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ERP【14】基础数据总结

 坚定前行 2023-08-19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图片


1、基础数据应用

图片

物料编码(库):编码和物料基础文件(物料自身参数和业务数据)。

BOM:不用说, 哪都用到(贯穿全流程,整个业务流程都是围绕产品-物料来的)

提前期:用于计划(MPS,MRP,采购计划)

工作中心:用于能力计划,成本核算以及生产作业任务分配(计划、加工。成本,数据包括能力相关数据(主要是时间)和成本相关数据(主要是费用))。

工艺路线

用于能力计划(工艺路线定义了工序顺序,工序对应工作中心,工作中心是能力计算单元,就是这么个关系),

物料提前期(物料有采购件、加工件,采购件有采购提前期,加工件有加工提前期-5种作业时间),

作业计划(作业计划安排到具体工序,提前期(批量完成某道工序时间),占用工作中心时间,用料情况(数量),这里的计划主要就是时间和数量关系,这里的数量(包含成品和物料)通过不同科目来定义就成了项-Y轴,时间(时段)-X轴,对应数量就是数据,一张计划表就出来了)

加工成本(这里主要用于计算直接人工,工艺路线定义了工序的时间定额,和间接分摊费用(用到工作中心数据)以及外协工序的成本,直接材料费用在BOM里面(主要看批量和产品结构,和工序本身没什么关系))。工序的关键词是额定工时,BOM的关键词是结构用料量。

工艺路线和工作中心是对应的,所以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加工进度(看物料当前在哪道工序,工序完成情况如何)

在制品状态(当前在制品在那道工序或之间,完成情况如何)

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产品对物料的需求(MPS满足独立需求)(MRP计算相关需求)

独立需求-相关需求

独立件-需求件

客户需求的产品-物料

MPS-MRP

RCCP-CRP

都是对应的。

工作日历:生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时间安排和计划产量。

工艺路线定义工序和工时定额,对应工作中心,一个是生产步骤,一个是生产能力单元,BOM是产品结构和用料量,三者的关系是产品维度数据,步骤维度数据,生产设施能力维度数据。

工艺路线将工作中心组织起来,结合BOM得到工序的用料信息。

图片

这三种基础数据对象,都包含一个主文件(自身参数信息+用途数据),都为其他相关业务提供依据和数据,分别是业务过程的三个维度信息。

在编制基础数据时,首先毫无疑问是物料编码(库)和物料清单。然后是规划工作中心和主文件参数及数据,最后是工艺路线。(有了工作中心后,制定工艺路线的工序才可以与之对应)。在制定BOM时注意为物料指定提前期。

ERP是从需求开始的(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后面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两个需求展开的,比如计划(MPS,RCCP,MRP,CRP)都是和需求对应的,生产过程是在完成相关需求的同时,实现独立需求的过程,即从物料到产品的过程。

需求-计划满足需求-实现需求-考虑投产/成本-实现供需和利润,达到合作共赢就是这么一个过程。ERP的目的是通过内部、外部的业务管理,信息整合,首先使业务能够正常运行,达成目标利益。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业务过程的实时记录和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加工、数据体系化,资产化、服务化。

最后通过数据服务来实现洞察,为战略、战术、计划、执行等一系列过程提供有力且准确(应该说精确)数据支持,提高自身产品、服务质量,重组或优化业务流程,或者对外提提供服务都可以。

这里融入了一些数据中台的理论,之前看到说ERP无法解决瓶颈问题,其实不然,如果从没有ERP到准备上ERP,要想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可能有难度,如果已经实施了ERP并且运行一段时间,有足够完整合理且准确的数据,此时要解决一些瓶颈问题还是可能的。

如基础数据,这里基础数据要求是100%准确,但是并非100%合理或者高效,可以在业务运行的过程中,根据业务结果和数据反馈,反过来改进这些基础数据。这同样是一个闭环结构,制定基础数,用于业务,反馈改进,然后再用于业务。。。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利用这样的闭环,而不是做完就结束了

比如软件项目的开发,如果没有闭环观念,每一次都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都困难重重。如果利用闭环,就可以从某个项目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经验或教训,改进提高后再作用于新的项目,如此不断的反复。

其次,闭环的效应一定要量化,当代管理学的理论是将一切抽象的理想化,感官化的东西进行数据化表达,没有好像、似乎、应该、大概、几乎等模糊词汇,而是一组组具体而明确的数据。

<昨天收到一份能力评估表,还是可以的,说明至少有能力计划的观念,问题在于量化结构太过于模糊和笼统,意义不大,软件行业应该比较直接的,尤其对于能力数据,可以就是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3分就是3分,5分就是5分,量化越细致,越精确,对于能力评估越准确>

从供需的角度来看,项目需要一份技术栈的checklist,每个技术人员有自身的技术栈checklist,两份技术栈数据简单一对比,项目的技术能力适应情况立即有了清晰的数据结果。 

如果结果是满足,当然可以,如果能力小于目标或计划负荷,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1.降低负荷 (对于缺乏的技术或能力,可否通过其他途径弥补,比如分配到其他团队或人员,或者指派到外协,或者有替代的解决方案,或者直接去掉这些需求或将这类需求放到下一期)

2.增强能力(可否增加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人员到工作组,通过学习、培训的方式掌握该技术、通过外协来承担该技术,通过采购来直接购买相应的技术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