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国故都考证(一)

 文冠厚朴 2023-07-20 发布于安徽

摘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西中运河两岸,遗址地跨戴庄镇和车辐山镇。车辐山镇一侧有梁王城村,戴庄镇一侧有良王城村,而遗址名称为梁王城遗址,考证邳州历史既没有符合遗址年代的梁王,又没有良王。历史上符合遗址年代的只有徐国徐王粮,考证梁王城必须首先考证该遗址名称由来及其城市变迁历史。

关键词:梁王城遗址 名称 变迁

考证古徐州,必须考证徐国王城,而邳州梁王城遗址得名原因及其历史变迁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图片

一、梁王城遗址概况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戴庄镇李圩村西中运河两岸,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城遗址分为梁王城城市遗址和外围遗址两个部分。其中梁王城城市遗址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960米,城墙宽1215米,城墙高约10米,因遗址西侧被中运河占用,现存遗址面积约115万平方米1957年,国家实施“中运河退堤改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该遗址,并上报有关文物管理部门。1995年,为配合淮河水利委员会东调南下河道取直工程,由徐州博物馆和邳州博物馆联合对梁王城遗址进行了小范围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遗存。后因“南水北调”东线施工需要,南京博物院分别于20044月—20051月、20064月—20075月、20081月—20091月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发掘8700平方米,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截至元代,历史延续5000余年。经过钻探确定梁王城城址始建年代为东周时期,距今约2700年。原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等专家学者确定该城是春秋战国时期苏北鲁南地区最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心,对研究史前聚落和黄淮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0135月梁王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王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明确了梁王城由大城和宫城组成,是东周时期都城级建制的双城制古城。由于当地称呼该地为梁王城,故而确定遗址名称为梁王城遗址。林留根教授说:“梁王城遗址文化价值高,研究价值大,保护范围广,有望能晋升为与兵马俑齐名的国家级大遗址。”他还推断,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历史上湮灭多年的徐国国都。

图片

二、苏北鲁南地区关于梁王城的传说

苏北鲁南地区有许多关于梁王城的传说,其中最具代表性传说有三个。

(一)良王拜智公。

苏北鲁南一带流传着如下传说,“先有良王八百载,后有梁王拜智公,再续国运八百年。”说是梁王城一带区域先有良王延续了八百年,后有梁王拜请智公辅佐,又把国运延续了八百年。传说智公是位隐士,博学多才,梁王多次拜访他,他却故意躲避。梁王四处探寻,智公终被梁王诚心打动,遂出山辅佐梁王,智公后被尊为国师。

笔者调查得知,现燕子埠镇韩寺村熊耳山南有智公墩遗址。

(二)九女墩传说。

传说梁王养御蜂作战,平时象训练军队一样训练御蜂,即“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御蜂兵战时配合部队作战,如有敌人来犯,梁王一敲战鼓,御蜂齐出,专蛰敌军和战马的眼睛,让其无法作战,梁王曾用御蜂兵多次打败敌人。有一天梁王外出巡察,其唯一女儿在家无聊,认为放御蜂好玩,就击鼓放蜂,而她却不懂得如何收回御蜂,导致御蜂北飞。御蜂先落在台儿庄区南洛(落)村,后来听不到鸣金,再次起飞后落到北洛(落)村,再后来没有听到鸣金号令就四散离去。梁王巡察回来不见御蜂,就把公主训斥一番。而公主从小娇生惯养,突遭训斥,知道御蜂丢失闯了大祸,她羞愧无比而自缢身亡。梁王非常后悔,事后厚葬女儿,又担心被人盗挖坟墓,故意在附近做了八个同等规模大墓,故称九女墩。

山东西南一带传说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是梁王有九个女儿,最后一起被处死,埋在九个大墓里。

(三)运女河传说。

传说南北朝时期梁王萧衍(464年—549年)在戴庄镇李圩村西建立陪都梁王城,萧衍的女儿是北齐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儿媳,两地相隔数十里,交通不便,萧衍和兰陵王协商挖条水路供女儿省亲之用,在各自管辖范围内,调用大量民工,开挖一条从李圩经邢楼到兰陵的水路,取名运女河。

运女河传说经不起推敲,单从萧衍和高长恭二人生卒年代就能看出此传说可笑之处。萧衍去世时,高长恭只有8岁,二者不可能是儿女亲家,高长恭连做萧衍女婿可能性都没有,运女河之说与萧衍扯上关系是无稽之谈。

该河道在邳州地方志上记载为礓石沟,该河在兰陵县被称为禹女河,传说大禹的女儿嫁给徐王若木,该河为禹女省亲河道,禹女河发音与运女河一致。兰陵镇境内禹女河东有于官庄遗址,该遗址为北辛文化遗址,现为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证明在7000年前就存在该河道,禹女河可能是该河真正名字。

图片

三、梁王城遗址名称考证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当地传说该城竟有三个同音不同字名称:梁王城、良王城和粮王城。下面就从三个不同名字展开论证,去伪存真。

