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翼远:修心是养生之本

 股与道十三篇 2023-07-23 发布于上海

    养生包含了养心与养身、修心与修身。养心先修心,修心是养心的基础,养生之本在于修心。养心修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的作用心是藏神之所,是神志活动的发源地。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五窍五脏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否则会出现各种病症。养心修心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1、清心:清除思想杂念,凊除贪念、嫉妒、仇恨。

   2、静心:淡泊名利,心静如水,不为名利、金钱、地位所困扰。

 3、定心:心不定,事不成。做事第一步就是定心,确定了目标,制定了计划,就坚定不移地执行。

   4、宽心:乐观豁达,保持平常心,善于调节自己的负情绪。

   5、善心: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好善乐施,福虽未至,祸己远离。

一、当代热门的两大修心养身之道:瑜伽、太极

  瑜伽虽源于古印度,但现代瑜伽始于19世纪90年代印度瑜伽大师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向西方积极倡导一种新式瑜伽运动。它最早出现在欧美,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得到流行。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练过瑜伽的人数达到2000万之多。瑜伽运动的良好养身功效和简单优美身姿被大众喜爱,得到广泛普及。

  太极拳由祖师张三丰真人所创。既有祛病延年之功效,又有防身抗敌技击的功能。传说张三丰在湖北武当山“研磨太极阴阳之奥蕴,静观龟鹤之动态,探究其长寿之源”,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太极拳创立之初以技击性为主,是中国内家功夫的代表,现今由于时代需要的不同,各路太极高手在祖传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创造了更加侧重修心养性的各路太极拳,如杨式、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强调整体的自然流畅,瑜伽则注重保持体式后的呼吸训练。太极拳动中有静,既可以强健人体脊柱腰腿功能,又可以放松肩颈等部位。瑜伽则是静中有动,在缓解疲劳的同时,增强体质、健美体型等效用。相对而言太极拳更适合养心,瑜伽更适合健美。

二、传承数千载的修心之道:禅修

  

   瑜伽和太极都是注意内外兼修,期望以身体带动内心,由身体的协调入手,让内心平复回归自然,最终达到自身与外界的和谐统一。禅修则不同,直指人心,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偏重于内在的修心。《六祖坛经》指出禅宗修行的三无方法,即“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即追求身离相,心不乱。

  静坐和内观是最典型的禅修方式,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均认为,禅定的特征是在于“静心与息心”。据西方诸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经过禅修锻炼者在静坐期间氧气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呼吸率、每分钟通气量,以及动脉血乳酸盐水平等均显著下降。内观是对本身的精神或心理状态进行内省、反思,这一过程中伴随内心调节,可以达到净化杂念、心境清澈透明的效果。

三、瑜伽、太极与禅修是殊途同归的东方珍贵养生文化

  随着学习瑜伽和太极的人日渐增多,人们也开始发现将养生依赖于养身修身所存在的局限和误区,因此也开始积极探寻二者的精神源泉。瑜伽是梵文Yoga一词的音译,包含有合一、结合、连接的意思。古代瑜伽集哲学、宗教、艺术等于一身,包罗广泛。现代瑜伽仅是由其中侧重呼吸与身体锻炼。太极作为中国儒、道等古老哲学思维体系的重要特征,今有太一、抱一、守一的思想内涵。两者虽然起源不同,但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却是高度类似的,即身与心的平衡、内在与外界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与此相应的,禅修正是高度且系统体现这一思想体系,并极具实践性的一个法门。

 禅修与瑜伽相比,不仅仅着重于内定,同时也加入了空性智慧的成分。现代瑜伽试图以禅学来弥补过于侧重身体锻炼的弊端,并净化与提升其内涵与境界。

 如果说禅与瑜伽是因为同一起源地而联系在一起,禅与太极则是因为两者传播地域的重合而得到相互影响。太极拳在心性的强调上,首要便是心静体松,精力集中,没有杂念,使习武者全神贯注于每个动作之中,这与禅修“静坐敛心,专注一境”的基本要求高度一致。

四、禅修是修心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养生密码。

  《黄帝内经》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有“近代科学始祖”、“现代哲学之父”美誉的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也认为心在身心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养生以养心为本,但养身也更简单方便,更容易被大众传播发展,这也是现代瑜伽和太极拳能够在全世界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当一个人通过现代瑜伽或太极拳的修习,使自己的身体趋于健康、内心趋于协调,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心灵在修炼的进程中日渐宽阔,这时,就需要一种更高层面的养生方式。

  禅修既是身体的修炼,更是心的修炼,甚至是价值观与终极信仰的修炼,其身心修炼往往是同时进行。如“坐禅”、“立禅”等都是如此。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事实上却需要修行者全程保持高度的敏感和对自己身体的警觉,留心任何身心内产生的波动,让简单的觉受充斥于自己的意识之中,让心充分把握身体,达到身心合一的境地。

  禅修不仅具有养生的功效,且能启开智慧,通过对身心的把握,开发人的仁爱与潜能,更好地善待众生,认识世界。禅修涵盖人体和身心现象,主要是为了观照自己心念,主宰自己的心,从而能够完全拔除一切苦的根源。从这样的角度而言,禅修对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瑜伽与太极,是养身之道,其目标是为了趋向身心和谐,但现实中,侧重于强身健体的。而禅修,是养心之道,为了去染就净,身心合一,明心见性。强身健体是禅修的副产品,从养生角度出发,心身安养,相互结合。但养心为本,是养生的至高境界。因此,当我们致力于养生时,不应忽视或忘了这根本的养心修心禅修之道,这才是达到养生的至珍至要之途。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