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研究6】从“不言则齐”析庄子语言思想

 吾学研究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原文】《寓言》第二十七

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辨析

1.“言”之辨析

语言包括建构语言、描述语言和表意语言三种类型。

建构语言是指把表象外化为实体(现象)的语言,主要包括专名(现象命名)和属名(属性命名),它是实体建构的最后环节。倘若抹去语言,就不存在实体现象,只有表象,而表象是混沌的高级形式(有分离未分立)。所以庄子认为语言是齐万物的最后屏障。

描述性语言是指对外部实体或者事物进行中立性描画的语言,把主观好恶降到最低,此所谓客观描述(陈述)。描述性语言以被建构起的现象或者事物为基础,是对感觉印象的忠实刻画。然而感觉印象本身是一种意识经验的结果,所以对外部事物的客观描述以经验为前提,这样,所谓客观仅仅是相对的。

表意性语言就是所谓主观性语言,它主要表达言说者的感想、感受、感悟之类。

2.“齐”之辨析

“齐”:齐一,即同一。

“齐”有两层含义:一是均等划一,整齐排列,可称之为等齐;二是“齐一于...”或“齐于...”,包括在某个更深或更高层次的概念或规律意义上同一,以及在某个更深或更高层次的空间或物质同一。前者是抽象性齐一,后者是本源性齐一。

按照庄子本意,万物齐一,并非指所有自然实体是均等的,也不是同一于某个概念一,比如都是“物”,而是指万物在本源上同一,齐一于某个更深或更高层次的空间或物质,这就是“混沌”。

3.辨析“不言则齐,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

3.1“言”之进一步解析

其一、在根本意义上,这里的语言不是指日常意义的言说,而是指建构性语言,是一种本体论语言。

其二、在命名意义上,本体论建构性语言同时也是言说之语言,因为命名就是建构,而命名也是一种言说。故在这里“言”通公孙子之“名”。

其三、在表达或交流意义上,命名之后,人们就可以按照命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此时本体论语言转换为日常语言。

总之,命名既具有建构性质,也有表达交流的意义。

3.2翻译

3.21按照“言”之本体论意义

如果没有语言,则有万物齐一。这是因为语言把混沌建构为纷繁的万物实体或现象。

“齐”和语言是对立存在,正如语言和“齐”是对立存在一样。

所以,若要万物齐一,需要返回混沌,让语言保持沉默。

3.22:按照“言”之命名意义

如果不命名,则有万物齐一。这是因为命名让万物成其所是。

“齐”和命名是对立存在,正如命名和“齐”是对立存在一样。

所以,若要万物齐一,不要试图去命名。

3.23按照“言”之表达交流性意义(即社会意义)

人们不去谈论或者试图描述看到的万物(现象)的时候,则有万物齐一。

此时,所齐者乃混沌,而言谈交流意味着万物已被语言建构起来,现象和本源不是一回事,因为建构的结果不同于建构材料;

进一步,关于现象(事物)的描述语言本身更不会齐于混沌。亦即现象≠语言≠混沌

因此我们只能保持沉默。

4.辨析“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4.1“言”再辨析

此句之“言”包含了上述三种意义之纠缠,含蕴着深刻的辩证逻辑。

4.2翻译

言说等于未言说,因为万物要复归本源;

始终说个不停,其实什么也没说,因为当你言说的时候遮蔽了万物本源;

始终沉默,也不是没有说,因为本源向你开显,反而澄明起来。

5.结语

传统上人们喜欢庄子语言的文学性,对其思辨性和深刻性研究不深。庄子语言的思辨性主要体现在辩证方面,忽是忽非,让人摸不着头脑;庄子语言的深刻性体现在他对语言本体论性质的理解,所谓“天言”、“道言”等等不用说,仅仅是对“人言”的理解让人望尘莫及。他不仅仅把人之言论,理解为表意之言,还向荀子和名家、墨家一样把命名作为语言的重要功能。更深刻的是,庄子已经似乎悟到了语言的本体论性质,把语言和道、以及混沌联系起来,这不能不让人叹服,而我们对这个方面研究太少,甚至忽略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