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疏肝降火的针刺疗法

 李锋1hyvhc1yx4 2023-07-26 发布于四川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四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取血者。”——《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我们之前也讲过井荥输经合,《黄帝内经》把它叫做五腧穴,五腧穴在《灵枢经》里边讲的比较多,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气逆而泄,这就是五腧穴的临床上主治各自的特点,这里讲的是经穴,因为马莳他就认为这个地方叫做“取其经”,指的是取他的经穴的意思。马莳他肯定是把《素问》的相还条文和《灵枢·经脉篇》的条文连贯在一起了,进行前后相注,所以他就直接提出来,一个是中封,一个是阳府,但有的人会问,取这两穴怎么取,其实如果是实病的话,就是肝气实的话,“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这种情况肯定是用泻法,用重刺激强手法,泻这个火。

如果是“虚则目䀮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这肯定是虚证了,这种情况下就是取中封,取阳府的这个两个穴的用补法,所以说针刺的手法,同样一个穴位,既能泻也能补。(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用药就不一样,比如用药,要么就是泻,要么就是补,它不可能同时进行,比如要是补肝的话,用大补肝汤,用杞菊地黄丸,或者是用其他滋养肝肾的这些中药。

滋养了之后,你就没法泻,它不可能同时的,你要么就补,要么就泻,但是针刺的手法可以在同样一个地点都一样的穴位,但是手法不同,它就有不同的效果。最著名的就是我们知道古代医家发明了烧山火,透天凉这个针刺手法,用烧山火的方法这个人就感觉热,用透天凉的方法,这人就感觉身体非常清凉。这也是针灸补泻的这种方法,因为咱们讲《黄帝内经》,就顺带手就把这些临床的方法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再往后,“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王冰注解∶“肝厥阴脉,自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头痛。胆少阳脉,支别者从耳中出走耳前,又支别者,加颊车。又厥阴之脉,支别者,从目系下颊里,故耳聋不聪,颊肿也”。他解释的是这个经络循行的这样一个部位,其实都是《灵枢经·经脉篇》里边的内容,这就是讲了为什么肝病出现气逆就会头痛,耳聋不聪,颊肿,为什么会这样,张介宾在分享他的体会∶“气逆上则上实,故头痛耳聋颊肿”。理解都是对的,一个是讲经络循行,一个是讲它具体症状。

再往后叫做“取血者”,就是取相关经脉的腧穴刺血的方法。刺血的方法,我们古代确实经常用,用相应的针,比较粗的针,现在门诊上都用三棱针刺血,刺血它不可能在你比如说在足三里那里刺血很少,刺血都是在哪里呢?都是在手指尖、脚趾尖或者是耳尖,这些尖的部位刺血,刺出来的血也不是说一下子放多少毫升,刺出来的血大多数都是一滴两滴这样一个情况,很少一部分,其实就是取强刺激,把经络激活,不通的地方给它疏通,疏通了之后,火就出来了,火为什么有呢?就是因为它憋那儿了才有火,你给他疏通开了之后,你像公路上全是车堵在一个地方,司机也着急,交警也过去指挥,特别着急,这个地方就好像上火了一样,等你把这个地方交通全疏导好了之后,来回车辆非常通畅,还有火吗?还有人按喇叭吗?还有人在那儿着急上火吗?就没了,所以大家记住,凡是上火的地方,大多数都不通,你只要把经络里的疏通了之后,就没有火了,古代疏通气血的方法,除了针刺以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刺络,刺络放血这种方法。(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