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两传医话系列丨擊法 一 至 十

 武医同修 2023-08-0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编者按: 台湾伤科泰斗 林两传医师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创建的林氏结构还原疗法的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对相关领域的思考和研究。林老师医文兼通,言而有据,俱出心裁;且行文流畅,体裁不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其文不仅可读性极强, 其理念更是犹如一盏指路明灯。自2020年起,德中教育公众号开设专栏转载林两传医话系列,邀君同行,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在成为明医的道路上。

 擊法 (一) 
林兩傳  2022.09.22 台灣桃園

擊法,簡單的說,就是敲擊或是拍打組織。敲擊是一個點,拍打是一個面。利用瞬間頓挫的力量,刺激組織,引起組織的收縮反應來引起改變。

當組織受到刺激,也就是感受到外來的張力,局部組織會收縮,而就整個系統來看,卻是尋求一種張力的重新分布,來緩衝這個瞬間外加的張力。所以被刺激的局部是收縮的,但是遠端的反應卻可能是放鬆的。針灸治療時,組織對針刺的反應,也是依著這種機制而產生作用的。

瞬間對局部組織的刺激,局部組織的收縮,對其他部分組織的作用,並不是像漁網一樣,在牽拉一處,其他部分經由物理性力量的直接被牽引。其中作用的機制,主要是組織間會維持一定的張力連貫,所以一處的組織收縮,其所造成的傳遞效應,是由各部分組織,透過張力感受器,主動調整和上下、左右鄰居的位置而來的。

所以要借拍打或敲擊的方式來放鬆、調整組織張力、改變組織結構,要清楚組織接受瞬間張力時的改變狀況,和可能的傳導方向、距離、深度,才是有意義的治療,尤其被拍打、敲擊的組織是肌肉或肌腱,產生的效果不一樣,深度和頻率不同,結果也不同。

因此有些治療方式,看見僵硬的肌肉,就想用拍打或是揉按該肌肉的方式去鬆解,這是有問題的。因為該肌肉僵硬,是整個結構網絡使用後,代償或說是張力調適後的結果。該肌肉觸摸下之所以是緊硬的,主要是整個結構網絡繃緊了,並不是肌肉本身休息後還無法放鬆,是被整個結構網絡所綑綁。調整結構網絡它就可以鬆解,不需要直接去「處理」它。直接暴力處理的結果,只是讓結果網絡張力更紊亂,局部的鬆解,只是讓張力轉移到一些緩衝空間裡而已。


     图片

 擊法(二) 

林兩傳  2022.09.23 台灣桃園

先討論擊法的工具。

擊法發生作用的關鍵,在刺激組織引發收縮,因此刺激的力量要控制得宜,尤其是單點的刺激,當刺激的力量太大,不僅不能控制組織的變化,還會傷害組織,這些微細的傷害,如果範圍大,反覆發生(反覆同樣的治療),將會使局部組織纖維化,像治療常見的肘壓、拔罐(不過肘壓、拔罐不算擊法的範圍)就是這類相同的傷害。

使用工具敲擊時,要考慮材質。當年我通宵師父,使用的治療棒是頗有份量的實心不鏽鋼棒,在點擊肌肉的時候頗好用,但是在敲擊肌腱或是骨邊的虛疊點時,卻會造成傷害,因此後來我認為最好用而且安全的是橡膠頭的神經檢查槌,小巧好控制又有彈性。

當然最好用、最方便的是醫者的手掌,因為手掌對於病人組織的反應感受最清楚,可以精準控制力量、方向、範圍,每一次都可以做微細調整,拍下的瞬間還可以有些許牽引組織變化走向的作用。唯一且無法解決的缺點是,持續的拍打,會傷害醫者的手,使醫者的手繃緊、僵硬,甚至纖維化,而降低敏感度。就中醫來說,不僅把脈精準度會下降,也會使心搏的脈動到末梢阻力增加,引發心血管的問題。

