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第十三课:中医诊断的纲领 02

 淡然o10r4sxd6d 2023-08-02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浅学《零基础学中医》
恒宁乐园 |恒宁浅释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医诊断的一些纲领,而最基本的纲领就是「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里首先讲的是表里的辨证,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下「表证」(翻到教材的第137页)。
表证,是指六淫或疫疠等病邪经过皮毛或口鼻侵入我们的机体,引起以恶寒为主要表现的初期症候(恶寒,就是讨厌寒冷,害怕寒冷。)
「六淫」,我们学过了,「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太过时侵袭了我们人体,成为致病因素了,我们就把这六气叫做六淫或六邪,这六淫是外感的主要原因。疫疠,是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疫疠具有传染或流行的特征,而且是伤亡比较严重的疾病)。
像六淫、疫疠这些病邪,经过皮毛或口鼻(经过我们的皮肤、毛发、嘴、鼻子)这些地方侵入我们的机体,引起以恶寒为主要表现的初期症候,这是表证(从外而来的)。外邪侵袭肌表(肌肤表面),正邪剧烈地抗争,因此出现发热以及怕冷的表现。外邪束缚了肌表的经络,不通于是就痛了,所以发为头、身的疼痛(头痛或者身体疼痛)。
我们都知道「肺主皮毛」,在外邪的侵犯下,肺气失去了宣发的功能,就出现了咳嗽、气喘;由于病邪与正气的抗争在表,所以脉象就比较浮;要是看舌象(舌质、舌苔这里的表象),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变化。
图片
表证的发病机理与症状
看一下教材当中的这个插图(表证的发病机理与症状):
正邪相争(正气、邪气互相对抗),表现为发热怕冷;
邪气束缚了肌表,我们可能头身疼痛;
肺失宣降(肺气失去了宣发的功能),就出现了咳嗽、气喘;
因为这种暂时性的外来病邪停留在表,相对浅,所以脉摸起来感觉比较浮。
主编说,表证是外感病的发作初期,正气抵抗外邪于外的表现,具有起病急、病位表浅、病程短的特点(外感了病邪,发作的初期,正气抵抗外面邪气,暂时是在最外延进行抵抗的,所以发病挺急的,病位浅,病程短,相互的关联性没那么长),但是不能简单地把表证理解为皮肤的表浅病变(说它是表证,不是说只停留在体表皮肤这里,不是的),不能机械地以为皮毛的病变就是表证——那可不一定。这个「表」和「里」只是相对来说,这个「表」不是纯粹指体表,——这个大家要注意!
然后说说「里证」。里证(内里之证),是指病变部位在较深的体内,比如说脏腑、气血、骨髓出现了病态所反映出来的症候,这叫里证。里证的表现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和表证是相对应的。凡非表证(凡一些病症它不是表证),我们一般就把它归到里证的范畴(这个病症它不是表证,也不是半表半里证,我们就把它归到里证的范畴)。里证的特征(这种内里的病症),是没有恶寒与发热并见的症候,而是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里证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第一个原因,外邪侵袭了我们的肌表之后,表证没能得到及时治疗,外邪就得寸进尺进一步地向里传变,就形成了里证。所以里证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表证没有及时治疗,然后向内演化、向内传变、向内恶化,就形成了里证。也就是说,表证的严重化、内向化就形成了里证。
还有一种情况,外邪直接侵入到里边(直接入里),绕过了体表直接侵犯到脏腑等部位,中医称之为「直中」。就好像中箭了、中招了——直中。就是说,外邪没有在体表进行过多地停留,直接入到我们内在脏腑了,这叫直中。
主编解释了一下这个「直中」:伤寒病邪不经过三阳经的传变过程,直接侵犯了三阴经,初起即为三阴病,病情一般比较重。
我们知道,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是在我们四肢和躯干的外侧面,属阳;那么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是在四肢、躯干的内侧面,属于阴。外来的病邪要是先侵袭的时候,基本上应该是先侵犯我们的外侧,然后再侵犯内侧,它是有个过渡性,是吧?正常是这样子——先外后内,因为从外而来,它肯定先接触外面,再往里走。但是像伤寒病邪它不经过三阳经的传变过程,直接就侵犯三阴经了,也就是说,它在侵犯的时候直接先侵犯了我们四肢、躯干的内侧面了,它直接入里,这种情况叫「直中」(绕过体表直接侵犯到脏腑等部位,这是「直中」)。
第三种情况,里证的出现还可能由于饮食的失调、过度的劳倦、情志内伤(情志也就是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绪内伤,也可能直接损伤脏腑气血,也会产生里证。
这里讲了里证的三个原因:一个是由外向内转变而成;一个是外邪直接入里而成;还有就是饮食失调、劳倦或者情志内伤(自作自受)的结果。
里证在病位上(病的发作部位上)虽然统称为「里」,但是也有深浅的差别。一般来说,病变在脏的、在下的、在血分的,较深,病情较重;而病变在腑的、在上的、在气分的,较浅,病情较轻(病变在五脏的,病变在下的、在血分的,这病一般比较重;那么病变在六腑的、在上的、在气分的,较浅,病情一般较轻)。
「表证」「里证」讲完之后,主编又介绍了一种「半表半里证」。说,还有一种「半表半里证」,既不是完全在表,又不是完全入里,病位处于表里进退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为主要表现的,这叫半表半里证。
这里有个插图(表证与里证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下:

