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张孝祥)》详注 译文 鉴赏 试题 答案||2022-2023苏州高一下期末考试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08-10 发布于甘肃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张孝祥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 隋炀帝 开 汴河 时曾制《水调歌》, 唐 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宋 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本词作于词人1165年到任广西静江(今桂林)府不久。次年,词人因谗言被罢官,北归途中作《念奴娇·过洞庭》。

2、张孝祥:(1132年—1170年)宋和州乌江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历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除知抚州,莅事精确,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决繁事,庭无滞讼。为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后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知荆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粮。以疾致仕。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词》。

3、今夕何夕:今晚是什么日子啊。多用作对美好夜晚的感叹语。出自《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4、赏心亭:亭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为 代的 金陵 胜迹。 词人曾在此地与南宋主战重臣张浚有交游。

5、追忆:回忆;回想。

6、万井:千家万户。

7、笙歌: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泛指奏乐唱歌。

8、扶路:沿途。

9、遨头:宋代 成都 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纵观,称太守为“遨头”。

10、玉界:天空。

11、银阙:指代明月。

12、珠箔:珠帘。

13、琼钩:如玉的帘钩。

14、驭:驾驶车马,这里引申为驾风。

15、shēn横斗转又作“斗转参横”, 北斗转向,参星横斜。表示天色将明。

16、搔首:以手搔头。焦急或有所思貌。

17、悠悠:思念貌;忧思貌。

18、老子:老年人自称。犹老夫。

19、聊复:暂且。

20、淹留:羁留;逗留。

译文: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张孝祥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啊,我今年在桂林过中秋节。同样的良辰美景,让我不由地回忆起去年呼朋唤友在赏心亭过中秋的情景。千里江山,如诗如画;万户千家,彻夜笙歌,沿途都是来看太守的熙熙攘攘的游人。天空高挂着一轮明月,珍珠串成的帘子都高高卷起,挂在如玉的帘钩上。
我乘风而去,忽然被吹到,这五岭旁边的桂林。明月还和去年一样,美好依旧,脉脉地照着我登上高楼。楼下水明如镜沙静如茵,楼边参斗横斜,我以手搔头,忧思满怀。老夫我兴致不浅,暂且在这多待会儿。

简析:

这首词写诗人在桂林过中秋节时触景生情追忆往昔感叹今朝的深沉意绪。
上片主要写诗人对去年中秋之游的追忆。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首二句扣题而发,上句使用《诗经·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今夕何夕?见此邂逅。今夕何夕?见此粲者”的典故,一方面,写中秋之夜月色之美好,照应题目;一方面,反用典故,暗寓与友人的分离之苦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句,此地,指诗人所处的桂林。诗人特意点出“此地”,一则与题目中的“桂林”呼应;一则,也流露出诗人远处“岭边州”的失意与落寞。过中秋,既与题目照应,又为后文追忆旧游作铺垫。
从内容上说,三到七句为一层,由“追忆”二字总领,具体写诗人对去年中秋之游的回忆。
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三四两句的正常语序为:追忆去年唤客赏心亭上游。追忆,即回忆、回想,表明诗人的笔触由实而虚,从上文对当前的实景的叙述转入对往昔虚景的描写,同时在结构上统领下文。另外,诗人特意写道“唤客”“赏心亭”,客是谁?为什么是赏心亭?结合背景,我们可知,诗人在此并非泛泛地回忆去年的中秋之游,诗人回忆的是去年中秋节在赏心亭中与南宋主战重臣张浚的交游。这样写,一方面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对友人张浚的思念;一方面,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始终不渝的抗金报国的决心。
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这五句,具体描写去年中秋之与所见的美好景色。诗人从面上入手,运用试听结合的手法,勾勒了明月皎洁、江山如画、万家笙歌、倾城欢娱、人人赏月的壮丽、热闹、欢乐的中秋月夜游乐图。同时,诗人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中秋之游的快乐以及二人志趣的投合、心意的相通,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雪耻报国的志向以及当下的落寞无奈之情。
下片由虚而实,诗人收回思绪,着眼当下,写在桂林过中秋的所见所感。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这三句写诗人于乾道元年六月被起复为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的事,此前因张浚仓促起兵北伐战败被罢相,张孝祥受到主和派的排挤而被罢官回家。但是,在诗人笔下,这样的人生经历却别有韵味。驭风去,即乘风离开,当指诗人被罢官的经历。这一打击,在诗人笔下,非但不显得沉重伤心,反而显得云淡风轻仙气飘飘,诗人仿佛不是被免官罢职,好似马上要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这样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富贵的淡泊与鄙弃以及自身高洁美好的情怀。换言之,即对主和派的鄙夷不屑和高洁自守的高傲与坚贞。忽吹到,岭边州,当指诗人被起复担任静江知府。岭,指五岭,过此岭即离开了文明开化之地而进入荒僻蛮夷之中,前代诗人多于此际悲不自胜。在诗人笔下,自己好像是在游仙的过程中,忽然被大风吹到了这个偏处岭南的小州。州小且慌,又远离政治中心与抗金前线,一种身不由己、失意落魄之情油然而生。
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此二句写诗人在美好月色中登上高楼。其实,这里暗含着强烈的的对比:首先是“月”和“我”的对比,“月”依旧而“我”非“我”,如何不让诗人感慨系之?其次是“月”之无情与“我”之忧愁的对比,月亮自可依旧皎洁美好,诗人却无法欢畅如昔;最后还有今昔对比,昔日的相聚和快乐与今日的分离和痛苦。重重对比之下,让诗人陷入低沉、暗淡的心绪之中。
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这三句写诗人登楼之所见与所感。前二句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色,一切依然是那样美好,进一步展现上文的“依旧”。同时,诗人在写景时,有意突出景色的“静”。参横斗转写当时的天象,暗示时间的流逝,也透露出诗人独自在楼上彻夜未眠的情形。这样写,在与上片中秋之夜的欢乐热闹的对比中,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寥落、低落抑郁。第三句,诗人通过“搔首”动作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思与难解的心结。思悠悠,诗人直抒胸臆,写忧愁如煎的心绪,足见诗人忧思之浓重。
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老子,即老夫,老年人的自称。一个“老”字,一方面点出了诗人年老的状况,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失意之情。兴不浅,即兴致不低。聊复此淹留即暂且在此待会儿。诗人虽然忧愁满怀,但是至少眼前还有美好的月色以及美好月色带回的买好回忆,至少还可以让诗人获得片刻的慰藉,故而,虽然夜已残天将晓,诗人还是要在这里多停留一会儿。这样写,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昔的眷恋、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梦想初心的执着。

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①

张孝祥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②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①本词作于词人到任广西静江(今桂林)府不久。次年,词人因谗言被罢官,北归途中作《念奴娇·过洞庭》。②赏心亭位于建康(今南京),词人曾在此地与南宋主战重臣张浚有交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词的上阙抚今追昔,回忆过去自己在赏心亭的经历,同时写出了眼前桂林百姓笙歌不断、庆祝中秋的美好画面。

B.“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两句是对月夜景象的着意描摹,与“玉鉴琼田三万顷”这句都具有景中含情的意味。

C.词的下阕写自己游兴不减,月下登楼赏景,既有夜晚难眠的“搔首思悠悠”,又表达了不会长期滞留于此的豪情。

D.本词和《念奴娇·过洞庭》都用了虚实结合、比喻等手法,语言风格上也一以贯之,体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

16.这首词起句“今夕复何夕”,《念奴娇·过洞庭》结尾句“不知今夕何夕”,都有感于中秋而赋“今夕何夕”,两者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词作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