所以手掌的拍擊只能偶用,不應該變成醫者的常規治療方式。但是每個要學習擊法的醫者,都應該先從手掌拍擊開始,才能訓練手感,並弄清楚清楚局部組織收縮、遠方傳遞的變化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經常短暫練習,才能夠糾正工具敲擊中所沒有意識到的變化,尤其是出現在拍擊關節時,整個關節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敲擊所能明白的。

坊間還有一些拍打的工具,像是一把細竹籤綁起來的拍打棒,兩片竹片綁在一起的震動拍打棒,一團塑膠軟頭的拍打棒,這些也都有無方向性的鬆解的作用,但是材質太硬的像竹片,塑膠軟頭上有尖尖凸起的,都不是很理想,還是會有微細傷害的可能,所以一把細竹籤的,張力分散又有彈性,是最理想的。

至於牙籤、指甲尖的點刺,雖也是方便、常用而有效的工具,但是由於發生治療效果的概念和操作方式,都和擊法不同,所以歸類在針法的範圍內。

     图片

 擊法(三) 

林兩傳  2022.09.24 台灣桃園


擊法的作用,可以大概區分為兩類,一種是局部系統無方向性的舒解,另一種是肌腱、關節的精準歸位、對位。

先討論無方向性的鬆解、舒解。試著拿神經檢查槌敲擊下臂的肌肉,敲在腹面(屈肌側)的中央,力量輕輕的,皮膚表面有輕微的凹陷,感覺整隻下臂有輕微震動即可,速度大約一秒鐘兩次或者更慢一些些。姿勢是醫者輕輕托著被治療者的下臂,被治療者手肘彎曲、放鬆。大約用一定力量、速度敲擊2、30下後,再去觸摸肌肉,會發現整個下臂的肌肉都鬆鬆柔軟的,包括沒有敲擊的背面(伸肌)。

敲擊的速度太慢沒有辦法鬆開,如果速度太快,只能鬆解一些,更遠一點的地方,像手肘、手腕關節處,反而會變得更緊,力量太大,肘、腕也會更緊。在敲擊屈肌肌群的時候,適中的速度,在受刺激肌肉稍微收縮,但是其他部分的肌肉還來不及透過結構網絡完成代償的時候,下一個刺激又到來,因此該肌肉之外其他部分的結構網路,處在一種一直未完成代償的波動震盪中,整個下臂的結構網絡都會鬆解,原本每條肌肉所處的收縮狀態會被打破,因此所有下臂的肌肉都會放鬆,不管是伸肌還是屈肌都一樣,不管是有沒有敲到的肌肉都會鬆開來,這是透過整個結構網絡的鬆解。

這是一個說明肌肉收縮與結構網絡之間關係的最佳例子。常常看見或觸摸到的僵緊肌肉,並不是那一條肌肉即使休息也無法放鬆,而是被扭曲的結構網絡所綑綁,以致於鬆不開來。同時,藉著一條肌肉或肌腱的刺激,如果調整到適當的情境,是可以讓整個結構網絡鬆解,每一條都鬆,而且是往還原、流通的方向改變。

同樣的,一般坊間所賣的拍打器具,使用這種無方向性的鬆解方式,最好是在輕快、等速、一樣力量之下拍打,拍打在各個小系統裡肌肉豐厚的地方,引起的震盪均衡的傳遞到該小系統的每一處,讓結構網絡鬆開來,並不是像要煎、烤肉排把纖維打斷的概念,這是一種非常實用的保健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並沒有改變肌腱旋轉的方向,也沒有改變相鄰肌肉之間對位,因此對於真正的結構疾患,是沒有什麼治療效果的。

     图片

 擊法(四) 

林兩傳  2022.09.25 台灣桃園

曾經有一位上過我課的學員,帶她的先生來讓我看看。她先生腎萎縮做血液透析好幾年了,希望我能做些評估並給一些建議。

看到她先生,我非常驚訝,因為完全不同於一般做了幾年透析的病人那般皮膚黝黑暗沈,肌肉乾枯。他反而像一個健康人一樣,皮膚潤澤有彈性,肌肉還算豐盈。學員說,她每天幫先生做一種治療保養,才能如此。