图片

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关于恶寒发热这一点:表证,恶寒比较严重、发热比较轻,但是里证,发热严重、恶寒比较轻或者不恶寒。也就是说,表证,一般是特别特别怕冷,发热比较轻;里证,是发热严重,它不一定特别怕冷。
病程(病的持续时间):表证病程短(病的持续时间短),里证病的持续时间就长。
出不出汗呢?表证,一般没有汗或恶风有汗(挺怕风,有汗);里证,一般都是出汗。
再看舌象:表证,舌苔比较薄、比较白,或者舌苔比较薄而且黄;里证的表现是舌苔很黄很厚。
脉象上看:表证,脉是浮数或者浮缓;里证,脉实或者迟紧。
——这个地方还是比较专业的,如果没有临床经常给人诊断舌象、脉象的经验,看到舌像、脉象这里还是一头雾水。但是这本《零基础学中医》,只是给我们打一个很粗浅的中医学基础,就相当于是幼儿园,所以在个别话题上谈得并不是特别深入,可能也是担心我们初学者无法消化。这本书是相当于我们一个幼儿园级别的入门教材,借助这本书打一个小小的基础,然后再看一些中医学院校的专业教材(比如说《中医基础理论》),会觉得那个要更深一些、更细一些。
好,我们再稍微复习一下今天的要点:关于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
表证,一般指的是六淫或疫疠等病邪经过皮毛或口鼻侵入机体,引起以恶寒为主要表现的初期症候。表证是外感病的发作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表浅、病程短的特点。但是表证并不是说皮肤病或者说表证就是体表病,这样讲也不对的,只是相对来讲表证在外表而已。我们怎么样形容这个表证呢?比如说战士们穿着盔甲上战场杀敌,敌人的武器一旦伤到战士们的时候,先伤的就是盔甲部分;但是如果对方的武器过于用力,盔甲被刺透了,这个病邪还会向内侵袭,表证就变成里证了,是吧?
然后主编也讲了里证,就是说病变部位在较深的体内,比如说在脏腑、气血或骨髓表现出来一些病态了,这些症候叫里证。那么里证的出现,第一种原因是表证的转化,表证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它恶化了、深化了或内化了,就成了里证,这是里证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再一个,外邪直接侵入内里,绕过体表,这也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对方拉弓射箭,一支箭直接刺透盔甲到达心脏,这叫「直中」。里证的再一个原因就是饮食的失调、过度的劳倦和情志内伤(可以理解为自作自受)导致的。
半表半里证,指既不是完全在表,又不是完全入里,病位处在表里进退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为主要表现的,这叫半表半里证。也就是说介于表里之间了,这叫半表半里证。
今天我们就先了解这么多吧。
非常感谢这本《零基础学中医》给我们扫医盲,也很感谢主编马可迅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