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肚腩的福音来了,一个方子让您快速瘦腰瘦肚子

 chi_ping 2023-07-19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请您调整好站姿,自然站立,看看您的肚腩(也就是您的小腹部)是否向前凸出并且明显高出心窝,如果是的话,小编会很遗憾的告诉您,这就是典型的大肚腩(处于妊娠分娩期的女生除外)。在现实工作生活中,这种“大肚腩”很常见,并且不分男女。

站在西医角度,大肚腩虽然不能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疾病,但其却在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起居:大大降低我们身体的行动灵活度,如给我们的深蹲和弯腰造成诸多不便,再比如稍微一运动便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对很多爱美人士尤其是面容俊俏、四肢修长的女生来说,大肚腩简直就是致命的降维打击,真可谓“一丑遮百美,一胖毁所有”;此外现在很多大老爷们顶着个比怀孕女生还大的肚腩,有人就会开玩笑说“这里面装的可都是智慧啊”。

但是站在中医角度,大肚腩就是一种“滞”“淤”“积”的表现。在讲“滞”“淤”“积”之前,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小编先举个例子:比如河道受坡度、水流、降雨量和沿岸植被等因素的影响,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河床便会因为泥沙沉积变浅。人也一样,进入体内的物质得不到高效代谢便会沉淀,时间久了便会形成脂肪赘肉。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代谢缓慢形成赘肉?除了退行性性病变(也即自然衰老)外,小编认为有两个核心因素会导致代谢缓慢沉积:

首先是阳气不足,阳衰了阴自然盛,就会导致痰湿淤积,不信您观察下大部分健康小孩子,一般都很瘦,不可能有肚腩,因为小孩子是纯阳之体,阳气足代谢自然快,很少有垃圾沉淀。

其次是脾胃虚弱,小编前面讲过很多遍,脾胃是运化水谷精微的,一旦运化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多余的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营养随气血运输到全身,多余的物质在体内沉淀在体内也会形成痰湿,进而表现为脂肪赘肉。

综上所述,肚腩的形成就两个核心内因:小编总结为一多一少,即多痰湿和少阳气。

除了内因外,其实还有很多外在因素。比如吃东西不忌口导致“病从口入”,饮食不节,酒肉无度;比如久坐不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脂肪在下半身聚集;再比如排便不及时导致宿便在体内滞留,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肚腩。

在弄清楚了大肚腩形成原因及机理后,便不难提出应对之法。小编在这里推荐亲测消除肚腩之实用方剂--增液承气汤:玄参30克,麦冬24克,细生地24克,生大黄9克(最后10分钟下),外加芒硝36克(每碗加入3克)。

我们先看第一组药:玄参、麦冬和细生地。方中玄参为君药,此味药性寒味甘、苦,滋阴泄热通便,在治疗热病伤阴方面是一把好手;麦冬是一味地地道道的养阴药,为质润甘补、滋养清润之圣品,在润肺养胃养阴生津、清心养神除烦安燥和滋肠润燥通便利下方面独树一帜;细生地性寒味甘,是清热凉血、解毒祛瘀和补阴生津方面的圣手。此三味药均为阴分药,君臣相合即为增液汤。

此时可能会有人问,全部是滋阴药,怎么升阳?这就是本方的玄妙之处,古人讲,天地之道即为阴阳,阳根于阴,阴也根于阳,没有阴则阳不能生,没有阳则阴不能长,阴阳是互生互长的,养阴的同时自然会增阳,这也符合“阴极生阳”的易经辩证思维。

我们再看第二组药:生大黄和芒硝。大黄这味药,想必大家很熟悉,都知道是用来退烧用的,因为其性寒味苦,本方中主要是用来泻热通肠逐淤的,主要是畅通腹部积滞;芒硝是一种白色的矿物结晶体,性寒味苦,本方中主要是用来软坚散结和润燥泄下。此二味药是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主要组成成分,通过软坚润燥把腹部的“滞”“淤”“积”通过下焦排出体外,故谓之承气汤。

此刻可能又会有人问,方中药量是不是有点大?小编的回答是不大,因为该方中均为阴分药,在中医思维里,阳药可少用以奏功,但阴药必须多用方能取效,故上述方子中君药和臣药剂量较大。

注意事项:上述方子中生大黄要在药快熬好后的最后10分钟再加入同熬,主要原因是生大黄中含有油性成分,后下可减少其有效成分挥发,最大效力发挥药效;上述药方可以一副药吃两天,一天早中晚吃三次(饭前),吃之前一定要记得在熬好的汤药中加入3克芒硝。此外由于阴分药的特性,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够45分钟(一般是大火煮沸后再熬25-30分钟),主要原因是滋阴的药一定要多煮方能将其药性发挥到极致。

上述为小编对如何消除大肚腩的浅薄看法,如果您或者身边朋友有这方面的困扰,可参考上述思路加减化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一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请私信小编,小编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期待与您共同学习提高!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望每个人都做自己的神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