在治療界,流行過一種治療,就是用手肘尖使力按壓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附著處,認為這些部位是身體各種疾患產生的原始部位。用力按壓可以刺激身體的結構、功能恢復。她告訴我就是幫先生做這種治療。

我說不可能!還沒有說明我的理由,她就接著說,這種治療現在分成兩派,一派是跟以前一樣,以肘尖用力按揉,另外一派是在各個點輕輕揉壓,以完全不產生疼痛為準。我說,這就對了,難怪先生可以這麼好。這要很有耐性、恆心才能做到。


結構的還原,要從末端的重新對位開始,調整要一層一層由淺而深完成。用力按壓各肌腱的附著點時,會使的該肌肉劇烈收縮,算是直接處理結構網絡的中段,不管結構網絡如何變化,都是扯亂了整個結構網絡,挪借其他部位的張力空間而已。

尤其是在按壓肌腱部位,使肌肉劇烈收縮時,結構網絡會更紊亂,會打亂原本結構,改變張力傳導路徑,也會改變循環狀態,因此疾病呈現的症狀也會改變。但是這種以打亂症狀為治療的手法,基本上很難被稱為真正的治療。

尤其是用肘尖使力按揉,局部組織會被破壞,進而產生更多黏連結構網絡的纖維化,而且重按肌腱時,肌肉的劇烈收縮,會使關節處的肌腱,及其外的包裹韌帶,產生更多的旋轉,來代償治療時的劇烈張力變化,這樣會使得結構網絡更錯亂,尤其是在終端結構網絡鎖住,沒有還原的情況下。

但是在全身各處的肌腱輕柔按壓時,由於沒有疼痛產生,因此不會有防衛式的劇烈收縮,反而像前面所說的,類似輕敲肌肉放鬆肌群的效果,由於全身各處的肌肉,也就是結構網絡,跟著鬆解,因此循環流通改善。所以即便是血液透析了三年多,依然在循環的表層,保持足夠的流通、濡養。

同樣的這種操作概念,可以用擊法來鬆解結構網絡,作為治療疾病的前段操作,鬆解之後局部錯亂才有辦法真正歸位、還原。

   图片

 擊法(五) 

林兩傳  2022.09.26 台灣桃園


急性症狀的緩解法

一些急性疼痛或是疼痛出現時間不久的症狀,擊法是個很有效且快速的療法,可以藉由前面提過的放鬆、舒解概念來操作。

疼痛的部位,雖然是系統代償下張力轉折的最大區,也就是系統裡的被害者,但是即使是被害者,也一定有「骨錯縫、筋出槽」的存在,才會有疼痛的出現。如果可以消除這種代償系統的張力,是可以某種程度還原骨錯縫筋出槽的。

不考慮結構錯亂出現的時間順序,一樣可以從結構張力的邏輯來解決。就像是不見得要知道是肚子繃緊、腳踝扭傷還是手臂使用過度造成的膏肓痛(肋骨歪斜頂住菱形肌),膏肓痛就有局部結構錯亂的明顯問題,所以我們也可以藉擊法鬆解或還原縱橫軸張力的方式,再調開肋骨,鬆解菱形肌張力來治療膏肓痛。

鬆解、還原系統張力,有兩個主要原則,一個是從遠端開始,一個是從表層往深層鬆解。因此擊法治療的第一步,就是敲手指或腳趾,鬆解終端筋膜。擊法只是刺激組織發生變化,不能用「敲開、敲碎」的想法去敲擊。

