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先入齐投奔鲁昭公,后返鲁被叛臣邀请入仕,最终被鲁定公重用

 伯山的书山学海 2023-08-23 发布于广东

孔子早就有走仕途实现自己抱负的想法,不过最开始孔子只是作为季孙家的家臣,被任命为委吏,负责管理仓库。

由于孔子有自己的信念,与上级玩不到一起。孔子知道自己仕途没有前景,最终辞职下海开办了春秋第一家私人学校。

1.投奔鲁昭公

由于季孙家执掌鲁国的政权,在鲁国没有了对手,作为季氏家主的季平子就显得格外跋扈。

季平子因为听信谗言杀害了季公若的家臣,坐实了他的罪名,引起季公若对他的仇恨。

后来季平子又因为斗鸡惹恼了郈氏,因为插手臧家的家事引起臧家的不满。

在季公若陪同叔孙婼前往宋国为季平子说亲时,季公若凭着自己的亲密关系想要劝阻这段婚姻,最终却失败了。

季公若害怕以后此事被季平子得知,自己反受其害,于是就劝诱鲁昭公的太子一起攻伐季孙家,并让他劝鲁昭公一起。

鲁昭公知道后,找来郈昭伯臧昭伯询问,听完他们的回答后一度有些犹豫。不过在听完子家懿伯的劝告之后,鲁昭公放下了这个念头。

不巧的事在当年祭祀的时候,因为三桓的缘故跳祭舞的演艺人士不再属于公家,这次人又都被季孙家抢走了,于是鲁昭公一下子上头了。

于是鲁昭公联系郈昭伯和臧昭伯,再配合内线的季公若,打了季孙家一个猝不及防。

季平子一度请求认罪流放,鲁昭公和郈昭伯不许,于是叔孙家和孟孙家出手了,鲁昭公不得不带着一众家族逃亡齐国。

鲁昭公有很多机会回到鲁国,可惜被一起前往齐国的公族所阻挠,不过这也让孔子看到机会。

孔子本来就崇尚礼制治国,鲁昭公对他来说就是最正统的效忠对象,再加上现在鲁昭公失势,正好可以雪中送炭,于是孔子就带着几个弟子前往齐国投奔鲁昭公。

让孔子失望的是,他连鲁昭公的面都没有见到,就被守门人赶走了。还好在其中一个弟子的介绍下,孔子在高家谋了一个职位

时间久了之后,孔子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曲线救国,先改造齐国,然后再利用齐国去改造自己的祖国鲁国。

在孔子的请求下,高昭子将他引荐给齐景公。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学说引起齐景公的认同,于是想要重用他,并给他封邑

不过在重用前齐景公还要问问自己的国相晏子,晏子对孔子的人品和治国理念极不认同,于是阻止了齐景公,孔子的齐国当官梦最终破灭了。

2.当上大官

齐国帮助鲁昭公攻伐鲁国失败后,孔子想到自己在齐国为官无望,晋国又不愿意插手,孔子知道没有机会了,于是就决定回国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

等到鲁昭公在齐国去世后,季平子扶立他的弟弟为国君,是为鲁定公

鲁定公五年,季平子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季孙斯接管季孙家,老臣一派和新家主一派发生了矛盾。

随着矛盾越来越尖锐,老臣阳虎和公山不狃囚禁了季孙斯,驱赶了他的宠臣仲梁怀,并威胁季孙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才释放了他。

阳虎掌控了季孙斯就等于掌控了季氏,也相当于掌控了鲁国国政。本来阳虎通过对外战争树立自己的权威,不过与齐国的战争失败后,让他改变了施政方针。

阳虎想起来孔子这个在鲁国颇有名气的老熟人,于是派遣人去请孔子出仕辅佐他

还没等孔子出仕,阳虎又联合对三桓不满的人想要除掉三桓家主,换成自己人,结果阳虎失败逃亡齐国。

阳虎的小伙伴公山不狃趁机占据费地自立,不久后也召请孔子,希望他前往费地辅佐自己。孔子本欲前往,子路不高兴,认为不符合老师的理念。

很快孔子被公山不狃聘请的事情就传了出去,鲁定公知道后也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找来了孟氏的南宫敬叔询问。

在南宫敬叔的推荐下,鲁定公任命孔子为鲁国的中都宰。孔子使用礼制治理地方,政绩很好,得到鲁定公的召见。

鲁定公在与孔子的问对中感觉很满意,因为司空这个职位一向是三桓的世袭职位,于是鲁定公任命孔子为小司空,管理所有的公室自留地。

几个月后,世袭司寇的臧会去世了,其继承人还小,再加上鲁定公马上要与齐景公会晤,需要孔子陪同,于是就提拔孔子为司寇。

3.结束

经历了这么多波折,孔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当大官的梦想,成为鲁国除国君和三桓外最有地位的人。

不过现实并没有他想得那么美好,当大官并不能让他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为还有比他更大的官,而他的执政理念正好损害这些人的核心利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