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方录(166-168)三承气

 它山客石 2023-08-01 发布于浙江

166.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60克   厚朴(炙,去皮)125克   枳实(炙)5枚   芒硝45

上四味,以水2000毫升,先煮二物,取1000毫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400毫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阳明府病,热结于胃,名之胃家实。热结于胃而成满、痞、燥、实者,均已大承气汤主之。满者,腹胁满急瞋胀,用厚朴以消气壅;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用枳实以破气结;燥者,肠中燥屎干结,用芒硝润燥软坚;实者,腹痛大便不通,用大黄攻积泻热。四味之用量非一定不变,应与四证之轻重相适宜。

(1)阳明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凡汗出过多,均伤气血。太阳病发汗过多,易于亡阳,因邪在表,主伤在气,次伤津液。阳明胃家实者,其热在里,热蒸胃液,外越为汗,则主伤津液,次伤在气,故易于亡阴。阳明病,若发热汗多不止,不大便,为亡阴之兆,须急泻其热,宜大承气汤。

(2)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下后病不解,心中懊侬而烦,则热邪不去,此时攻与不攻,要看大便情形。若大便中有燥屎丸,即胃中有燥屎,可攻。若只是腹微满,大便初硬后溏,无燥屎丸,不可攻。有燥屎,说明热邪仍盛,先前之下药力不足,宜大承气汤。

(3)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潮热是阳明府病另一特征。潮热,即发热时间如潮水涨退有定时,常于晡时(15-17时)发热。潮热而大便微硬者,里热已实,故可与大承气汤。所谓可与,即可与可不与也。若大便硬或有燥屎,则与之;只是微硬,若与之,当减药量;不硬者,里热未实,则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理当怀疑其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服汤后转放屁者,是有燥屎,便可用大承气汤攻之;服小承气汤后不转放屁者,至多是初头硬,后必溏,则不可攻之。能转放屁者,是其人大便已硬,肠胃中有空隙;不转放屁者,肠胃中虽有热,但大便不硬,无空隙,故屁不出。屎未硬者,不可用大承气汤攻之,攻之则寒气上逆,胀满不能食,得水则哕。误攻之后复发热者,必大便复硬,然已经下过,虽硬必不多,不可再攻,以小承气汤和之。

(4)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滑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阳明病,谵语,潮热,脉滑而疾,是热盛之证脉,但无大便硬者,仍不可用大承气汤攻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宜大承气汤攻之。吐或下,亡津液,表邪乘虚入阳明,故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即谵语也,则阳明府热已盛。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则大便必硬,故宜用大承气汤攻之。与未经吐下之潮热谵语区别在于,经吐下之后,其人亡津液,阴衰弱而阳邪独盛。若错过时机,攻之不及时,病剧者,阴微而孤阳无依,神明扰乱,热邪肆虐,攻心则不识人,攻脾则循衣摸床;攻肝则惕而不安;攻肺则喘;攻肾则直视。五藏六府俱病,病危矣。危在旦夕之际,若其脉滑,滑为邪气实,攻之仍有救;脉涩,阴将亡之兆,没得救。所以,须于病未加剧时便用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因已经或吐或下,其人津液已大伤。

(5)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六、七日病未解者,邪必入里。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即眼睛干涩不水灵,眼珠朦胧不清。五藏气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而火盛则水干,水盛则火灭,睛不和者,无津液以滋润也,故为火亢水干,内热已盛。无表里证,是太阳证已罢。大便难,是热在阳明府。热在胃,内热外发而身微热。所以,其睛不和,目中不了了者,是胃热极而阴水将竭,故属于热实危证,须急下之,泻热救阴,宜大承气汤。

(6)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小便自利则大便当硬,小便不利则大便不当硬,这是常理,小便竭其液也。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尚不足以证其有燥屎。时有微热,是热伏于内。内热攻肺则喘,攻心则冒。热至于喘冒,其势之盛可知,虽不集结胃中而大便硬,但必有部分大便已结硬。当结硬之大便壅塞时,则大便难;不壅塞时,随未硬部分一起出,则不难,故乍难乍易。胃中有燥屎,卧则不舒服,故不能卧。这是有燥屎的特殊情形,若用手按其脐腹四周,当可触感到有硬块。有燥屎,故宜大承气汤。