敲每個手指關節的伸屈肌肌腱時,輕輕點兩下就好。再來沿著手腕、手肘、肩帶上所有肌腱的附著處都輕輕的敲擊幾下,整個手臂都會變鬆,肌肉張力也會大幅下降。

如果只有敲擊這些部位而已,沒有將系統轉正,沒有對位的還原,則這樣的變鬆只是暫時的,用力抓握東西幾下,又會變回原形的,但這卻提供了後續結構治療重要的還原空間。

以膏肓痛為例。將兩隻手到肩膀的肌腱都敲鬆後(動作順暢,應該不需要兩分鐘,因為不需要非常精準),兩側牽引肋骨歪斜的力量都鬆開,就可以歸位肋骨和菱形肌。讓病人手臂抱胸低頭,摸到疼痛的菱形肌和下面的肋骨,讓病人抱胸的手鬆一點,敲擊那一根肋骨和胸椎交界的關節面,一面「輕敲」一面要病人病人抬頭低頭扭動,翻旋錯位的肋骨就可以歸位,然後讓病人回到自然鬆坐的姿勢,再輕敲幾下剛剛觸摸到繃緊的菱形肌,肌肉就還原不會痛了。

再說網球肘。如同前面說的一樣,先敲開手臂到肩膀的肌肉,肩區的要細緻一點,兩手都要敲,因為網球肘常常是橫軸出問題的。然後胸椎兩側的肋骨交接面也要敲,敲時病人要低頭抬頭的動,胸椎才會鬆開。然後用前面說的敲鬆肌肉法,敲擊下臂肌肉。最後敲在疼痛處的伸肌肌腱,要非常輕,微微持續刺激,病人屈肘下鬆鬆的轉動手腕,讓肌腱歸位。

腳踝扭傷,過了急性的腫脹期,也可以用擊法。將受傷的那隻腳的腳趾、足底、足弓處的肌腱都敲一下,然後腓骨長短肌肌腱,膝蓋附近(二、四頭肌,鵝足,腓腸肌、膕肌⋯)都敲開,要敲到大轉子、薦椎旁。鬆開整隻腳後,將腳踝彎曲到距骨完全陷入凹窩內,持續敲擊小腿內那一條放不鬆的肌肉,輕巧使整個網絡鬆開(不可重擊,引起收縮等一下會更嚴重)。讓病人腳踝扭動再伸屈一下膝蓋後,再用同樣姿勢反覆敲擊兩三次,將拉歪錯位腳踝的肌肉鬆開後,腳踝就不會痛了。

像這種無方向性放鬆的治療,對於嚴重錯亂或是長期慢性疼痛是沒什麼效果的,最多暫時好一下,因為很多緩衝空間裡的肌腱轉折,終端結構網絡的緊鎖,因橫軸牽拉的肋骨轉折,肌肉間的組織黏連等等,造成結構無法自然還原的原因都沒有解決。

   图片

 擊法(六) 

林兩傳  2022.09.27 台灣桃園

肌腱的敲擊

錯亂結構的還原,有兩個主要原則,一個是從終端結構開始,另一個是從表層開始。擊法的還原也不例外,從末端開始的治療,不管在哪一個部位,敲擊的過程中,要不斷感受到表裡層的結構網絡逐漸還原,所謂從表層開始,是需要勢的連貫,也就是在表層的張力左右旋轉中是一樣的,跨過關節時,張力也能維持連貫。

擊法裡,使用工具敲擊的部位有三處,一是肌肉的肌腹,二是肌腱,三是骨邊的結構網絡皺摺,也就是針法裡面所說的「虛疊點」,其中的一部分。

敲擊一群或一條肌肉的肌腹的鬆解和敲擊肌腱是有所不同的。肌肉的鬆解是整個小區域的結構網絡,同時包括伸肌和屈肌。而肌腱的敲擊,只有那一條肌肉,如果是一個肌群的共同肌腱,則只有那一個肌群。如果敲擊屈肌共同肌腱(像肱骨內上髁),則只有屈肌變鬆,伸肌的變化是因著屈肌而來的位置改變,而不是像屈肌一般的回正鬆解,更不像敲擊肌腹一樣的共振鬆開。

回正式的鬆解,首要的條件是敲擊前,要轉動關節將肌肉轉正,使肌肉左右兩側的張力一致,肌肉在對的張力狀態下,一收縮,會將相鄰的結構網絡,帶回比較對的位置,因此敲擊手指時,要將指關節伸展對平,下臂屈肌時,要處在下臂正位(尺橈關節外旋到屈肌攤平),二頭肌肌腱則要手臂下垂,尺橈關節外旋,手肘伸直。

