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的起点是不内耗

 普却信的人生 2023-08-06 发布于广东

你好,我是徐娥。

一、不停止内耗,所有的养生都是徒劳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

有时候,一天下来感觉心力交瘁,特别累。

细细想来,似乎又没有做很劳累的事,总有被掏空的疲倦感。

这就是“自我消耗”的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鲍尔斯特指出,尽管你什么都没做,但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大脑都会消耗心理的能量。

以至于执行力受到阻碍,最后导致身心疲惫不堪。

生活中,自我消耗的场景随处可见:

生活出点小错,便觉得所有人都在嫌弃、指责你;

别人的一句话,你会在心里揣测半天,浮想联翩;

想做一件事情,却又害怕做不好,害怕失败,瞻前顾后...

有人说,心情不好,吃什么都是毒药。

内耗的人最普遍的身体反应就是失眠、睡眠质量差、作息不规律。

一个人连自己的睡眠和作息都搞不定,谈何养生?

二、内耗的3种表现

1.过度在意他人,深度怀疑自我

很多时候,不是别人的光芒太耀眼,也不是别人的言语太无情。

而是,你对别人的在意度太高,进而让降低了对自己的认可度。

目光注视着别人,势必会模糊自己。

正如《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中所说: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自我否定和批判,是世间最残忍的心理战役。

2.内心高度敏感,凡事往自己身上套

别人的每个眼神,每句话,你都异常敏感,不自主地反复揣摩,往自己身上联想。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日常所有的风吹草动,都会在敏感的人内心激起一阵波澜。

生活纷杂,个人太小,其实,多数事情都与你无关,是你硬要往自己身上套。

情绪跟着思路东奔西走,困顿便油然而生,快乐也就越离越远。

3.做事瞻前顾后,习惯性拖延

你是否也是这样?

计划时踌躇满志,行动时犹豫不决,一切还未开始,已被臆想打败。

忧虑如一谭泥沼,你越在里面挣扎,往往就陷得越深。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过:“所谓人生困境,不过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生活中,多数的烦恼,都是杞人忧天,多数的困境,都是固步自封。

心中顾虑太多,是给计划设置阻力,当心灵套上枷锁,行动必被拖后腿。

三、拒绝内耗的小技巧

1.放弃完美主义,接纳自己

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每个人独特的印记,

余秀华在《爱》中写到:“生活总是给好的一面给人看,另外的一面,是要爱的。”

人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把放在别人身上的目光拿回来,方能获得安宁。

2.学会课题分离,不介入他人因果

把自我与他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你怎么做,是你的课题,别人怎样看待你,是别人的课题。

当你学会区分人生课题,便不会被别人的言行牵制,更不会坠入执念的泥沼。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不圣母心,不自我感动。

3.凡事先干起来再说

给思想做减法,行动做加法,是改善拖延最好的办法。

与其思前想后,不如行动代替忧虑,唯有第一个齿轮先转,现实才能踏上进程。

凡事先干起来,能解决生活中80%的烦恼。

4.阅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杨绛先生有句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没事别乱想,有空多读书,用文字填补心灵的空洞,斩断忧思的滋生。

当你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内耗也就不治而愈。

书中自有everything。

当你扩大了眼界、提升了格局、学会了分析、掌握了逻辑……你会有一种打开智慧的狂喜。因为一切尽在掌握。

“内耗就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斗争,不用等别人动手,自己就把自己耗尽了。”

心理内耗,是一场个人的战役,别人拯救不了你,只能自己管理好自己。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不是掌控身材,不是控制情绪,而是停止内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