(一)梁王城名称考证。

梁王,中国古代王爵称号之一。历史上梁王称号分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及其后各朝代。

1、春秋战国时期。

魏国(又名粱国)国君称号,即粱王,又称魏王。公元前468年魏取楚之淮北地,徐州属魏;公元前339年,魏惠王迁邳邑至徐州城,徐州城改称“下邳”;齐威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城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假如魏国在公元前468年开始建造该城,其年代不足2500年,少于考古发掘确定的城墙建造年代200多年,故魏国在此建造城池年代不符。

2、两汉及以后朝代。

“梁王”是中国西汉王爵封号之一,始于汉朝的彭越。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梁王”共有71位,而所有这些梁王年代全都晚于梁王城遗址建造年代。

南北朝时期萧衍被传说为梁王城主人。萧衍是南兰陵(今江苏丹阳)人,其生活年代距今1500多年,而梁王城城市遗址为春秋早期,时间差千年以上,萧衍是梁王城主人传说不攻自破。

故此,排除该城名为“梁王城”。

(二)良王城名称考证。

邳州历史上没有良王。有的学者认为春秋时期邳州北部良侯国是良王城名称由来依据。笔者考证良侯国在岔河镇良邳(壁),良邳应是徐偃王迁都之前徐国王城所在地,民间传说“先有良王八百年”的“良王”,应是指早期徐王城在“良邑”。

因此,排除良王城在梁王城遗址。

(三)粮王城名称考证。

有文史研究者认为该遗址为粮王城。我们从众多文物中最能证明粮王城来历的是“徐王粮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考古学家董楚平对徐铜器铭文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其中《徐王粮鼎》铭文为:“徐王糧用其良金,铸其餴鼎,用鬻庶腊,用饔宾客,子子孙孙,世世是若。”该鼎腹部饰窃曲纹一周。李学勤先生认为,该鼎“浅腹聚足,是春秋中期偏早器物,相当春秋僖、文时期”。

周僖王年代为公元前682—公元前677年之间,假定梁王城遗址建于周僖王时期,其年代约在公元前680年前后,距今恰好约2700年,与梁王城建城年代吻合。通过查阅资料,徐国45位国君没有叫徐王糧的,而徐王粮鼎的存在证明确实有徐王粮这位国君。考证徐国历史不能完全依照史籍资料,必须结合金文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以出土文物为依据,兼顾相关传说,再参考文献资料。

假定民谚里良王为徐某王,结合梁王城遗址附近古地名和遗址,符合传说的徐某王应该是徐神王。梁王城遗址东南约一公里有神王山,山上有禹王庙,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端倪。

禹王庙位于戴庄镇李圩村和营子村之间禹王山上,禹王山在地方志中记载为神王山。1938年“禹王山抗日阻击战”发生在该地,近年更名为禹王山。2016年邳州市人民政府建设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园,在禹王庙旧址出土了大量先秦生活遗物。专家考证早期生活遗物属春秋早期,距今约27002800年,年代与徐王粮吻合。推测禹王庙建造时间可能比梁王城遗址年代更早。

禹王庙原址下大墓已被专家确定为徐王墓,山名为神王山,推测该墓主是一位对徐国有突出贡献的国君,他要么被尊为徐神王,要么是一位“像神一样”被推崇的徐王。古人为先贤建庙不在当代,而是延后若干年,可以推测禹王庙下埋葬的徐王年代早于徐粮王。结合梁王拜智公传说,梁王应是徐神王。智公辅佐徐神王之后,徐国国力又延续了八百年,徐神王应是承前启后的徐国国君。当然,历史需要考古发掘验证。

因此,良王拜智公民谚应该是:“先有徐王八百载,后有神王拜智公,再续国运八百年。”前后加起来约1600年,正是传说徐国存世之年,由此确定徐国王城一直在邳州西北。

综合考古发掘成果,结合民谚传说,梁王城真实名称是徐王城,《竹书纪年》记为徐州城,其建造者是徐粮王,民间称之为粮王城。

图片

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充论证

(一)徐王存世时间

传说从若木封徐到公元前512年“(吴)伐徐”,徐国共经历44代、45位国君,长达1649年。而史学界关于夏朝建立年代确定在公元前2070年,按照“若木封徐”传说,徐国历史只有1558年。也有文献记载“若木袭徐”,则徐国第一代国君应是皋陶,这样徐国存续1649年才可信。

(二)九女墩遗址出土徐国贵族文物。

邳州九女墩遗址出土文物为徐国王室所有,可以断定周穆王与徐偃王之战发生原因史书记载不实。文献记载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假如因称王而发生战争,那么徐偃王之后徐国国君不可能继续称王,而春秋末期“徐王义楚剑”、“徐王容居戈”、“徐王戍又觯”等徐王文物的出土,证明徐国后期国君依然称徐王。