而這樣的肌腱敲擊,只會歸位單一的肌肉(同一肌腱位置的肌肉),還原對位的同時稍微改變了肌肉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概念,在錯亂的系統裡,挪正一個單位,也就攪亂了其他單位,其他單位未必就是還原,但是原本的相對關係是確實改變了),該小系統裡的其他部位肌肉,則只是被動的移位。

前面曾說的敲擊肌肉則是肌肉收縮的旋轉力量被同步、等量的放鬆,因此沒有改變肌肉間的相對位置(也就是沒有改變結構網絡裡的相對位置),甚至在敲擊放鬆的同時,也讓一些跨關節系統裡的張力,轉移到下一個關節裡去了。因此肌肉雖然比較鬆,但是去壓觸關節面上的肌腱韌帶是變緊一些的。

因此理想的系統鬆解,也就是有方向性的放鬆,每條肌腱要敲擊的體位姿勢是不同的,遠近的次第不同,伸肌屈肌的順序也不一樣,肌腱敲擊的過程中,還要不時加入肌肉的敲擊放鬆,才能有效的還原而不是鬆解而已。

   图片

 擊法(七) 

林兩傳  2022.09.28 台灣桃園


敲擊手指肌腱的要領是手指必須伸直,如果手指有歪斜要掰正,每個關節要上下對齊,讓肌腱、韌帶可以跟著皮膚轉動(如解終端結構網絡一般),而且要在屈肘的情況下,讓手指跟下臂是連線對齊,手腕不能有旋轉(將舟狀骨外旋壓下),拇指的敲擊要將指頭外旋,攤開對掌肌,這樣敲擊完手指和對掌肌後,尺橈側的屈腕肌(在手腕上)也是同一姿勢敲擊,結構網絡才能鬆解開來。

如果手指、手腕有旋轉,敲擊時肌肉的收縮會扭旋整個結構網絡。敲擊伸肌系統的時候,手肘要伸直,類似上肢正位的姿勢(整個手臂,上臂下臂的腹背面要連接,不能有旋轉)。

腳趾頭也是,拉直腳趾頭,敲擊時腳掌不可以扭曲,腳掌要跟小腿脛腓骨的走向一致。至於足弓上下裡外側的姿勢,則有一的可循的原則。

肌肉要歸位、還原張力,先決條件是攤平綑綁肌肉外的結構網絡。而要攤平有兩個條件,第一是轉正肌肉的走向,擺位時將該條肌肉旋轉收縮的方向轉正,解除該條肌肉的張力。當將該肌肉轉正的時候,系統裡的張力會因為增加變緊,因為其他肌肉是處在被拉往張力更大的方向。

另外一個條件是是肌腱附著的關節骨位要對好,這樣肌肉肌腱完全對上,敲擊時肌肉收縮,才能牽引起止點的關節重新對位,遠方系統也依著這骨位滑移重組。敲擊前強迫骨關節對位,是需要外加一些力量在這個系統上的,當敲擊後系統裡的其他部分跟著轉正之後,張力會消失,也就是醫生固定的手,會感覺鬆開來。

由於敲擊時,系統會整個改變,因此不能從中段或系統中的任何一點開始,這是會打亂結構的,包括前面講的肌肉敲擊都是,雖然局部肌肉是鬆的,但是就整個大系統來說,未必是對的。所以鬆解要從最末端開始,才能逐一歸正。

但即便將一條肌肉肌腱轉正敲擊開,感覺系統張力下降,未必對這整個小系統的的部分都是對的,因為長久處在錯亂狀態下,相鄰的肌肉與肌肉之間的黏連狀態會改變,黏滯性增加(這要在講針法逐層分離時,才說得清楚),肌腱在附著處的轉折,也會有額外的黏連,被動牽引的歸位(被敲擊肌肉的上下左右鄰居),常常隱藏著微細的扭曲,這些扭曲,只有在旋轉、屈伸關節,造成肌肉相對的上下左右滑移才能觸診出來,也就是才能找出隱藏在緩衝系統裡的轉折。

