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学生的标杆

 蓝婷的梦 2023-07-22 发布于河北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这样说过:“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个老师,无论懂得多少教育的道理,也无论教给孩子多少好习惯,但是自己却不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老师多么苦口婆心、严加看管,都不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更有效。
很多孩子总是对老师的一些行为充满了疑惑:老师要求我们有礼貌,可我们充满热情地向他们问好时,他们经常反应不强烈,要么是敷衍了事,轻描淡写地答一句,要么就不予理睬。平常老师总要求我们要诚信告人,可他们自己的行为却无法解释。
比如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平常的时候老闲着,一到有人来听课,老师就会制作各种引人人胜的课件,还反复强调我们要多配合。要求学生做作业,字体要工整,可老师的板书及作业的批文却龙飞凤舞,没人能认;要求学生自习课上要保持安静,但老师却在自习课上旁若无人地接打手机;要求学生进校门要下车步行,可部分老师却飞车闯入,全然不顾值周学生的那诧异不解的眼光;参加全校师生大会,部分教师在台下窃窃私语、谈笑风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些都令学生不解:为什么老师们说的和做的之间有差距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也许大多数的教师对先贤孔子的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都不陌生,但具体到行为中,时时刻刻以此自勉的却并不在多数。
从理论意义上讲,这些教师忽略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伦理精神--榜样精神。当一个人选择了当教师,实际上意味着他就选择了一种生存状态--榜样或偶像的状态。学生会充满崇敬地望着教师,视教师为榜样,他们反驳别人最为常用的口头禅就是“我们老师说了”,因而,教师习惯性的动作和语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们的习惯动作和语言。
生活在学校中的孩子们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依据心目中的榜样--教师来理解做人与感悟人生的道理。
讲一讲我班卫生的故事。
班会课上,我们都会教育学生“弯弯腰,让校园变得更美丽。”大讲特讲卫生的重要性,主动捡垃圾的好处,说教一大箩筐。可实际行动中呢?我们教师有几个能在校园里弯弯腰?有多少次是对垃圾视而不见?我们这样的言行不一,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当然,不是让我们做教师的,不上课,不工作,满校园捡垃圾,那至少,我们经过的路上,踏过的脚下,有纸屑,是不是该弯弯腰,捡起来,用行动来告知学生如何做呢?这一动作,比一百句、一千句说教都厉害。这个问题,我早就意识到了。
我在班里做了一个试验。试验前,班里卫生不算好,我嘴上说“检查卫生”,学生“哗”的一下全钻到桌子底下捡去了。维持一节课,课后教室地面仍旧不如意。好,我改变方法。不再说,而是做。我要求学生进教室后,看到垃圾就捡,大家共同维护我们教室的卫生。
可实话实说,我却极少捡。虽然垃圾不是我扔的,但我是班级中一员,我也要以班规要求自己呀。好,捡。试验开始。只要我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捡垃圾,不再给学生说教一句。每节课如此,一连几天如此。我发现,教室卫生明显改观。我进教室后,看不到要捡的垃圾了。同学们都能自觉地捡,维护班级卫生了。
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给我指明了教育的正确方向,正如卢梭先哲的话:“少些说教,多些实践”。又比如读书,大家都知道好处多多。我们要求学生每天读书的时候,我们教师读书了吗?我们是不是仅限于看教科书呢?我们是不是把时间用在了无聊的闲谈中呢?每当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时,我也大声朗读。用行动做示范,比无力的说教强一百倍,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我们必须首先不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排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