麺筋(潘老师按:面筋)若干,好汤适量,新鲜虾子、好白酱油、火腿蓉(潘老师按:茸)、淅(潘老师按:浙)醋、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均各少许。或绍兴酒少许。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炸面筋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水面筋

手术

取油炸过的麺筋(潘老师按:面筋)用水漂净气味,抓干水。另用好汤烩到将好,酌量加上新鲜虾子并好酱油合味,再煮滚上碗,面上加洒(潘老师按:撒)一层火腿蓉(潘老师按:茸)、少许白淅(潘老师按:浙)醋和蔴油(潘老师按:芝麻油),乘热去吃,味极鲜美。或加上绍酒少许同煮,更好。

附注

凡煮平常麺筋(潘老师按:面筋),须要整条先放在热水锅中煮(潘老师按:烚)过数沸除去臭味,取起再用清水多多洗过几次,方始如法配制。

潘老师按

注3:此节附注“凡煮平常麺(面)筋,须要整条先放在热水锅中煮(烚)过数沸除去臭味”的意思是说一般家常的做法是用清水烚熟的麺筋(面筋)。

注4:麺筋(面筋)是麪粉(面粉、小麦粉)分离出来的一种非水性植物蛋白。

但《秘传食谱》归类上却安在了“豆腐门”,显然文不对题。

第十九节 酱炙面筋

将麺筋(潘老师按:面筋)入滚汤(潘老师按:此汤应为清水,即“滚水”)内先行煮(潘老师按:烚)熟,取出切成片子(或切成四方块)。于是,用好(潘老师按:鸡)汤将麺(潘老师按:面)筋煮(潘老师按:炆或焖)一枝香久,加进绍酒、好酱油再煮(潘老师按:炆或焖)到恰好,汤已乾(潘老师按:干)成剩一二酒杯时起锅。

潘老师按

注5:《秘传食谱》编写的时候已进入白话时代,但还有未忘古文的前辈,所以,在提交这个肴馔的做法时,老前辈将滚水称作“滚汤”。《说文解字》曰:“汤,热水也。

第二十节 清烩面筋

预备

[材料]麺(潘老师按:面)筋(或用水先行煮熟。或用油先行炸过,出净油气)、好(潘老师按:鸡)汤、火腿片、香菰(潘老师按:菇)片或用蘑菰(潘老师按:菇)片、葱段(不用也可)。酱油、盐(合味)。

手术

将煮(潘老师按:烚)熟或油炸过(潘老师按:并)出净油气的麺(潘老师按:面)筋切成片,用好鸡汤、火腿片、香菰(潘老师按:菇)片或蘑菰(潘老师按:菇)斤(潘老师按:疑为“片”字)、葱段加酱油、盐合味一并烩吃。

潘老师按

注6:此节“用水先行煮熟。或用油先行炸过”一段,实际上是说选“水麺(面)筋”或“油麺(面)筋”。

第二十一节 清烩镶面筋

预备

[材料]生麺(潘老师按:面)筋若干,瘦猪肉(或鸡肉、鱼肉)适量,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少许,素油适量,开水一海碗,好汤适量,火腿片、蘑菰(潘老师按:菇)片、冬笋片、青菜段、白酱油、盐(各少许)。

手术

[第一步]将生麺(潘老师按:面)筋搯(潘老师按:疑为“掐”字)作小团,用瘦猪肉或鸡肉或鱼肉加纤粉(潘老师按:现在多写成“芡粉”)、盐一同剁烂,镶在(潘老师按:麺筋)当中。

[第二步]将素油入锅炼滚,放入麺(潘老师按:面)筋略炸一过。取起,(潘老师按:将麺筋)再放进滚开水内轻轻焯(潘老师按:灼)过候用。

[第三步]用好汤加火腿片、蘑菰(潘老师按:菇)片、冬笋片、青菜段、白酱油、盐将油焯(潘老师按:疑为“炸”字,否则,前面的“油”字改为“水”字)的麺(潘老师按:面)筋烩着去吃。

潘老师按

注7:“麺筋(面筋)”即是将麺粉(面粉)放入布袋内再浸泡在清水里,等麺粉(面粉)泡足水,在水里不断晃动、揉搓布袋,使布袋渗出白浆,直到无白浆为止。此时,在布袋内的麺(面)粉残余物就是“麺筋(面筋)”。而白浆沉淀物干燥之后就是“淀麺(淀面)”。

从布袋取出的麺粉(面粉)残余物未作烹饪,会被称作“生麺筋(生面筋)”。

如果用水烚熟,就会被称作“水麺筋(水面筋)”或“烚麺筋(烚面筋)”,其质感特点是滑与韧。

但如果改用油炸熟,就会被称作“油麺筋(油面筋)”或“炸麺筋(炸面筋)”其质感特点是酥与弹。

豆腐门完,其他门待续……

食谱纵谈:《秘传食谱》第十篇,豆腐门菜式揭秘讲解(4)

粤厨宝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