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履秋老治疗干燥综合征——柔润增液、化湿辛香

 quzhangke 2023-08-09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中医书友会
第359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提到燥,总是想到阴津不足,要养阴生津润燥。但是津液亏损除了生化不足,还有可能是运化输布失司导致。汪履秋教授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时善用辛味药,就是强调“通”在润燥中的重要性。(编辑/依伊)

—本文约1400字,预计阅读4分钟—

图片

汪履秋治疗干燥综合征医案二则

作者/徐青

图片

简介:汪履秋(1919~1999)男,江苏兴化人。曾任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主任、江苏省卫生厅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汪教授从医近六十载,主要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外感时病及内伤杂病的治疗,特别是在肺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等时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白塞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以及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肝炎、肝硬化等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在中医理论上,提出了“劳苦伤阳,优裕伤阴”的观点,对临床指导意义较大。

汪履秋教授长期从事风湿病研究,临证经验丰富。笔者在宁进修期间,曾有幸随汪老侍诊抄方,深受教益。兹举汪老辅用辛味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之医案二则,以供参考。
一、柔润增液寓以辛通治案
王××,女,54岁,教员。1992年4月17日诊。
口眼干燥1年余,经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干燥综合征”。刻下口干咽燥,目涩泪少,食道涩滞,干食难以下咽,大便不畅,阴道干涩,肢节疼痛。舌红、苔少,脉象细弦。此属阴虚津亏。治从养阴润燥,兼以和络

图片

处方
南沙参10g,麦冬10g,石斛10g,玄参10g,生地12g,制半夏10g,知母10g,木瓜10g,怀牛膝10g,绿梅花3g,生麦芽15g,甘草3g。每日1剂。



4月28日复诊:服药10剂,口干咽燥目涩及阴道干涩等症有减,然仍苦食道干涩,脘膈隐痛,饮食少进。遂予前方去知母,加佛手片5g。续进14剂,诸症缓解而病情好转。
  • 按:
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燥为主症,可归属中医燥证范畴,阴虚津亏为其主要病机。“燥者濡之”,故治疗以养阴生津为主。然津液的敷布离不开气化之机,辛味药能行气、助气化而敷布津液以润燥,正如《内经》所云: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汪老在养阴濡润药中参入半夏、佛手等辛味,乃寓辛通行气、化液润燥之意耳。

二、化湿辛香宣通津液治案
黄××,男,54岁,干部。1992年5月12日诊。
干燥综合征因于类风湿病,口干咽燥,肢节酸楚,尻尾疼痛反复半年。经补肾养阴、祛风和络之剂治疗2月,尾骶疼痛好转,风湿病症好转,然口干咽燥始终未衰,干咳不爽。舌苔灰黄厚腻,脉细而滑。一派夹湿之象。今治以化湿为法。
图片

处方
藿香10g,佩兰10g,苍术6g,川朴花5g,半夏10g,苡仁12g,石菖蒲5g,桃仁10g,红花10g,泽兰12g,枇杷叶(布包)10g,佛手花5g。



进上方14剂,口干咽燥诸症好转,病情基本稳定。

  • 按:

燥症的产生多由于津伤失润,但也可因气滞湿停、津失敷布所致。治本之法在于化湿利气,宣通津液,所谓“散湿润燥”是也。

汪老取藿香、佩兰、苍术、半夏、菖蒲等辛散湿邪而流利气机,以川朴花、佛手花、红花等辛香宣通,行气和血,则气血调和,津液敷布通畅,其燥得解。实为灵思妙机,治燥之变通举措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