對於長期結構錯亂的治療,就在於不同層次之間的逐層滑移,由深而淺,雖然每層間的張力落差不大,但是逐層滑移的結果,就有很大的變化。像我之前談針法的文章裡貼過的照片,一開始在三角肌末端(止點)扎出來的瘀青點,在肩帶肌肉系統歸位後,該瘀青點滑移離後來的三角肌肌止點差不多1.5公分。

另外一個能困難之處是許多不同肌腱交會的共同起點或止點,由於延伸出去的肌肉收縮方向不一樣,因此肌腱附近會結成一坨,手肘裡下臂屈肌肌腱起點和肱二頭肌止點最明顯,如何藉敲擊該處還原不同走向的肌肉,是有難度的技巧。

   图片

 擊法(八) 

林兩傳  2022.09.29 台灣桃園

使用工具的治療,不論是擊法、引法、刮法,主要都在還原不同層次之間的組織對位。對位的要領在不同的勢之下,組織間,不管上下、左右都要有足夠的緩衝間隙,讓組織在不同動態下,都不會受到限制、牽扯。像一個好的手臂,不管下臂旋前、旋後,伸屈手肘,肌肉都不可以有明顯繃很緊的線條、肌束。所以常常說小兒手臂還沒有長肌肉,其實應該是還沒有用壞。像這種稜線的出現,是網絡裡的緩衝空間不足,肌肉間的緩衝空間不足,肌肉沒有辦法依照原來的同心圓排列來活動。

排列錯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上下,一種是左右。上下是層次的問題,左右常常是有共同肌腱而有不同收縮方向所造成的。

不同層次的排列錯亂,主要來自遠近的變化。越表層的張力影響會在越遠處,主要來自皮膚的限制。由於遠端屈肌系統帶著皮膚的滑移,淺層肌肉被皮膚的牽引力量比較大,越深層的影響越小,淺層肌肉的張力,主要表現在皮膚滑移之後,皮膚跟肌肉之間的皮下纖維組織張力增加。

雖然來自遠端的張力,也是由於遠端的旋轉所形成的,但是表現在症狀或要治療的的局部,就成了深淺層次之間的對位問題。所以前面說的敲指頭及手腕上的肌腱,主要鬆解的是整個系統的皮膚及皮膚下方對身體淺層肌肉牽引的張力。

在手法操作中,要調整骨頭的時候,必須遠端系統對於骨頭的動態沒有牽制的力量,使關節裡的骨頭,可以伸屈或轉動到應該可以到的生理極限,這樣才能還原已經旋轉定住並拉歪骨頭的肌腱。關鍵在於關節可以活動到極限的時候沒有阻力。


同樣的,擊法在還原關節裡肌腱的旋轉方向時,一樣必須使該肌肉沒有被網絡牽引旋轉,這樣轉正骨頭方向,刺激肌腱時,關節裡的肌腱才有辦法轉正回來,不再牽引關節處在錯縫的狀態。關節的錯縫跟肌腱處在旋轉張力下,基本上是同一回事,互為因果。

所以如果觸診一個關節,或是一組肌肉,感覺有深淺層次對位有問題,就表示有來自遠方的系統沒有足夠的鬆解。所以想要用擊法或針法,鬆解肘內肱二頭肌肌腱或旁邊的屈肌肌腱,一定要在手肘伸直時,清楚的摸到肌腱,肌腱上面沒有另外像保鮮膜包裹住的結構網絡,才能夠扎針或敲擊,否則刺激的都還是淺層的肌肉,改變的都還是遠端,而不是肱二頭肌或是下臂屈肌。

深淺層次的判斷,主要靠關節的屈伸,改變皮膚跟肌肉之間的相對張力,看看關節屈伸時,組織間的相對繃緊或是可滑移的狀況,好的層次對位,關節屈伸動態中,深淺層次間不會出現筋膜的皺摺或是屈伸時的限制。

