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29条

 经方医学交流 2023-07-18 发布于贵州

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这一条原文是伤寒论中最重要的,里面包含了辨证法、病传的体现,非常好的一条原文。且看解释:

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这里首句伤寒,是不是表不解?我们还需要往后面看,脉浮、自汗出,读到这里是不是以为就是桂枝汤了?太阳中风不就是脉浮、表邪、自汗出么?但是后面说的是反与桂枝汤解表,可知这不是桂枝汤证了。患者还有小便数、心法、微恶寒、下肢拘挛,提示患者有表里津液大虚,小便数,是小便尿少,里面津液虚少了,微恶寒、下肢拘挛提示表的津液不足。


那么这个患者有没有表邪?继续往后看,患者已经有表里津液大亏了,这个时候是不能攻表的,使用桂枝汤攻表会出现"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就是说表里津液大虚,再去解表会使津液进一步耗散,导致四肢冷,咽干,烦躁吐逆。

仲景用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那么阳是什么,这里是指津液,甘草用量大,可以补津液,干姜可以温中。那么其实这里就可以明确了,患者没有表邪。所以这是个和太阳中风症状类似的一种情况。当胃虚寒,可以中不制下导致小便数,吐逆;脉浮是因为津液大虚,“脉大为劳”嘛,津液亏虚会产生虚热,导致咽干、烦躁,我们看小建中汤就可以知道,这个虚热不能用黄芩、黄连等药物去清热,而是要用温法,才可以复其津液。

二、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服用甘草干姜汤过后,四肢冷好转,代表津液在恢复,代表胃的虚寒解除,但仍有下肢拘挛,可用芍药甘草汤去补津液。那么这里提示当我们胃虚寒的时候不要用补阴药物,因为津液要靠胃气化生的,胃虚寒了,你用什么补阴药物都不能补充津液的。所以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三、若重发汗,复加针者四逆汤主之。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是以为是伤寒,发汗后不好,那就用烧针,又进一步耗散津液,导致少阴亡阳了,这个时候用四逆汤去温阳。

四、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用了四逆汤温阳过后,患者阳回,出现了谵语,胃中实了,用调胃承气汤去微和胃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