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情绪低落,是你内心自卑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8-15 发布于江苏

作者:周雪琴
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刘禹锡年逾古稀时,在《子刘子自传》中描述了自己时乖运舛的一生:

王族后代真假难辨,但天资卓越,傲视同侪;
立志繁荣大唐,朝廷里却尽是谰言中伤;
历经皇权更迭,变革失败,生离死别接踵而来;
仕途蹭蹬,婴疾于床,孤身自传……

如此时运不济的人生,但他写给自己的铭文却是:

我出身高贵,也算长寿,这是上天赐予我的福分;多灾多难,这是命运对我的考验;怀才不遇,蜚语缠身,但我于心无愧;日薄西山,但我会安然无悔地离开这茫茫天地。

原来,所遭所遇,不过是老天编造的一场戏。

曲中人按着既定情节走,但自身的情绪好坏全凭自信与否。

刘禹锡不管处境如何落魄,他都坚信自己参与的改革无可非议,坚信自己天赋异禀。

而红尘中人时时情绪低落,不过是因为内心自卑。

01

越自卑,情绪越糟糕


黑格尔说:

自卑往往伴随着怠惰,往往是为了替自己在其有限目的的俗恶气氛中苟活下去作辩解。这样一种谦逊是一文不值的。

对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来说,苟活只是麻木,自卑是完美的伪装。

自欺欺人也许能让自己看上去过得很好,但是反复的喜怒无常,半夜辗转反侧的不甘心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时,作了一首诗《昏镜词》。

制镜工陈列十面镜子,其一光洁如新,其余九个雾蒙蒙的。

有人提出意见,制镜工才笑着解释:

“镜子是要与人容貌相宜:姿容俊美者自然选清澈的镜子,面有瑕疵者会选模糊的镜子。但喜欢模糊镜子的人数不胜数,选择清澈镜子的人十难有一。”

刘禹锡评价:“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自卑的人比谁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但越在意反而越容易矫饰伪行,越容易因他人随意的只言片语破防。

与其沉溺于情绪波海中,不如正视不足,用实力让自己强大起来,自信起来。

曾国藩而立之年进入翰林院,田舍郎出身的他无法在黑暗官场上左右逢源,甚至被上司革职,只当了个没有薪水的候补检讨。

这一度让他十分自卑。

为了建立信心,他笃志阳明心学,参透并奉行“内圣外王”之道,甚至以此教导自己的弟弟们。

当他扫除一切阴霾,变得坚定且自信后,四处拜师求学,至此机遇不断,遇到不少伯乐提拔,最终跻身朝中大臣的座上宾。

人若自卑,看到的俱是缺陷与嘲讽;人若自信,看到的俱是价值与认可。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世人皆有弱点。

真正的能人,不是毫无情绪波动,而是善于调节情绪,勇于改善自身不足或者扬长避短,凭自己的实力消除自卑。

02

越自信,情绪越稳定


诗人但丁说:“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信心能让你镇定自若地面对任何艰难曲折,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情绪稳定,遇事越容易迎刃而解,生活也会越顺心。

《历阳典录》记载,刘禹锡在和州担任刺史时居于斗室,写下《陋室铭》。
许是刘禹锡被贬人尽皆知,又或是有人示意,和州县令不断给他下马威。

先是不让他住官舍,而是被安排在城南面江而居。

见刘禹锡悠哉地“面对大江观白帆”,又让他住在县城北门,住房面积更是大打折扣。

结果刘禹锡依旧坦然自若,和州县令便气急败坏地给了他一间专室,门前还搬来一块石头。


刘禹锡瞬间灵感迸发,千古名作《陋室铭》一气呵成,还请“柳公权书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人生在世不称意,犹如困居一隅,越是在意,越会任由自卑内耗自己的情绪。

哀吾生之须臾,叹磨难之漫漫,我们的情绪经不起无休止地折磨。

让自信充盈内心,双眼充满神采,才能敢于直面生活中的种种困苦。

清代作家蒲松龄家道中落,乡试屡次落榜。

他批判科举,又渴望通过科举来光耀门楣,并坚信自己才华横溢。

偏偏他又痴迷于鬼狐之说,旁人的规劝甚至诋毁他都置之不理。

他自题一副振奋人心的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最终,他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并在年逾悬车时获得了“岁贡生”的头衔,被尘寰杂事牵绊时,不要局限于眼前的阻碍,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些。

透过历史的厚度和时间的维度,客观看待自身的遭遇。

你会发现,所有的艰难险阻不过是岁月长河中的几粒沙。

正如刘禹锡所说:“世情闲静见,药性病多谙。

当你具备足够的信心去克服困难,哪怕所求所得来得晚一点儿甚至不来,这段默默沉淀的时光就已弥足珍贵。

03

比起调节情绪,培养自信更为重要


刘禹锡这一生,流离转徙,“二十三年折太多”。

但一提到他,脑海里率先浮现的,仍是那高吟“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自信的形象。

阅尽千帆后,发现:

支撑自己敢于对抗周围打压的,不仅仅是控制情绪后的冷静,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自信。

在朗州磨炼了九年的刘禹锡,被召回长安。

归来仍是少年的他,意气不改,两首桃花诗讽刺朝中哈巴狗,即便两度被贬也不足为惧。

第一首《玄都观桃花》:“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被当权者认定挑衅,被贬岭南,又辗转和州。

一晃十四年,刘禹锡从神采飞扬的少年郎变为苍颜白发的老者,再返京城依旧自信张扬。

第二首《再游玄都观》横空出世:“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诗坛沉默,官场议论,年近耳顺的刘禹锡又离开了长安,再也没有回来。

两首诗,表达的不仅是讥讽,更是对世事无常的看淡和超脱。

司马光说:“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这是一种历尽沧桑的坦然,亦是对自身本体的超然自信。

遇世事纷扰时,与其隐忍不言,不若看淡浮华,时刻自信处事。

淡出政治舞台的刘禹锡,与至交好友白居易在洛阳重逢。

两位垂垂老矣的诗人,都在面对岁月带来的病痛侵袭。

以“乐天”著称的白居易也不禁悲从中来:“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刘禹锡微微一笑,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生自信若此,何事须得挂心头?

梁启超说:“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唯有自信者,才能安之若素,情绪稳定;而骄傲者多心浮气躁,刚愎自用。

培养自信到一定程度,它会化为养分,使眼界开放,心境澄明,如圭如璋。

培养自信到一定境界,会发现人间牵绊如天地无穷,而人生似沧海一粟,反而不再执着于求而不能。

如此,便也烦恼尽消了。

04

写在最后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写道: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我们因自卑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当一个人超越自卑,自信与从容便会由内而外地散发,从而形成独特的气质,这往往影响着一生的幸福。

若因自卑,便画地为牢,自怨自艾,终将固步自封,经不住任何风吹雨打;若自信大方,便不惧荆棘载途与冷言冷语,勇猛精进,不断学习与成长

人唯有超越自卑,建立自信,才不会被一时挫折永久绊倒,勇往直前。
-作者-
周雪琴,网名雪霁天晴,00后,聚诗词于心,集灵气于目,方能以柔克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