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爱县探索建立“1345”工作法 推动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上帝也有烦恼 2023-07-17 发布于湖北

 今年以来,博爱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求,以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为契机,探索建立“1345”工作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以点带面,聚力突破创新,健全长效机制,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高质量开局。

  一、编好一本规划,绘就乡村建设美好蓝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县域村庄分类布局规划编制,坚持全域谋划、梯次推进,将村庄规划整体打包,成立工作专班,加强沟通对接,早设计方案、早安排资金、早推进实施,高标准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二是坚持“五个一体化”推进。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城乡交通、供水、清洁能源建设、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大体相当。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聚焦乡村文化传承、传统村落留存,将自然生态、发展优势、人文民俗等区域特色纳入规划编制,实现一村一规划、一方案。目前,全县6个应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乡镇已完成初步成果,144个应编制村庄规划的行政村已实现全覆盖。



  二、突出三个重点,引领乡村建设全面铺开



一是聚焦功能完善抓提升。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以村为节点、四好农村路为纽带,打造中部肉牛加工、南部蔬菜、北部林果文旅3个乡村建设示范片区,力争2023年底创建示范乡镇3个以上、示范村60个以上,2024年底实现全域创建。

二是完善公用设施强基础。持续推进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户厕改造、背街小巷硬化、空心院及残垣断壁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已完成11个村、4.9万平方米背街小巷硬化,整村改造户厕477户、面上村198户,完成11.1公里农村公路改善工程以及6个乡镇、65个村农村污水整治任务,6个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投用2家,城乡生活垃圾实现一体化处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

三是保留村庄原貌显特色。坚持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不砍树、不改道、不毁林,不搞大拆大建,修复修缮老屋老宅,保护村落周边古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游园,让传统村落“旧貌犹在,新颜尽展”。



  三、注重四个结合,拓展乡村发展内涵外延



一是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区域首位产业,探花庄“陌上东圃”、小底“爱情公园”等乡村旅游新地标持续升级,成功打造全国蔬菜标准园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个,11个绿色食品取得认证,南部蔬菜、中部肉牛加工、北部林果文旅产业格局成效显著。

二是乡村建设与绿色环保结合。充分挖掘荒山荒坡、房前屋后等植树造林潜力,动员广大群众植树补绿、见缝插绿,完成绿化造林面积3000亩。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服务外包、公益性岗位分段包抓机制,县财政每年列支2659万元,外包郑州清尘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采取“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营方式,全县179个行政村和辖区的省、县、乡道路实现一体化管理。

三是乡村建设与乡风文明结合。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红黑榜的作用,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

四是乡村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建立“六必到、六必帮”机制、“一联三制”网格模式、村村孵化组建“5+N”群众自组织,构建了“一核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治理社会化促进治理现代化。建立突出涉稳风险危机研判周例会制度,全县180个乡村达到“三零”创建标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33件,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四、强化五项保障,注入乡村振兴持久动力



一是强化机制保障。成立县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抓部署、分管领导抓调度、牵头部门抓协调、行业部门抓指导、乡镇村抓落实的“五抓”机制。坚持县调度到村,每次调度会选择2个重点村,通过“解剖麻雀”方式进行深入核查、精准剖析,推动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投资+群众自筹+社会资本”的模式,统筹整合各类衔接资金、涉农资金、捐助资金,动员农户投工投劳,全面推行每周赴省直部门对接1次、每周集中督查1次、每月通报排名1次的“三个一”工作法,梳理重点项目9大类129个,投资额89亿元,累计开展对接活动112次,争取支持资金3.7亿元,年度总投资60.7亿元的31个重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人才保障。坚持“引、育、管、用”相结合,先后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87人,举办县乡村三级干部培训1期96人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8774人,完成11000人次目标的79.76%。选派10名科技特派员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对49名“土专家”“田秀才”登记造册,建立了一支懂技术、有经验、带动强的“乡村工匠”。

四是强化用地保障。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化用地审批流程,规范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指标,全力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作项目用地需求。大力推进“空宅院”“空心院”“残垣断壁”“空闲宅基地”集中整治,整治空宅院、空心院等3866座,复垦利用67亩。五是强化监督保障。设立乡村建设办公室,组建综合督导组,通过查包抓领导调度推动、查行业部门指导监管、查工程建设质量进度的“三查”方式,常态化开展督促检查,以严实督导推动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图片

丨来源省委改革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