至於組織或是肌肉左右之間的對位,是依靠關節旋轉來檢查,轉動中相鄰一組肌肉、肌腱有不同稜線的突起,表示左右的對位有問題,這組肌肉存在著不同方向的張力。

因此在擊法的操作中,如果層次對位有問題,要還原時,須依靠系統的屈伸,在敲擊中,找到層次對位的情況下,敲擊肌肉、肌腱或類似虛疊點的位置,主要還是以遠端的敲擊為主。

如果是左右對位的問題,就要靠旋轉關節,來找出使組織或肌肉之間的張力或稜線消失的勢,再敲擊刺激使肌肉收縮,使系統固定在這種情況下。


   图片

 擊法(九) 

林兩傳  2022.09.30 台灣桃園

除了肌腱跟肌肉的敲擊,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擊法,就是類似針法針虛疊點一樣,敲擊虛疊點來分離、還原上下層次的張力。針法的虛疊點,可以在皮膚下,肌肉上,骨幹上,關節邊,在任何地方做張力層次上的分離。而擊法的類似點,則是在沒有明顯肌肉覆蓋的骨邊上,敲擊時力量可以直接傳遞到骨頭上,引起附著在骨頭上的結構網絡發生變化。

這些地方像手腕,下臂的橈側骨幹,手肘的內外髁及鷹嘴,肩區的肩峰、喙突、肩胛崗、胛骨的內側縁,足弓內外側,跟腱附近,腓骨下緣,膝蓋兩側,髕骨的上下緣,大轉子,腸骨(髂骨)邊緣,腸薦關節(骶髂關節),胸椎肋骨交接附近,顴弓,乳突等等。

前面所說的肌肉、肌腱敲擊還原後,雖然大體上張力會消失很多,肌肉、關節也會歸位不少,但是敲擊時肌肉瞬間收縮的張力,還是有不少會轉移到肌肉與肌肉之間或是肌腱在骨頭的附著之處。這時的觸診,轉動病人骨架,肌肉會跟著骨頭轉動,雖然沒有繃住頂卡的感覺,但是肌肉、肌腱會有不平順的起伏,會有相鄰肌肉的不連續感,以及深淺層肌肉不在一個同心圓裡一起滾動的狀態。

而同時關節處肌腱、韌帶的觸診,有問題的關節,轉動(或屈伸)關節面,會有骨頭的稜角,以及突起不能平貼骨面的肌腱、韌帶。

肌肉間的不連續、不平整,要看看張力是來自近心端還是遠心端,來決定敲擊該該處肌肉上或下的虛疊點,要處裡「類」虛疊點,因為肌腱敲擊過了,肌肉之間不能還原,是層次之間的黏連,不是肌腱的轉折。敲擊時要看看是屈伸(上下層次)還是轉動(左右之間)的問題,來決定肢體的動態,並由醫師操縱肢體的那一隻手,來監控敲擊時的變化。監控主要是看看操縱時,原來旋轉或屈伸的張力還在不在。

關節上的不平整(錯位、錯縫),在關節屈伸或旋轉時,上下層次之間會對位不上(也就是觸診時的淺層帶不動深層),這時候也可以敲擊在關節上的虛疊點。關鍵在轉動、屈伸關節時,如果深淺層都可動,只是對不上,那張力是來自遠端,所以在局部微輕敲刺激就好,主要是轉動系統遠端的骨架,看看是遠端哪個關節沒有辦法跟著系統動,用手對位那個關節,而被敲擊的關節上下層次就可以自然對位(因為該遠端關節上的肌腱已經敲擊過了,無法歸位,就必須要借助勢的調整,轉動骨位,再刺激來解開這段距離內的結構網絡,不明顯的深淺層之間的黏連)。

如果關節的屈伸、轉動,深層的不太能動,那就要一面敲擊關節的虛疊點,一面轉動該關節到精準的勢對上,引導深層動開去對位淺層,深淺層才能重合回去。

總之,(類)虛疊點的敲擊,主要是同時刺激了不同層次,甚至是不同方向來源的張力,藉轉動骨位的調整,在動態中刺激歸位。

   图片

 擊法(完) 