(7)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不大便五、六日,尚不能因此断定其有燥屎。不大便五、六日而出现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则燥屎定矣。燥屎结硬不出,堵塞大肠,故绕脐痛;燥屎秽气上攻则烦躁,不上攻则不烦躁,故烦躁发作有时,这是燥屎堵住去路之不大便,宜大承气汤。

(8)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用大承气汤下之,通常热去病解。今大下后又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这是燥屎复生,宜大承气汤再下之。所以然者,大下虽去燥屎,然亦虚其脾胃,伤其津液,阴弱而阳胜,稍有热则胃中干燥,复发不大便,烦满痛。或者下后急于饮甘噉肥,食热性食物,脾胃虚而不能消化,宿食结成燥屎。所以,大下之后,饮食宜先清淡。

(9)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愈,宜大承气汤。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

太阳病而谵语,是邪入阳明府。谵语者,言出无伦,不避亲疏,妄言骂詈,颠倒错乱,常对空独语,如见鬼状,声音高朗。经云,实则谵语。阳明热甚攻心而神明无主,故谵语。太阳中风,本自汗出,汗出则失津液,热盛兼津液失,则胃中燥,久则大便结硬成燥屎,一般只需以小承气汤主之,不宜径用大承气汤,以防下重反亡津液。确须用大承气汤下之,也须等到邪已过经,悉数入阳明府方可。下之过早,恐在经之邪未能除尽,反伤胃液虚其里,在经之邪乘虚而入,又成里实。本自汗出已经表虚,过早大下之引邪入里,故言表虚里实。邪实攻心,语言必乱。

(10)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尔。

阳明病,谵语是府热实的标志,热实则大便必硬,谵语有潮热,宜不宜用大承气汤,还须看有没有燥屎。判断其有没有燥屎的另一办法,是看其能不能食。胃热则能消谷,本当能食,反不能食者,必热甚胃干,有燥屎逆攻使胃不能收纳,故言必有燥屎五六枚,以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说明津液不干,脾胃之消纳功能正常,其热不甚,大便硬但未至燥屎,不须用药也能自愈。

(11)病人烦热,又如疟状,日晡所发日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大承气汤下之。

太阳病烦热,通常汗出则解。今病人寒热如疟状,晡时发潮热,是阳明府热特征,故言属阳明也。阳明府热,判断该不该下的另一办法,是诊其脉,浮中沉俱有力,按之且大谓之实,脉实是热实,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12)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痉病的发生,是太阳病发汗太多,腠理大开,表气不固,复感风寒。发汗太多则气虚津液伤,此时不注意保暖,风寒乘虚直击表里,太阳、阳病两经同病。阳明之脉循背上头,入齿环唇。邪客两经,故有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头热面赤,目赤头摇,卒口噤,背反张等证。

《内经》言热而痉者死。旧时乡下,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因重复感冒致死者,亦有所闻。口噤、齘齿,是阳明经热极阴血衰微;卧不着席,着席则痛也。胸满,邪壅于胸也。卧不着席,脚挛急,阳热已深,阴血立亡之兆。可与大承气汤速泻其内热,或可有救。

167.小承气汤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大黄60克  厚朴(炙,去皮)30克  枳实3

上三味,以水8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分温三服。初服汤当更衣(拉屎也),不尔再服,以利为度。得便即止服。

太阳病,若汗或吐或下后不解,此为余邪未尽。微烦,即热轻。小便数下夺津液因而大便硬者,非阳明府热大实之硬,故不宜大承气汤,只用小承气汤和之即愈。

168.调胃承气汤

大黄(去皮,酒浸)60克  甘草(炙)30克  芒硝75

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二味,煮取200毫升,内芒硝,更煮两沸,少少温服之。

(1)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仲景伤寒治法,邪在上焦则吐之。今伤寒吐后,胸不胀满,是上焦之邪已除。吐后腹胀满,是吐上夺津液,因而胃燥热壅。虽胀满而不痛,无大便硬,则热不甚,不须大小承气,用调胃承气汤即可。

(2)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汗出病解者,不当烦。汗出主要伤气,吐下主要伤津液。胃燥则烦。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烦。胃经吐下而心烦者,是阳明郁热之烦。胃热而烦,可与调胃承气汤泻其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