九女墩遗址出土青铜器有“徐王”等铭文,证明徐王称谓不是徐偃王自称,那么,相关文献记载不可信。

(三)梁王城遗址如果和传说相符,那么就有三种可能。

1徐神王是徐国历史上伟大的国君,其在徐国历史影响力远远大于徐偃王,徐神王是徐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国君。

2梁王城遗址建于公元前680年前后,应是徐王粮所建,建城之前徐国历代国君生活在邳州西北。

3徐国王都建于公元前680年前后,为徐偃王所建,而徐偃王不是一个王的称号,徐偃王是徐国偃地之王的通称。偃地在徐国辖区内,徐偃王可能是前后历时数百年徐王称号。

距离徐王城东约2.5公里有座长宽各500米的春秋时期古城遗址,民间称为鹅鸭城,传说为徐偃王的“鹅”、“鸭”二将驻军把守,地方志记载为谷城。民国《邳志补》记载,梁王城西有古城名“雅城”,鹅鸭城可能为东鹅城、西雅城的混淆。古代鹅的称谓是舒雁,舒音“徐”,舒雁就是徐偃。谷城原名“舒雁”城,可能是为徐偃王建造,也可能从来就没有“鹅”城,只是谷城,即徐国粮仓所在地。

图片

五、徐州城变迁考证

公元前512年,吴国灭徐后,徐国国君章禹逃亡楚国,徐州城被吴国占有。公元前339年邳国行政中心迁徙到该城,并把徐州城改名为下邳城,《水经注》记载为下邳大城。

(一)秦代为下邳县。

秦代下邳县范围大于汉代下邳县,其辖区包括后汉下邳县、良成县、容丘县、兰祺县等县,大范围在今台儿庄区大部、邳州西北、兰陵县西南都地区,下邳县城在梁王城遗址。

(二)西汉早期为楚王之都。

《史记·高祖本纪》载:“齐王韩信习楚风俗,徙为楚王,都下邳。”辖区范围与秦下邳县辖区大致相同。

(三)汉初为东海郡治。

刘邦平定韩信叛乱后,拆分了之前的楚国,封刘交为楚王,都彭城。楚国下辖彭城郡、薛郡和东海郡。因下邳城占据沂水和泗水的交通便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结合相关文献记载确定东海郡治在梁王城遗址所在地下邳城。

(四)梁王城遗址是两汉时期徐州刺史、徐州牧所在地。

西汉早期设置徐州刺史,东汉设置徐州刺史和徐州牧,既然以“徐州”二字冠名,则其行政中心必然在徐州城。徐州刺史开始设置的年代,应是下邳城恢复为“徐州城”年代,该年代在汉武帝时期。

(五)三国时期徐州刺史部在下邳大城。

《水经注》记载,下邳大城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石碑,则曹魏时期徐州刺史部在徐州城。胡质(?250年)曹魏时期重臣,正始二年(241年)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青、徐军事;石苞(?—273年)曹魏至西晋重要将领。甘露二年(257年),石苞统领青州诸军,并假节都督兖州刺史、徐州刺史。以上二人石碑在下邳大城,佐证曹魏徐州刺史部在此。

(六)两晋时期。

西晋早期徐州刺史部在徐州城。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下邳国,徐州刺史部迁往下邳国,该下邳国在良成。《太平寰宇记》记载:“淮阳军下邳县,晋太康元年自徐城移下邳国,理此。”该徐城明显指的是梁王城遗址所在地的徐州城,理由是楚王都城、徐州牧、徐州刺史驻地一直在徐州城。此处下邳国指的是良成,良成在岔河镇良邳,西晋在公元280年设置下邳国后,把行政中心由徐城迁徙到下邳国驻地良成。两地距离约13公里,徐州城在其辖区。

自太康元年后,不再有该徐州城记载。

梁王城遗址变迁过程是:梁王城遗址为公元前680年徐王粮建造的徐州城,直至公元前512年徐国灭国,该城一直是徐国王城所在地;公元前339年,徐州城改为下邳城;该城为秦代下邳县所在地;汉初为楚王韩信王城,西汉武帝时期,下邳城恢复原名徐州,该城是徐州牧、徐州刺史部所在地;公元280年,该城不再作为徐州行政中心。

图片

经过数次考古发掘,梁王城遗址很少出土元代文物,说明宋元以后该城已经不适合先民定居,应与1194年黄河改道邳州有关。梁王城遗址附近泗水成为黄河水道,汹涌的黄河水阻断了徐州城交通。邳州境内泗水两岸黄土淤积现状佐证当年黄河改道状况,其中梁王城遗址附近黄土淤积厚约23米。

综上所述,梁王城真实名称为徐州城,是《竹书纪年》记载的徐州城,也是历史上第一座下邳城。

参考文献:

[1]《水经注》

[2]《隋书》

[3]《新唐书》

[4]《魏书》

[5]《明史》

[6]《邳州志》

图片

作者简介:解汝祥,男,江苏邳州人,生于1970年6月,在职本科,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会计师,公务员。研究方向:古徐国历史文化、下邳历史文化、中国古代移民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