林兩傳  2022.10.01 台灣桃園

擊法如果用手掌的話,我們稱為拍擊。敲擊是一個點,拍擊是一個面。所以拍擊處理的是一個關節,或是一群肌肉。

由於拍擊沒有敲擊的精準性,所以主要處理的是類似擊法虛疊點處理的問題,直接處理肌群深淺層次的對位,或是骨關節的對位。

因為沒有辦法精準的敲擊肌腱,所以如果要用拍擊法去做敲擊法處理的末端網絡,就只能先將末端的骨位跟勢對好,拍擊在這轉正的勢上面,張力最大的地方,像如果要處理手的終端網絡,在攤平、轉正手指頭的時候,拍擊下臂屈肌張力最大的地方。

拍擊法優於敲擊法的地方,在於手對組織變化的敏銳度,遠高於藉工具傳來的回饋。拍擊的過程中,可以清楚知道上下不同層次間張力的來源,及拍擊時張力的挪移狀況。此外,固定的手跟拍擊的手,在拍擊的時候,可以做組織非常精準的對位,每一次拍擊的時候,可以依據上一次拍擊所造成的改變,做「勢」的微細調整。

像在解手的終端網絡時,每一次的拍擊,都可以做手指頭的重新對位,及拍擊時的方向和力量的調整。有點像在調整時,兩隻手引導的力量,改成一面引導一面震動,讓上下不同層次分開,這種震動式的分離,引導式的手法不太容易做到。

所以在拍擊肌肉做分離時,最重要的是勢,和遠端骨位的調整。藉勢和遠端骨位的調整,讓將被拍擊的部位,準備要分離的組織,上方的網絡可動,下層的不可動,拍擊刺激的時候,下層不可動的部分,會依著遠端骨位準備好的「回家的路」,分離收縮回去。

在拍擊有問題關節的時候,必須先將該關節往上跟往下的勢對好,淺層的勢對好後,下層一些的會繃緊,這時輕拍擊關節,引起一些震動,如果拍擊的方向跟力量深度剛好,則系統會變順,張力會下降。

所謂將關節系統的勢對好,比方說手腕,就是讓手掌到尺橈骨的張力連貫,拍擊時,可以感受到關節不可動的方向,也就是看看那一根手指的張力繃卡了手腕關節,這時候找到有問題的手指,對好大勢裡的小勢,也就是在大勢下輕微轉動遠處,再對上小勢,然後拍擊關節,可以感受到原來不可動的方向鬆解,有點像整骨藉骨位改變肌腱或深層網絡的手法。然後繼續尋找進一步不可動的張力來源。

拍擊時是製造一個淺層可動,深一層不可動卡住的狀態,藉不可動的頂卡力量去尋找張力來源。所以拍擊時的力量要很輕,剛好引起關節的輕微晃動,藉晃動去觀察。如果用力拍擊,關節震動開來,可動性大增,就以為治療好了,其實只是把張力轉移到上下關節的肌腱而已。所以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手法,習武的人,常有習慣性的力量穿透,尤其要特別小心。

像肩關節的對位,要先將肱骨到胸前、背後的張力對上,拍擊的時候由轉動尺橈骨,再轉動肱骨,旋轉、俯仰身體,一層一層拍擊,由淺而深,由遠而近,逐層對位肩關節內的張力。要用力拍,遠端的肌腱旋轉繃緊鎖住,再要解開就非常麻煩了。

用手拍擊的好處是可以看見系統不同層次的張力轉折,這些張力轉折在不同力量深度(都很輕)及拍擊方向下,會發生什麼樣的系統變化,這些系統變化,並不是用工具敲擊所能掌握的,所以前面才說過,手掌的拍擊是修正工具使用細膩度的必須方式,就像針法修正手法,手法修正針法一樣的。

最後切記一點,擊法只是利用刺激去引起改變,不是物理性的力量的衝擊,使系統瓦解崩潰!如果不能真正看懂我寫的這篇文,就不要輕易嘗試拍擊,那就不是拍擊或敲擊,而是「打擊」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